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74章

  因為有萬人護衛, 歸途可說順風順水。

  走得不算太快,回去差不多耗時近三個月,天歲那座巨大的皇宮, 在期待中度過了第一個沒有皇帝的新年。

  新帝和以前的歷任帝王都不一樣,畢竟篡位成功的, 又是戰將出身, 即便朝中有人頗有微詞, 也不敢隨意置喙。公主作為新晉皇后來說,一點沒有重任在肩的覺悟,她總是高高興興, 反正能和心上人在一起, 天塌下來也是好大一顆棉花糖。

  那日還朝,山呼萬歲,坐在馬車上的公主體會到了一點大國主宰的驕傲。她像第一次進天歲皇宮一樣, 車窗開啟細細的一道縫,讓外面暖暖的春風吹拂進來。今日天氣正好, 陽光明媚, 宮城高大的門樓投下大片陰影,馬車奔跑進陰影里, 好一會兒才進入丹鳳門。

  這個代表著上國最高統治的地方,曾經讓她感到無比的敬畏和恐懼。現在不一樣了, 蕭隨說以後這裡就是她的家,她想進便進, 想出便出, 再也沒有人敢對她不恭。

  公主和他並肩站在巨大的廣場上,嘖嘖嘬著牙花,「這就是夫貴妻榮啊。」

  他笑了笑, 「你初來上國的時候,立志嫁給楚王。現在不是你想嫁,是我想娶你,我要國運亨通,帝後和諧,這輩子只要能做成這兩件事,我就圓滿了。」

  公主嗯了聲,「反正第二件事你已經做到了。」

  他笑的時候,眼睛裡有琥珀色的碎芒,伸手攬了攬她,「一輩子很長,這才剛開始,壯士仍需努力。」

  公主立刻點頭,「這話說對了,你確實仍需努力。三個月又過去了……時間過得好快呀。」

  她話裡有話,他卻是一笑置之,只是很淡定地說:「現在這樣就很好,歲月從容,咱們也可以過得很從容。」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可能還是因為他自私。他覺得兩個人剛剛好,等到三個人的時候,日子就會慌亂起來,他擔心她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不速之客的身上,因而大大忽略了他。

  學過佛法的人,講究來去隨緣,他對權力沒有那麼重的渴望。他甚至想過,就算沒有孩子也沒什麼,從子侄中挑選一人出來培養就好。反正蕭氏能人輩出,也免得公主生出個鑊人來,母子還要經受分別之苦。

  想到這裡不由發笑,他好像又自以為是了,不過要求放得越低,幸福感確實會越強。

  他開始著手於朝中事物,曠工長達半年之久的皇帝終于歸位,老臣們感慨萬千,「唉,國終於有個國的樣子了。」

  「陛下和皇后殿下的大婚,準備得怎麼樣了呀?」

  蕭隨道:「都是皇后在準備,朕不過問,她哪天準備好,就哪天舉辦婚禮。」

  憂國憂民的老臣哦了聲,對插著袖子作沉思狀,「陛下有沒有覺得,宮闈之中有點冷清?」

  蕭隨提筆蘸了蘸墨,「闔宮到處都有內侍和宮人,怎麼會冷清?」

  「老臣是說陛下龍榻上啦。」丞相言罷,自覺有些過於直白了,但一國之相的重任,逼得他不得不繼續諫言。反正話趕話的,都已經說到這裡了,丞相咬咬牙又道,「陛下,皇嗣乃是國家命脈,有傳續,這江山萬年才能立於不敗。臣等的意思是,新皇登基,後宮應當即刻擴充起來。只要陛下一句話,臣等即刻為陛下物色德才兼備的名門閨秀,以供陛下挑選。」

  蕭隨聽後,似乎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最後看了眼丞相身後的老臣團,和聲道:「諸位臣工暫且迴避,朕有肺腑之言,要和丞相商談。」

  眾臣聞言領命,紛紛退出了大殿。

  殿宇里空曠,巨大的立柱縱向豎立了九根,人在殿中說話,總有隱約的回聲。

  蕭隨調整了下坐姿,正色對丞相道:「郭老是三朝元老,為蕭氏效力多年,於公來說你我是君臣,於私來說,朕將郭老視為長輩,對你也是知無不言。剛才眾臣工的諫言,朕不是沒有考慮過,無奈力不從心……今天就把實話告知郭老吧。」

  丞相的心都提起來,看這情況,必定沒有好事,「陛下說吧,老臣經受得住。」

  丞相滿臉就義式的英勇,蕭隨倒有些愧疚,低頭道:「朕有腎病,已經患了多年。當初年少入軍中,冬日苦寒,這麼一年年地挺過來,早弄壞了身子。後來常年作戰,腰也受過傷,以至於現在那個……就腰膝酸軟,體虛乏力。這件事,原本除了皇后,沒有第二個人知道,朕是信任丞相,才將實情告知你的。皇后跟著朕,已經是受了天大的委屈,好在她賢良淑德,願意跟朕回來。朕對不起她一個就罷了,不想再辜負那些大好年華的姑娘。」

  他說的時候感情到位,表情也到位,一副沮喪、悲傷、羞愧難當的樣子。丞相都懵了,恍然大悟後想想前因後果,忽然明白了為什麼別的王爺十六七歲就有了世子,而他高齡二十五還膝下空空。然後就是公主無端返回膳善一事,現在也找到了原因,居然是因為夫妻生活不和諧啊,難怪難怪,公主好可憐!

  丞相從一開始對皇后頗有成見,很快轉變成了滿含同情,「那麼陛下可有積極治療啊?」

  蕭隨嘆了口氣,「治過了,藥也吃了不少,一直沒有改善。朕堅持不答應擴充後宮,其實是為了維護自己的顏面,皇后一人不孕,世人至多疑心皇后有問題,若是滿宮嬪妃都不孕,那朕腎虧的毛病豈不天下皆知了嗎。說到底朕還是有私心,把皇后頂在槍口上,讓她承受了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重壓,朕對不起她。當初朕出家修行,本想深山古剎了此一生,要不是廢帝苦苦相逼,也不至於走到今日。」說到最後,慘然一哂道,「這江山,本不應該是朕的,朕若是命里無子傳繼宗祧,那也是朕的命,百年之後歸政蕭氏子孫,也就是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