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她哆嗦著坐起來,他在下方,目光灼灼的望著她,喉頭滾動:「春天。」
她俯下身,睜開春潮瀲灩的眼,咬在他肩頭。
這年,春天又再度有孕。
春天想盡了一切辦法,翻閱渭水旁幾十年的卷宗終於找到了李渭的宗族,他原本姓陸,是太原人氏,出身不凡。
春天這胎仍然是個兒子,李渭接過襁褓中的兒子,還記得望野生的那天,回家下馬的那一刻,他生平第一次腳軟,差點從馬上摔下來。
這個孩子,取名陸隨影。
他就是她的影子。
後史書記載,一家三子,三子三姓,鸞鵠停峙,本枝百世。
李渭四十歲那年,長留攜著新婦回甘州拜見父母,父子兩個經年未見,在書房內聊天。
李渭講起一事,近來連天雨水,李娘子的墳碑被水衝倒,李渭道,他想將李娘子的墳塋重起修葺,與李老爹夫妻兩人合葬。
「你的母親,是我的元妻,也是我的長姐,我永遠記得她,但..."
長留看著窗外,他的三弟正在蹣跚學步,新過門的妻子和繼母左右牽著他的手,望野提著木劍,騎著匹小馬在花園內玩耍,滿園都是她們的歡聲笑語。
他知道父親的意思,百年後,父親要和繼母合棺一處。
長留點點頭:「就按父親的意思辦。」
他還是個小少年時,曾戀慕過春天,後來年歲漸長,便也釋然,欣慰父親和繼母兩人的恩愛,他的父親,遇見了很好的人。
傍晚李渭從衙里回來,見屋裡帷幔低垂,燭光昏暗,婢女全都不在,春天雙手托頤,正盯著面前的開放的花骨朵。
他悄聲問道:「看什麼,孩子們呢。」
她眨眨眼:「曇花開了,我嫌棄他兩人鬧的慌,把他們趕去花園玩。」
她這時已過而立之年,正值一個婦人極盛年華,比她的母親還要穠艷的風骨,媚色生香,攝人心魄,沾之即醉,因他多年的珍呵,眼裡還有少女時熠熠生輝的光彩和清澈。
花啪的一聲綻放,「好容易養了這棵。」她把花瓣一片片拾起,裝在冰裂紋碟里:「埋在雪裡,留著來年春泡茶喝。」
李渭的心思全然不在這上頭,嗅著她衣裳上的幽香,大掌順著手腕慢慢遊走入衣內,撫摸著雪膩臂膀,向上遊走。
這一身雪肌艷骨,他食髓知味。
她躲開,睇眄流光,紅唇銜笑。
他把深吻銜過去。
無論他官位如何,世人如何稱呼他,她私下裡,依舊稱他李渭。
是那時候留下的習慣,她一聲聲,一句句,這兩個字,是催/情藥,是斷腸草,是迷魂湯。
猊獸香爐吐出裊裊青煙,比這更裊裊的還有喘息聲,柳枝因風要折斷,更顯星眸迷離,臉頰緋紅,艷□□滴。
雪絮落花被狂風吹卷,身不由己,只能攀附。
她累極,抬起汗津津的手,斷斷續續道:「花...還沒...」而後兀的咬住他的唇,將破碎低吟碾碎在糾纏的唇舌間。
李渭撈起她柔軟的腰肢,他鬢邊已有點點華發,但體態維持的很好,身體依然矯健,面容仍然英俊,漆黑的眼睛,溫柔又凌厲,依舊不改清冽。
饜足之後,花瓣已萎,她嘟唇抱怨他:「我好不容易養的曇花,一年就開這麼一次...」
李渭將她摟進懷中,親吻她濕透的發:「還有明年呢。」
還有此後漫長的一生呢。
十年後,李渭治涼州,兼任河西大總管。
那段時間,河西屢出悍將,最富盛名的有兩人,亦是李渭的左臂右膀,一為虎向南,一為赫連嘉言。
李渭在治八年,在他治期,河西四郡『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
他不在朝堂,卻是真正的位極人臣,當守河西,對抗後來崛起的吐蕃和回鶻,扛起了半壁江山的安穩。
他也給了她誥命等身,無數榮華。
那一年的冬天,他在病榻上,溫柔的對她說:「妞妞,我先走一步。」
他拉著她的手,親吻她的額頭:「好好的,看著孩子們成家立業。」
「好好照顧你們的母親。」他對三個兒子說,「我在時,護她如明珠,你們亦當然。」
他死後,三子扶棺,萬民相隨,連綿送葬隊伍不見盡頭,走入祁連山內。
他的夫人那天沒有穿哀衣,穿了一身極奢麗的回紇紅衣,騎著棗紅馬,她的容貌還未衰,美貌依舊,是個受寵的、純真的婦人。
人人欽羨李渭的人生,一個普通庶民,中年發達,平步青雲,官至極位,嬌妻美艷,子孫有息。
很少有人提起他年輕的時候,一個收養的養子,軍隊卒兵,行路的護衛。
但其實是那時候,他遇見的一個人,改變了他一生。
他的一切榮光,皆因她而起。
他們廝守三十年。
很多很多年後,敦煌雷音寺有佛洞傾塌,僧人們找出佛洞中一匣供養文書,閱覽之後,送往了涼州府。
陸隨影看之後,沉默半晌,撥金在敦煌莫高窟建了一個佛窟,將這個匣子送入窟內供奉。
他是幼子,已年近耄耋,記憶最深的,是父母親的恩愛。
阿爹無論走到那裡,都要帶著阿娘,怕她孤單,怕她找不到他。
阿爹袖子總藏著一塊獅子糖,起先只偷偷塞給阿娘吃,後來被兄弟兩人發現,每次都無奈的分給母子三人,但母親那塊,總是最大的。
她俯下身,睜開春潮瀲灩的眼,咬在他肩頭。
這年,春天又再度有孕。
春天想盡了一切辦法,翻閱渭水旁幾十年的卷宗終於找到了李渭的宗族,他原本姓陸,是太原人氏,出身不凡。
春天這胎仍然是個兒子,李渭接過襁褓中的兒子,還記得望野生的那天,回家下馬的那一刻,他生平第一次腳軟,差點從馬上摔下來。
這個孩子,取名陸隨影。
他就是她的影子。
後史書記載,一家三子,三子三姓,鸞鵠停峙,本枝百世。
李渭四十歲那年,長留攜著新婦回甘州拜見父母,父子兩個經年未見,在書房內聊天。
李渭講起一事,近來連天雨水,李娘子的墳碑被水衝倒,李渭道,他想將李娘子的墳塋重起修葺,與李老爹夫妻兩人合葬。
「你的母親,是我的元妻,也是我的長姐,我永遠記得她,但..."
長留看著窗外,他的三弟正在蹣跚學步,新過門的妻子和繼母左右牽著他的手,望野提著木劍,騎著匹小馬在花園內玩耍,滿園都是她們的歡聲笑語。
他知道父親的意思,百年後,父親要和繼母合棺一處。
長留點點頭:「就按父親的意思辦。」
他還是個小少年時,曾戀慕過春天,後來年歲漸長,便也釋然,欣慰父親和繼母兩人的恩愛,他的父親,遇見了很好的人。
傍晚李渭從衙里回來,見屋裡帷幔低垂,燭光昏暗,婢女全都不在,春天雙手托頤,正盯著面前的開放的花骨朵。
他悄聲問道:「看什麼,孩子們呢。」
她眨眨眼:「曇花開了,我嫌棄他兩人鬧的慌,把他們趕去花園玩。」
她這時已過而立之年,正值一個婦人極盛年華,比她的母親還要穠艷的風骨,媚色生香,攝人心魄,沾之即醉,因他多年的珍呵,眼裡還有少女時熠熠生輝的光彩和清澈。
花啪的一聲綻放,「好容易養了這棵。」她把花瓣一片片拾起,裝在冰裂紋碟里:「埋在雪裡,留著來年春泡茶喝。」
李渭的心思全然不在這上頭,嗅著她衣裳上的幽香,大掌順著手腕慢慢遊走入衣內,撫摸著雪膩臂膀,向上遊走。
這一身雪肌艷骨,他食髓知味。
她躲開,睇眄流光,紅唇銜笑。
他把深吻銜過去。
無論他官位如何,世人如何稱呼他,她私下裡,依舊稱他李渭。
是那時候留下的習慣,她一聲聲,一句句,這兩個字,是催/情藥,是斷腸草,是迷魂湯。
猊獸香爐吐出裊裊青煙,比這更裊裊的還有喘息聲,柳枝因風要折斷,更顯星眸迷離,臉頰緋紅,艷□□滴。
雪絮落花被狂風吹卷,身不由己,只能攀附。
她累極,抬起汗津津的手,斷斷續續道:「花...還沒...」而後兀的咬住他的唇,將破碎低吟碾碎在糾纏的唇舌間。
李渭撈起她柔軟的腰肢,他鬢邊已有點點華發,但體態維持的很好,身體依然矯健,面容仍然英俊,漆黑的眼睛,溫柔又凌厲,依舊不改清冽。
饜足之後,花瓣已萎,她嘟唇抱怨他:「我好不容易養的曇花,一年就開這麼一次...」
李渭將她摟進懷中,親吻她濕透的發:「還有明年呢。」
還有此後漫長的一生呢。
十年後,李渭治涼州,兼任河西大總管。
那段時間,河西屢出悍將,最富盛名的有兩人,亦是李渭的左臂右膀,一為虎向南,一為赫連嘉言。
李渭在治八年,在他治期,河西四郡『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
他不在朝堂,卻是真正的位極人臣,當守河西,對抗後來崛起的吐蕃和回鶻,扛起了半壁江山的安穩。
他也給了她誥命等身,無數榮華。
那一年的冬天,他在病榻上,溫柔的對她說:「妞妞,我先走一步。」
他拉著她的手,親吻她的額頭:「好好的,看著孩子們成家立業。」
「好好照顧你們的母親。」他對三個兒子說,「我在時,護她如明珠,你們亦當然。」
他死後,三子扶棺,萬民相隨,連綿送葬隊伍不見盡頭,走入祁連山內。
他的夫人那天沒有穿哀衣,穿了一身極奢麗的回紇紅衣,騎著棗紅馬,她的容貌還未衰,美貌依舊,是個受寵的、純真的婦人。
人人欽羨李渭的人生,一個普通庶民,中年發達,平步青雲,官至極位,嬌妻美艷,子孫有息。
很少有人提起他年輕的時候,一個收養的養子,軍隊卒兵,行路的護衛。
但其實是那時候,他遇見的一個人,改變了他一生。
他的一切榮光,皆因她而起。
他們廝守三十年。
很多很多年後,敦煌雷音寺有佛洞傾塌,僧人們找出佛洞中一匣供養文書,閱覽之後,送往了涼州府。
陸隨影看之後,沉默半晌,撥金在敦煌莫高窟建了一個佛窟,將這個匣子送入窟內供奉。
他是幼子,已年近耄耋,記憶最深的,是父母親的恩愛。
阿爹無論走到那裡,都要帶著阿娘,怕她孤單,怕她找不到他。
阿爹袖子總藏著一塊獅子糖,起先只偷偷塞給阿娘吃,後來被兄弟兩人發現,每次都無奈的分給母子三人,但母親那塊,總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