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皇上的態度,趙元邑造船造得一帆風順,偶爾也能聽到一些非議,不過趙元邑他也沒有在意過。不管這些人如今如何冷言冷語,等到他們知道出海的好處之後,自然會趨之若鶩。如今不滿意,是因為沒有看到收益罷了。

  趙元邑再次讓人記下了在背後非議他的,上回種牛痘就是這般,如今又故技重施了。趙元邑心眼小得很,這些人如今說著風涼話,等往後大家一塊兒賺錢的時候,那也滾去一邊涼快好了。

  心不誠還想要跟著他一塊賺錢,呵!

  趙元邑做事,也沒避著他跟前的人,反正這些人以後都是要在他跟前做事的,早一點知道他的性子也好。

  只是當這些人知道太子殿下的打算之後,心裡多多少少都有些微妙。這感覺就像是一個原本高不可攀的,突然有一天落入凡塵,跟平常人沒什麼兩樣,甚至比平常人還摳門似的,讓人接受不來。

  這些年趙元邑雖然做的事情不怎麼樣,可是名聲卻都還好,不說別的,就是牛痘這一件事就足夠天下的百姓對他感恩戴德了,這可是功在千秋的大善事。民間不知道有多少百姓給趙元邑立了生祠,都覺得他們太子殿下是天底下第一等好人,正因為名聲太好,所以這些人在得知趙元邑的真面目的時候,心裡難免會有些怪怪的。

  早已經見怪不怪的韓五郎才是最淡然的那一個,他不僅自己沒有當成一回事,還暗暗叮囑同僚:

  「太子讓咱們怎麼做咱們就怎麼做吧,其餘的事情也不要多想,誰讓那些人嘴碎好事兒呢?這也算是他們的報應了。咱們只要把他們名字給記一下,別用不著操心。」

  理國公世子爺知道這位跟他們太子關係不一般,沒人的時候多問了一句:「咱們太子殿下一向都是這樣嗎?」

  韓五郎故意問道:「一向怎樣?」

  「這般……小心眼兒。」理國公世子還是把這幾個字給說出來。只是他說完之後又迅速看了一眼四周,見身邊沒有其他人才悄悄地放了心。

  韓五郎笑得莫名:「人無完人,太子殿下也不過就是一個尋常人罷了,更可況,才十五歲。」

  若真的計較起來來,這還是個孩子呢。

  理國公糾結了一番,卻也覺得這話沒有什麼不對的,只是他們從一開始對太子殿下的期望太高,以至於在認清太子沒有他們想像中那麼完美的時候,這才有些崩潰之感。

  韓五郎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做事兒吧,有一件事還得提醒你,太子殿下雖然不完美可是腦子聰明的很,在他跟前,千萬別使什么小心思。」

  理國公世子無奈道:「我哪會有什么小心思啊?」

  他們如今只有老老實實做事的份。

  殿下這回讓他們做的事情,實在是再容易不過。記名字記多了,心裡便有些犯怵,有時候碰到自家人說起那出海的事兒,他們都是一臉忌諱地打斷了,生怕他們繼續往下說。說多了,到時候說不定連他們家也被記上去了。

  兩月過去後,大魏同花剌子模的商道也打通了。

  這商道是趙元邑執意打通的,且皇上也想要通過這條商道加深對花剌子模的控制,是以這事兒進展得格外順利。大魏在花剌子模的驛站已經建好,每一個驛站都有朝廷的兵馬駐守,往來商隊皆要接受大魏官府的排查。

  花剌子模境內的百姓對這驛站的設置也並無不滿,相反,大魏能開放互市,甚至允許他們這邊的商人來大魏自由經商就已經讓他們感恩了。甚至他們作為附屬國的百姓,還能在大魏拿到臨時戶籍,這可是從古至今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呢。至於與之相對的,他們花剌子模的諸多法律條款也改了,改成與大魏差不多的,對此,百姓也沒有什麼不滿的。對他們來說只要讓他們自由經商,只要少收商稅,那什麼都可以犧牲。

  花剌子模這邊不斷有商人來大魏做生意,大魏的商人見到這般商機也都起了心思了,往西的那條商路上,每日都有大魏僱傭的商隊途徑花剌子模的驛站,將大魏的東西運往更西方的國家,同那邊的人做生意。

  經商的人多了,這商稅自然也就收的多了,雖說皇上現在不缺錢,不過在他心裡商人跟農民畢竟是不一樣的,他會給農民減稅,卻不會給商人減稅。

  畢竟這商稅比起他們掙的錢只不過是九牛一毛。皇上擔心這些人一有錢了就想著買地,這樣的話土地兼併勢必愈演愈烈,得想個辦法讓他們把錢花到別處去。

  父子倆這不又商議了一番,在趙元邑的勸說之下,皇上也覺得讓大商賈們將錢投到海船上是個好主意。

  只要不留在大魏,不會對土地有影響,一切都好說。

  沒過多少日子,朝廷便又推出了一系列發令,允許民間私自製作海船,將船作為私產,與土地同等重要。只是這些船造好之後得官府登記造冊,只有官府登記掛牌的船才可以自由出入大魏。另外還有諸多規定,都與出海有關。條令雖多,可眾人也都看出來了,如今朝廷對於出海一事,並不排斥。

  趙元邑還想要讓他們出錢開廠,無奈如今的蒸汽機還沒有做出來,仍在嘗試,估摸著再要大半年才行。

  趕在年關前,趙元邑的海船終於造好了五艘。

  有了前頭的經驗在,後頭造起船來就快了許多了。只這麼五艘船下海肯定是不夠的,少說也得十來艘才比較安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