第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張興昌轉頭看他,確認道:「你說秦子游昨夜與楚仙師走了?不知所蹤?」

  「是,」孫胖口咬定,「我與柳叔怕你這兒出什麼意外,於是留下候著。」頓,「不過楚仙師走時,說為這雅間布了個隱匿陣法,保你無憂。」

  「原來如此。」張興昌大為感動。

  第11章 解惑

  晨日初起,群鳥出巢。

  鳥鳴百囀千聲,落入往來修士耳。

  秦子游有刻走神,想:若興昌在此處,聽這鳥鳴,定然十分歡喜。

  從前幾人趕路,行於山野、行於林。張興昌興之所至,總要拿出玉笛,吹奏曲。

  他吹曲時,林鳥相和,山風相撫。在曲運轉靈氣周天,事半功倍。

  是以昨夜張興昌因曲頓悟,秦子游只驚喜,不驚訝。

  少年此前直覺得,自己與張興昌會同拜入歸元宗。他們在來路上結為好友,那往後十年、百年,在修行路上,都會是好友。

  至於孫胖。他看似灑脫,可秦子游也能看出,這份灑脫之下隱藏的遺憾。

  所以秦子游心懷著另重憧憬:孫胖若能拜入外門,那往後,自己與張興昌力相佐。有朝日,孫胖也能成為內門弟子。都說仙途漫漫,仙人無情。可十五歲的少年還是覺得,路上要有朋友、有知己,才不會寂寞。

  他想:興昌是否已經醒來?孫胖與柳叔回去看他了,不會有事。再過幾日,歸元宗收徒,興昌對樂峰期許已久……

  想到這裡,秦子游思緒滯。

  他神思不屬。

  路上行人漸多。有三五成群的鍊氣修士聚在處,高談闊論,話題多半在於講歸元宗如何。

  在他們口,歸元宗是碧元大陸第宗門。修士們提到逍遙老祖,慕他遨遊於大千世界。提到掌門青雲,羨他修為之高。說起十二峰,劍峰御劍翱翔於九霄之上,陣修羅盤能動四方。

  秦子游聽著、聽著,心鬱塞。

  他此前也曾對這些津津樂道。

  年幼流離在外時,秦子游所思所想甚少,每日只願能見到第二天的太陽。

  可被父親帶回家、知道自己可以成為修士後,秦子游心態悄然變化。

  他期許更多。

  小小少年想到自己為娘取藥那日,餓暈在路上,有個仙子喚他起來,送他碗飯。

  仙子美目盼兮,香腮雲鬢,含笑看他。

  秦子游看怔了。

  而後仙子御風而去,不見蹤跡。如果不是肚子填飽、有力氣走到藥鋪,再帶藥回家,秦子游或許會覺得,那是張夢。

  往後數年,秦子游慢慢知道,那仙子身上道袍是歸元宗制式。

  他對「未來」的所有構想里都有歸元宗。

  他想要成為歸元弟子,找到當初飯之恩的仙子,向她拜謝。

  在他聽過的所有傳聞里,都說歸元宗仙師清貴高潔,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可夜過去,秦子游心勾勒了數年的「歸元宗」被擊碎、變得搖搖欲墜。過往所有期許成了紙糊的燈籠,上面的畫影被昨夜歸元弟子輕飄飄放了把火,燒得干二淨。

  城郊甚廣。楚慎行悠哉悠哉,以步丈量。

  他有意帶秦子游往人多、修士多的地方去。

  秦子游對此無所覺,正如楚慎行所想的那樣,因旁人的話,陷入愈深踟躕。

  楚慎行安然等待。

  他看雲看鳥、看花看稻。

  郢都城外多稻田。修士辟穀,可凡人要以五穀百草為生。七月初七,稻花細碎如星,綴於穗上。花軟而白,柔而香。

  他在等秦少俠問出第個問題。

  兩人略錯半身距離,楚慎行在前,少年追他在後。

  楚慎行目不斜視,神識卻鋪開,籠罩在少年身上。

  兩人本是人,秦子游只在鍊氣期,對靈氣的運用尚處於本能,神識更是時靈時不靈。

  他不知有人在看自己。

  楚慎行聽少年長嘆、短嘆。

  「唉!」

  楚慎行估量時間,覺得:差不多了。

  此時恰好行過稻田,走上小丘。

  另隊修士漸遠。

  楚慎行問秦子游:「子游,你有符紙否?」

  秦子游愣。

  他很快說:「有。」說著,就打開芥子袋,將疊雪白、未曾用過的符紙遞給楚仙師。

  這還是出門之前,爹塞給他的。

  秦老爺既自豪於兒子天資卓絕,又憂於兒子即將遠去。

  從此以後,自己徹底孤家寡人。輩子下來,什麼都落空。

  在秦子游出門前,秦老爺收拾了許多東西。但凡聽過、自己能買來,都股腦地塞給兒子。

  符紙紋理稠密,光而不滑。

  楚慎行捏,就知道,符峰弟子最初開始修行的十年,就是用這種最初級的符紙。

  他沒在上面書符,而是抽出張,將餘下的還給秦子游。再手指翻飛,疊起什麼。

  秦子游看得眼花繚亂。

  須臾之後,個雪白小雀,出現在楚慎行掌心。

  這是他自己想出來的小玩意兒,不算歸元宗秘法。

  楚慎行抬手,小雀開始在他掌上扇動翅膀。

  他吩咐:「筆、墨。」

  秦子游「啊」了聲,回神,為他奉上。

  楚慎行唇角輕輕勾。

  他在小雀兩頰之上,各點了個米粒大小的墨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