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二度進攻失利,立花宗茂本部也遭到重創,再度向南撤回新院店。這一次明軍乘勝追擊,最終逼迫立花宗茂部在新院店山坳中,依託狹長山谷地形,於隘口集中兩百餘挺火繩槍以對抗明軍衝鋒,才迫使明軍放棄繼續追擊。明軍改為在射程範圍之外圍堵,迫使立花宗茂部只能縮在隘口不得出,以擠壓倭軍的前進空間。

  此番戰鬥,郭大友與孟曠並未參加,他們只是將此前王詡的傳信口頭秘密告知與羅洵知曉,隨即羅洵便給他們單獨布置了任務,即刻讓他二人往坡州大營趕去,看看能不能截住王詡傳信中所提及的那一隊迂迴北上的倭軍。由於錦衣衛直接由羅洵指揮,羅洵派遣給郭孟二人什麼任務,查大受無權過問,故並不會有人阻撓他們的行動。二人很快離開碧蹄館,各馳一匹馬,急速向北,星夜兼程。

  與他們幾乎是擦肩而過的,李如松正率領三千遼東精兵向碧蹄館急速前進。李如松部的兵力發生了變化,在他本人率軍出發之前,他已然派遣了五百增援往碧蹄館去,一方面為再探路,一方面是因為這五百增援乃是剛渡江過來的後援兵,並非隸屬於遼東軍,而是中央的神機營兵。李如松素來與神機營不大對付,指揮得不順手,便乾脆先將他們派了出去增援前方。而本來只有兩千五百人的李如松部,也因渡江增援的另外五百遼東騎兵追上匯合,而擴充至三千人。

  雖然李如松大軍騎兵居多,但行軍在夜晚,山地複雜道路難走,很多時候騎兵需要下馬牽馬前行,速度比不上白日行軍的查大受騎兵那般迅速,預計趕到碧蹄館可能要到廿九日的上午了。

  正月廿九日說來就來,旭日東升,薄雲漸散,霞光照亮冰雪覆蓋的寒冷大地。前一日的大霧今日不見了蹤跡,空氣冷冽寒澈,視野非常好。以至於立在望客峴高崗之上觀察敵情的查大受陷入了絕望,因為他發現南面的礪石峴之上,鋪天蓋地都是密密麻麻的倭軍,這數量超出了他的想像,讓他倒吸一口涼氣,手腳發麻,半晌腦子都是蒙的。

  這兵力是怎麼回事?錦衣衛情報有誤?

  「羅洵!羅洵呢!立刻把羅洵給老子叫來!」他對身邊的親兵大吼道。

  親兵急忙去找羅洵,羅洵卻很快從不遠處的山路走了上來,他身側還攜著一個明軍將領,查大受認出來他的軍服乃是神機營的,應當是神機營里的一位副千戶。這位神機營副千戶上前行禮,自我介紹,他名叫張宓。

  查大受此時對接待張宓沒有半點興趣,指著遠處的礪石峴質問羅洵道:「你們怎麼做的情報?這麼多倭軍,怎麼回事?」

  羅洵卻並不驚訝,他眯著眼望著遠處正在不斷集結的大批倭軍,道:「我們也是凌晨時分剛剛探明了大批倭軍進抵碧蹄館的消息。」

  「為什麼不早告訴我?這天都亮了!你這是貽誤戰機,是重罪,要受軍法處置!」查大受怒急攻心,大吼道。

  「凌晨時分全軍都在和立花部作戰,就連你查大受也在前線指揮,我如何與你匯報?動搖軍心嗎?何況我匯報與否也不會貽誤半點戰機。眼下這個情況,就算後方的李提督部隊與我們會合,要打贏對方也基本上不可能。但是査總兵,你想想,咱們現在撤退可行嗎?」羅洵不慌不忙道。

  「你什麼意思?」查大受到底久歷沙場,這會兒已然強迫自己冷靜了下來,開始思索對策。聽聞羅洵有此一言,他立刻追問道。

  「你認為為何我們的情報會出現偏差?為何李提督不顧我的多次勸說,仍然要冒進?因為平壤之戰打得太順了,隨後倭軍大規模退卻,甚至我們尚未兵鋒相觸,倭軍就急速收縮,以至於給李提督造成了倭軍兵力不足的巨大錯判。平壤城中的俘虜說倭軍有十萬兵力,朝鮮人說倭軍不過萬餘,李提督明顯傾向於相信後者。他以為大部分的倭軍都還在南部,王京附近的倭軍不過是小西行長的散部和一些附近的小股倭軍匯集而成,最多不過五千人,打起來遊刃有餘。且他對於我們錦衣衛的情報並不相信,甚至懷疑錦衣衛與沈惟敬有勾結,是投降議和派,我說的沒錯吧。」

  查大受一時語塞,但作為李如松的核心部下,在只有遼東將領開會時,李如松確實對他們做出過這樣的判斷。他確實不信錦衣衛,對羅洵以及他麾下幾個核心錦衣衛尤其持有戒心。這是因為張允修和萬獸百卉圖在戰場之中作為意外的干擾因素,擾亂了李如松對錦衣衛的判斷,他認為錦衣衛和他搶萬獸百卉圖,是因為朝中有人要整遼東李氏,所以他對錦衣衛甚至有敵意。

  羅洵的分析還在繼續:「而倭軍對我們同樣出現了誤判。你以為他們為何會派那麼多人到碧蹄館來?是因為他們以為明軍的兵力要數倍於他們。咱們對外號稱有十萬大軍,他們真的信了,在朝鮮人色厲內荏的鼓吹之下,他們相信後續會有大批的明軍從遼東滾滾而來,所以平壤一戰後,他們急速收縮,將分散的兵力集中,打算與我們打大仗。說白了,他們是因為過度的畏懼和謹慎而將王京之中的所有倭軍傾巢而出,要與我們在這裡玉石俱焚。一方是過度輕敵,一方是過度警惕,才會造就如今兵力懸殊的情況。但我們能退嗎?如果當真讓倭軍摸清了我們的總兵力不過三四萬人,後繼糧草還有問題,而現在前出臨津江的兵力不過四千人。倭軍勢必瘋狂反撲,屆時這仗就更難打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