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唐將軍連忙讓人去將人請過來,又問趙元邑:「不知殿下這裡還有多少卷宗沒有看?」

  趙元邑微微一笑:「不多,三屋子而已。」

  唐將軍嘴角的笑意差點沒有塌下去:「三……三間屋子?怎麼會這麼多?」

  魏侍郎無奈搖頭:「殿下每過一城,就會把他們的卷宗文書全搬走,一車一車地運到了這裡。」

  他還沒有說殿下打算燒了他們的史書和教本呢,這花剌子模可是一個大國,國都之內史書跟教本多不勝數。要真把這些書都燒了的話,可是一個大工程。好在如今幫手來了,也用不著他們太操心。

  不過說實話,魏侍郎隱隱還有點期盼,期盼殿下發現這是一件難事之後,便不再執著於此事。

  燒人家的全部的史書,這比滅了人家的國還要讓人難以接受。

  很快,唐將軍叫過來這些人便到了。趙元邑也沒有客氣,立馬將這三屋子的卷宗全都分派下去,讓他們一一地看。對他們有用的就留下來,無用的,盡數燒毀。

  幾位大人本來也沒當做是一回事,可看到這三間屋子的文書之後,驚得腿都軟了。

  「這些,全都要過目嗎?」

  趙元邑點了點頭:「自然。」

  來人都嚇得咽了咽口水,這些文書卷宗,真是太多了,多得人頭皮發麻。

  可太子殿下都已經這麼說了,那便沒有迴旋的餘地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如今大魏這邊已經將花剌子模的軍隊都轟炸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一些本來也不過就是戰場上的逃兵,不成什麼氣候。他們如今在國都裡頭待著還算是安全。多花費一些時日來處理這些卷宗文書,也不是什麼要命的事情。

  提到城中的情況,唐將軍略微有些不解,等見過太子殿下之後,唐將軍便拉過魏侍郎,詢問道:「我瞧著這都城裡頭的百姓倒是挺老實的,也沒見他們如何反抗,難不成你們在此地血戰了一番?」  魏侍郎搖了搖頭:「哪兒能啊,殿下雖有些執拗,可卻不是弒殺之人。」

  「那是為何?」那些百姓總不可能心悅誠服的投降他們大魏吧。

  魏侍郎壓低了聲音:「破城之後,殿下將青壯年都拿去做勞力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婦孺,或者膽怯怕事的。且前些日子,殿下讓人把他們都帶到了城外,讓他們見識了一番火炮的威力。」

  「做勞力?」

  魏侍郎一點複雜地點點頭:「本來是讓他們挖礦的,不過最近殿下又有了主意。殿下想要打通一條商路,橫穿花剌子模國,通往大秦與歐羅巴。這上路上設有驛站,如今他們去修的就是這些驛站了。」

  而且修路的錢,也是從花剌子模國庫裡頭拿的。

  拿著別人的錢,用著別人的人,修他們自己的路,唐將軍聽過之後只覺得佩服得五體投地:「真不愧是太子殿下。」

  「你還誇他呢。」

  「有什麼不能夸的,有這樣銳意進取的儲君,不是咱們大魏的福分嗎。」唐將軍說的理所應當。那條商路自古便有之,後來是胡人眼饞他們大魏從這條商路裡頭獲得的錢財,所以把那條路給封死了。他們先做起了強盜,如今太子所做的不過就以牙還牙罷了,「我可跟你說,前段時間有些文官同情胡人,覺得這場仗不該打,可被聖上狠狠地批了一頓。」

  「還有這事?」

  「自然,朝中多的是不想打仗的人。」這風調雨順的,人家又沒怎麼招惹他們自然不想打仗了。還不是骨子裡那點仁義之心在作怪,總覺得自己先出了手就沒理了,「你可不要像他們那樣,回頭若是惹得太子殿下不快,即便去了聖上那兒也沒理。」

  魏侍郎想了想,還是道:「我知道了。」

  「你心裡有數就成。」唐將軍也沒有多說。

  雖然他們一路過來過程很是糟心,可是唐將軍對趙元邑卻還是佩服的。他甚至敢篤定,太子殿下此次西征可能根本就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有打算。若不是早有預謀,事情怎麼會進展的如此之順利呢?

  如今朝中眾人對皇上的心思基本上都已經摸透了,三皇子四皇子肯定是沒有指望了。太子殿下位置本就坐得如此之穩,皇上又有意讓他在前頭表現,往後登基應當是不會出什麼岔子的。

  唐將軍雖然也沒有什麼私心,可是若能與太子殿下交好,在太子殿下面前表現一二他還是願意的。

  唐將軍一眾人也確實幫了趙元邑不少的忙。這幾十萬的士兵,加上他們之前十萬人馬,便足夠把這花剌子模收回麾下了,整治得服服帖帖的了。

  沒過多久,那花剌子模的君主也被找到。

  趙元邑沒有動他,只是策反了他跟前的一個大臣。

  策反之後,趙元邑又故作姿態,對外表示只要這位國君能夠投降就放他們一馬,甚至還讓人張貼告示,說要請這位國君入城,同他一同商議戰後一事。

  還別說,竟然真有人信了。

  世人總是喜歡看表面,趙元邑這個敵國太子年紀是在是太小了,看著又實在無害,以至於讓許多人以為大魏打到他們國都來都是別人的主意,與趙元邑並沒有什麼關係。加上趙元邑入都城之後,又沒有大開殺戒,只是讓城中里的青壯年去挖礦,聽說日子過得也還行,並沒有多苦。

  這說明什麼?說明這個敵國的小皇子是個心善的,並不會殺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