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
皇后不由笑了笑:「阿楚自然也有正事。」
門邊捲簾人掀開了門帘,皇后邁入殿,接著問:「那又是何正事,使得阿楚如此專心?」
這回淑妃不說了,她轉頭看窗外,臉頰已經鼓起來了。
皇后看得好笑,望向了侍立一旁的春然,春然會意,面上帶著笑意,趨步上前,附到皇后耳畔將事情都講了出來。
淑妃餘光瞥見了,大急:「不許說!」
可已來不及了,淑妃看著春然低眉順眼地退到一邊,又望向皇后,眼圈發紅。
皇后真是沒法子,她不得不先說了她一頓:「你怎麼與德妃起齟齬呢?」
「是她先譏諷我不通筆墨的!」淑妃氣道。
「那你通嗎?」皇后又問。
淑妃更委屈了:「不通!」
不通二字她說得擲地有聲,眼圈倒比方才更紅了,方才只是生氣。
而眼下卻是傷心了,只覺得皇后娘娘也嘲諷她不通筆墨。
皇后嘆了口氣,見這人眼淚珠子都滑下來了,朝她招招手,淑妃不情不願地走了過去,由著皇后取了帕子,替她將淚水擦乾:「不許哭,冬日裡哭,小心凍著臉。」
淑妃抿唇,不說話。
「你不通文翰,還與她比作詩,如何能贏?你應當與她比騎射才是,以你之長攻她之短,你方能穩操勝券。」
淑妃聽皇后這般說,愣住了,才知自己輕率魯莽了。可她的心神卻全然被騎射二字吸引。
她情緒漸漸低落,聲音亦跟著輕了下去:「我已有一年未碰騎射了。」
她在家中每日都要騎馬,每日都要將箭射滿靶心,可自入了宮,她便再也不曾碰過馬,更不曾碰過弓了。
這宮廷之內金碧輝煌,錦衣玉食,應有盡有,裡頭的人也千尊萬貴地仰著,受百官朝拜,受世人景仰。
可於秉性張揚,在家中自由自在慣了的淑妃而言,此處與牢籠無異。
皇后是知道她的性子的,也知她在宮中不快樂,她目色柔和下來,帶著些安慰地溫聲道:「本宮幫你贏。」
淑妃聞言,當即忘了傷感,不太敢置信道:「您要如何幫我?」
妃嬪們宮中多半會置一小書房,為的是皇帝來時,若有讀書興致,不至於無處可去。
淑妃自入宮,那小書房便未啟用過,幸而宮人勤懇,時常灑掃著,書房中的文房四寶亦添置得齊全。
皇后領著淑妃進來,命人研了墨,將紙擺開了,令淑妃紙筆書寫。
筆是好筆,乃是上好狼毫所制,墨亦好墨,是專供宮中使用的松花墨,紙更是潔白剔透,帶著一縷淡淡的梅香。
奈何淑妃實在不善書法。
她自小便不耐煩舞文弄墨,只讀了半年蒙學,字是認得的,寫也能寫,但也僅只如此而已。
「寫……」皇后站在一旁,淡淡道。
淑妃可憐巴巴地望了她一眼,見皇后並無半點通融的意思,只得咬了咬下唇,提了筆,卯足了勁,想要寫好。
過了好一會兒,她方停筆。
皇后看著她寫的字,搖了搖頭。
淑妃腦袋垂得低低的,心中已後悔了,早知不要皇后娘娘幫她贏了,她輸給德妃,輸了便輸了。
不過丟些面子,受些氣,可在皇后娘娘面前丟臉,她心中好生難過,好似有什麼壓著她,使得她羞愧得抬不起頭來。
「來,本宮教你。」皇后握住她的手。
淑妃頓時顧不上羞愧,心跳猛然間漏了一拍。
皇后握著她的手,帶著她寫,先寫了一個最簡單的「上」字。
這一回,字跡便秀雅多了,連風骨都出來了。
「冬至詩會,是要將擬的詩親手寫在紙上的,你得先將這一筆字練好了。」皇后站在她身後,在她耳畔說道。
淑妃胡亂地點著頭,只覺皇后的氣息就在她耳側,她身上清雅的香氣便在她鼻息之間。
淑妃抿緊了唇,連回頭望一眼都不敢。
「至於詩……」皇后微微沉吟,「回頭,我令人送幾本詩集來,你通讀上一遍,也就是了。」
「哦……」淑妃應著,卻根本不知皇后說了什麼。
接著皇后又帶著她寫了幾字。淑妃跟著學,她寫得不好,皇后也沒嫌棄她,與她細細地分說要注意哪些,要留意字的骨架,要記得筆鋒走勢。
「莫急,慢慢練,還有大半月,必能練出來的。」皇后還鼓勵她。
娘娘都這般盡心了,淑妃自然不能不用心。
她們寫了一個時辰,仁明殿來了人,說是宮外鄭家夫人入宮來了,還帶著鄭府的小孫女鄭宓。
仁明殿有客,皇后自然不好再多留,但她也未急著走,又細細地囑咐了淑妃幾句,要她勿灰心,也勿懈怠。
淑妃道了是,卻在皇后要走時,慌亂地拉住了她的衣袖。
「怎麼了?」皇后娘娘的脾氣真的很好,她眼中含著笑意,便那般溫和地望著淑妃,「可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淑妃也不知自己為何如此緊張,可她又著實想知道,便穩了穩心神,大著膽子道:「皇后娘娘的名字臣妾還不知,可否寫與臣妾……」
女子的閨名不會掛在嘴上,更何況滿宮中何人敢呼皇后娘娘之名,於是大半年了,淑妃竟也不知皇后之名。
這個容易,皇后笑睨她一眼,提了筆,在紙上落下一字。
門邊捲簾人掀開了門帘,皇后邁入殿,接著問:「那又是何正事,使得阿楚如此專心?」
這回淑妃不說了,她轉頭看窗外,臉頰已經鼓起來了。
皇后看得好笑,望向了侍立一旁的春然,春然會意,面上帶著笑意,趨步上前,附到皇后耳畔將事情都講了出來。
淑妃餘光瞥見了,大急:「不許說!」
可已來不及了,淑妃看著春然低眉順眼地退到一邊,又望向皇后,眼圈發紅。
皇后真是沒法子,她不得不先說了她一頓:「你怎麼與德妃起齟齬呢?」
「是她先譏諷我不通筆墨的!」淑妃氣道。
「那你通嗎?」皇后又問。
淑妃更委屈了:「不通!」
不通二字她說得擲地有聲,眼圈倒比方才更紅了,方才只是生氣。
而眼下卻是傷心了,只覺得皇后娘娘也嘲諷她不通筆墨。
皇后嘆了口氣,見這人眼淚珠子都滑下來了,朝她招招手,淑妃不情不願地走了過去,由著皇后取了帕子,替她將淚水擦乾:「不許哭,冬日裡哭,小心凍著臉。」
淑妃抿唇,不說話。
「你不通文翰,還與她比作詩,如何能贏?你應當與她比騎射才是,以你之長攻她之短,你方能穩操勝券。」
淑妃聽皇后這般說,愣住了,才知自己輕率魯莽了。可她的心神卻全然被騎射二字吸引。
她情緒漸漸低落,聲音亦跟著輕了下去:「我已有一年未碰騎射了。」
她在家中每日都要騎馬,每日都要將箭射滿靶心,可自入了宮,她便再也不曾碰過馬,更不曾碰過弓了。
這宮廷之內金碧輝煌,錦衣玉食,應有盡有,裡頭的人也千尊萬貴地仰著,受百官朝拜,受世人景仰。
可於秉性張揚,在家中自由自在慣了的淑妃而言,此處與牢籠無異。
皇后是知道她的性子的,也知她在宮中不快樂,她目色柔和下來,帶著些安慰地溫聲道:「本宮幫你贏。」
淑妃聞言,當即忘了傷感,不太敢置信道:「您要如何幫我?」
妃嬪們宮中多半會置一小書房,為的是皇帝來時,若有讀書興致,不至於無處可去。
淑妃自入宮,那小書房便未啟用過,幸而宮人勤懇,時常灑掃著,書房中的文房四寶亦添置得齊全。
皇后領著淑妃進來,命人研了墨,將紙擺開了,令淑妃紙筆書寫。
筆是好筆,乃是上好狼毫所制,墨亦好墨,是專供宮中使用的松花墨,紙更是潔白剔透,帶著一縷淡淡的梅香。
奈何淑妃實在不善書法。
她自小便不耐煩舞文弄墨,只讀了半年蒙學,字是認得的,寫也能寫,但也僅只如此而已。
「寫……」皇后站在一旁,淡淡道。
淑妃可憐巴巴地望了她一眼,見皇后並無半點通融的意思,只得咬了咬下唇,提了筆,卯足了勁,想要寫好。
過了好一會兒,她方停筆。
皇后看著她寫的字,搖了搖頭。
淑妃腦袋垂得低低的,心中已後悔了,早知不要皇后娘娘幫她贏了,她輸給德妃,輸了便輸了。
不過丟些面子,受些氣,可在皇后娘娘面前丟臉,她心中好生難過,好似有什麼壓著她,使得她羞愧得抬不起頭來。
「來,本宮教你。」皇后握住她的手。
淑妃頓時顧不上羞愧,心跳猛然間漏了一拍。
皇后握著她的手,帶著她寫,先寫了一個最簡單的「上」字。
這一回,字跡便秀雅多了,連風骨都出來了。
「冬至詩會,是要將擬的詩親手寫在紙上的,你得先將這一筆字練好了。」皇后站在她身後,在她耳畔說道。
淑妃胡亂地點著頭,只覺皇后的氣息就在她耳側,她身上清雅的香氣便在她鼻息之間。
淑妃抿緊了唇,連回頭望一眼都不敢。
「至於詩……」皇后微微沉吟,「回頭,我令人送幾本詩集來,你通讀上一遍,也就是了。」
「哦……」淑妃應著,卻根本不知皇后說了什麼。
接著皇后又帶著她寫了幾字。淑妃跟著學,她寫得不好,皇后也沒嫌棄她,與她細細地分說要注意哪些,要留意字的骨架,要記得筆鋒走勢。
「莫急,慢慢練,還有大半月,必能練出來的。」皇后還鼓勵她。
娘娘都這般盡心了,淑妃自然不能不用心。
她們寫了一個時辰,仁明殿來了人,說是宮外鄭家夫人入宮來了,還帶著鄭府的小孫女鄭宓。
仁明殿有客,皇后自然不好再多留,但她也未急著走,又細細地囑咐了淑妃幾句,要她勿灰心,也勿懈怠。
淑妃道了是,卻在皇后要走時,慌亂地拉住了她的衣袖。
「怎麼了?」皇后娘娘的脾氣真的很好,她眼中含著笑意,便那般溫和地望著淑妃,「可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淑妃也不知自己為何如此緊張,可她又著實想知道,便穩了穩心神,大著膽子道:「皇后娘娘的名字臣妾還不知,可否寫與臣妾……」
女子的閨名不會掛在嘴上,更何況滿宮中何人敢呼皇后娘娘之名,於是大半年了,淑妃竟也不知皇后之名。
這個容易,皇后笑睨她一眼,提了筆,在紙上落下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