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頁
這是要逼朱厚熜妥協。
朱厚熜礙於臉面,不好發作,陸炳站出來,怒噴禮部的大臣,「大膽!繼位聖旨在此,汝等膽敢篡改詔書!」
禮部大臣著急了,「這的確是太后還有內閣的決定,微臣不敢自專啊!」
陸炳說道:「我們只按照繼位詔書上說的做,君命最大,一定是太后和內閣搞錯了,要他們改。」
禮部大臣不肯,堅持要朱厚熜學□□繼位儀式,陸炳把大臣們一一推開。
正僵持之時,一直沉默的朱厚熜緩緩站起來,群臣以為他要妥協了,陸炳急忙叫道:「殿下!興獻王只有殿下一個兒子存活,其餘全部夭折。興獻太妃也有隻有殿下一個兒子,殿下若過繼到張太后名下,獻王一脈的香火就斷絕了!」
「殿若以皇太子身份繼承皇位,會被人戳脊梁骨,說殿下為了皇位連親爹親娘都不認了!這是不孝,是一輩子的把柄啊。」
「我知道。」朱厚熜淡淡道:「我是來當皇帝的,不是來當太子。既然張太后和內閣都不認大行皇帝的詔書,我一個小小藩王也沒有辦法。陸炳,我們從那裡來,就回去。」
言罷,朱厚熜居然真的要走了!
群臣頓時傻眼了:那有擺在面前的皇位不肯要的!這個皇位都不需要自己爭取,躺著就得到了,這個少年居然棄之如敝履!
群臣紛紛圍上去勸阻,陸炳憑著大長腿和一身武功,牽著身形尚且單薄的朱厚熜的手,生生擠出一條路來,然後搶了一匹馬,兩人共乘一騎,衝出了大營!
兩人騎馬到了通州港碼頭,來時的大船才剛開始裝卸行李,陸炳說道:「不用卸貨了,我們這就回安陸去。」
兩人上了船,揚帆,陸炳問:「王爺後悔嗎?」
朱厚熜搖頭,反而有種如釋重負的少年意氣,「我要麼不當,要麼當一個威風八面、萬民臣服的皇帝,我可不想當一個被太后和群臣操控的傀儡窩囊皇帝。連親爹娘都不敢認,畜牲不如。」
大船行使在運河,被禮部的快船半路攔截,再獻上登基禮儀,這次終於改成了從大明門進入紫禁城,在奉天殿登基。
朱厚熜拿著新的繼位儀式,感慨萬千,「幸虧有奶兄相助,讓我學會了如何當一個皇帝,那就是絕對不要妥協,不要軟弱。」
登基大典之後,要念即位詔書,朱厚熜看到詔書上內閣給他擬定的年號為「紹治」,他不喜歡,直接用硃筆抹去,改成了「嘉靖」。
朱厚熜並不是覺得「紹治」年號不好聽,他只是還以顏色,表示他年紀雖小、還出生皇室旁支,但是他不是一個任人拿捏的軟柿子,他要學會掌控朝政,先從掌控自己的年號開始。
當皇帝的第一夜,朱厚熜激動的無法入睡,他坐在龍椅上,陸炳站在身邊伴駕。
「你是我唯一相信的人,你一定要永遠陪著我。」朱厚熜瀟灑的一揮龍袍,說道:「我與你共享江山。說吧,你想要什麼?我什麼都可以給你。」
陸炳摸著肚皮,「皇上,微臣忙了一天,怕皇上有事吩咐,找不到貼心的人,乾脆連口水都沒喝,此時又喝又餓,微臣現在只想要一盤子蔥油餅。」
第247章 番外二
三歲看小, 七歲看老。
丁衛國長的七歲時,爺爺丁汝夔一看見孫子,腦子裡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孫子和死敵長的太像了怎麼辦?
陸纓和丁巫在邊關忙於事業, 兒子丁衛國剛剛滿月, 就被奶娘抱到了京城, 交給留守老人丁汝夔撫養, 成為了留守兒童。
孫子是丁汝夔晚年最大的慰藉, 悉心培養, 孫子周歲時,丁汝夔琢磨了一籮筐的廢紙, 終於給孫子取了個文雅且寓意深刻的名字, 預備在周歲宴上公布。
但是兒子丁巫送來了生日禮物, 並一封信, 信上說, 他已經給兒子取名為丁衛國。
保家衛國,就是這麼簡單直接,一看就是兒媳婦陸纓取的名字, 兒子自幼飽讀詩書,絕對不會取這麼膚淺的名字。
丁汝夔一邊暗嘆兒子這輩子都恐怕夫綱不振,一邊捏著鼻子認了。
隔代育兒, 自然有些嬌慣,丁衛國長的白胖,圓滾滾的像個湯圓。丁汝夔親自給孫子開蒙讀書, 長到五歲,已經能夠認識兩千多個字了,丁汝夔希望孫子將來走科舉,不用像他父母那樣常年在外, 在西北喝風沙。
然而,兒子兒媳派人把丁衛國接到邊關去了,據孫子的來信,母親親自教他武功,習武好累,他想爺爺了。
只不過,抱怨了一陣,丁衛國就接受了將來子承母業的現實,寫給爺爺的信開始變了內容,說母親帶他去了草原,去了大漠,每年在各個邊關榷場之間巡視,去了邊關,方知天下偌大,一個書房都裝不下。
如今的丁衛國已經樂不思爺爺了。
兩年後,丁衛國七歲,和父母一起回京,給丁汝夔過七十大壽。
丁汝夔一看寶貝孫子,嚇一跳——和他外祖父陸炳簡直是一個模子出來的!皮膚偏紅,一對又長又細的腿,走路像仙鶴,和過去的圓滾滾白胖子大不一樣了。
「爺爺!」丁衛國還記得丁汝夔,像一隻利箭似的跑過來,撲到了祖父的懷中。
丁衛國一頭扎進去,差點把丁汝夔的老肺都要頂出來!
丁汝夔看到這張熟悉的臉,立刻想起了自己十年死牢的生涯,腿腳不禁發軟打顫,幾乎忍不住叫一聲「陸大人」。
朱厚熜礙於臉面,不好發作,陸炳站出來,怒噴禮部的大臣,「大膽!繼位聖旨在此,汝等膽敢篡改詔書!」
禮部大臣著急了,「這的確是太后還有內閣的決定,微臣不敢自專啊!」
陸炳說道:「我們只按照繼位詔書上說的做,君命最大,一定是太后和內閣搞錯了,要他們改。」
禮部大臣不肯,堅持要朱厚熜學□□繼位儀式,陸炳把大臣們一一推開。
正僵持之時,一直沉默的朱厚熜緩緩站起來,群臣以為他要妥協了,陸炳急忙叫道:「殿下!興獻王只有殿下一個兒子存活,其餘全部夭折。興獻太妃也有隻有殿下一個兒子,殿下若過繼到張太后名下,獻王一脈的香火就斷絕了!」
「殿若以皇太子身份繼承皇位,會被人戳脊梁骨,說殿下為了皇位連親爹親娘都不認了!這是不孝,是一輩子的把柄啊。」
「我知道。」朱厚熜淡淡道:「我是來當皇帝的,不是來當太子。既然張太后和內閣都不認大行皇帝的詔書,我一個小小藩王也沒有辦法。陸炳,我們從那裡來,就回去。」
言罷,朱厚熜居然真的要走了!
群臣頓時傻眼了:那有擺在面前的皇位不肯要的!這個皇位都不需要自己爭取,躺著就得到了,這個少年居然棄之如敝履!
群臣紛紛圍上去勸阻,陸炳憑著大長腿和一身武功,牽著身形尚且單薄的朱厚熜的手,生生擠出一條路來,然後搶了一匹馬,兩人共乘一騎,衝出了大營!
兩人騎馬到了通州港碼頭,來時的大船才剛開始裝卸行李,陸炳說道:「不用卸貨了,我們這就回安陸去。」
兩人上了船,揚帆,陸炳問:「王爺後悔嗎?」
朱厚熜搖頭,反而有種如釋重負的少年意氣,「我要麼不當,要麼當一個威風八面、萬民臣服的皇帝,我可不想當一個被太后和群臣操控的傀儡窩囊皇帝。連親爹娘都不敢認,畜牲不如。」
大船行使在運河,被禮部的快船半路攔截,再獻上登基禮儀,這次終於改成了從大明門進入紫禁城,在奉天殿登基。
朱厚熜拿著新的繼位儀式,感慨萬千,「幸虧有奶兄相助,讓我學會了如何當一個皇帝,那就是絕對不要妥協,不要軟弱。」
登基大典之後,要念即位詔書,朱厚熜看到詔書上內閣給他擬定的年號為「紹治」,他不喜歡,直接用硃筆抹去,改成了「嘉靖」。
朱厚熜並不是覺得「紹治」年號不好聽,他只是還以顏色,表示他年紀雖小、還出生皇室旁支,但是他不是一個任人拿捏的軟柿子,他要學會掌控朝政,先從掌控自己的年號開始。
當皇帝的第一夜,朱厚熜激動的無法入睡,他坐在龍椅上,陸炳站在身邊伴駕。
「你是我唯一相信的人,你一定要永遠陪著我。」朱厚熜瀟灑的一揮龍袍,說道:「我與你共享江山。說吧,你想要什麼?我什麼都可以給你。」
陸炳摸著肚皮,「皇上,微臣忙了一天,怕皇上有事吩咐,找不到貼心的人,乾脆連口水都沒喝,此時又喝又餓,微臣現在只想要一盤子蔥油餅。」
第247章 番外二
三歲看小, 七歲看老。
丁衛國長的七歲時,爺爺丁汝夔一看見孫子,腦子裡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孫子和死敵長的太像了怎麼辦?
陸纓和丁巫在邊關忙於事業, 兒子丁衛國剛剛滿月, 就被奶娘抱到了京城, 交給留守老人丁汝夔撫養, 成為了留守兒童。
孫子是丁汝夔晚年最大的慰藉, 悉心培養, 孫子周歲時,丁汝夔琢磨了一籮筐的廢紙, 終於給孫子取了個文雅且寓意深刻的名字, 預備在周歲宴上公布。
但是兒子丁巫送來了生日禮物, 並一封信, 信上說, 他已經給兒子取名為丁衛國。
保家衛國,就是這麼簡單直接,一看就是兒媳婦陸纓取的名字, 兒子自幼飽讀詩書,絕對不會取這麼膚淺的名字。
丁汝夔一邊暗嘆兒子這輩子都恐怕夫綱不振,一邊捏著鼻子認了。
隔代育兒, 自然有些嬌慣,丁衛國長的白胖,圓滾滾的像個湯圓。丁汝夔親自給孫子開蒙讀書, 長到五歲,已經能夠認識兩千多個字了,丁汝夔希望孫子將來走科舉,不用像他父母那樣常年在外, 在西北喝風沙。
然而,兒子兒媳派人把丁衛國接到邊關去了,據孫子的來信,母親親自教他武功,習武好累,他想爺爺了。
只不過,抱怨了一陣,丁衛國就接受了將來子承母業的現實,寫給爺爺的信開始變了內容,說母親帶他去了草原,去了大漠,每年在各個邊關榷場之間巡視,去了邊關,方知天下偌大,一個書房都裝不下。
如今的丁衛國已經樂不思爺爺了。
兩年後,丁衛國七歲,和父母一起回京,給丁汝夔過七十大壽。
丁汝夔一看寶貝孫子,嚇一跳——和他外祖父陸炳簡直是一個模子出來的!皮膚偏紅,一對又長又細的腿,走路像仙鶴,和過去的圓滾滾白胖子大不一樣了。
「爺爺!」丁衛國還記得丁汝夔,像一隻利箭似的跑過來,撲到了祖父的懷中。
丁衛國一頭扎進去,差點把丁汝夔的老肺都要頂出來!
丁汝夔看到這張熟悉的臉,立刻想起了自己十年死牢的生涯,腿腳不禁發軟打顫,幾乎忍不住叫一聲「陸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