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憑什麼呢?

  就憑十七有一個半道里搶過去嫡子身份嗎?可這嫡子的名頭又憑什麼是十七呢,他的出身,他的才德哪一樣比不過十七?要說嫡子,他比十七那個毛孩子更適合當嫡子。

  趙元曄沉思片刻,終是道:「母妃儘量小心些吧,若是用得著兒臣幫忙的地方務必儘早吩咐。」

  「母妃知道。」說是這麼說,德妃卻壓根不願意讓兒子沾手。

  德妃一直都是個很小心的人。這種背地裡頭的心計手段她是絕對不會讓自己兒子沾上一分一毫的,哪怕髒了自己的手,可兒子的手是得要乾乾淨淨的。

  趙元曄與德妃又商議了兩句之後,這才匆匆出宮。他還得回去跟府上的謀士商議接下來的對策,十七突然拿出了那水泥,讓他不得不提著精神。這東西往後必定會在朝中掀起一場風波,他得儘早安排人手才能在這件事情上分一杯羹。

  一如趙元曄所想,翌日上朝,不少人就圍繞水泥一事議論開了。

  今日早朝,一掃前些日子的陰沉氣。

  前些日子因為京中痘瘡橫行,且上面有不少人家還沒有來得及種痘,所以擔憂得連早朝都沒有心思上了。如今卻不一樣了,他們終於求著皇上開恩讓家裡頭的子孫都種了痘,如今也就不再怕染上痘瘡了。心事了了之後,精神氣便回來了。

  趙元邑昨天送到眾人眼前的那半截水泥路被抬到了大殿上。為了驗一驗這水泥到底結不結實,戶部尚書親自帶著人輪著大錘開始砸。

  皇上看著這齣鬧劇,但真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後來證明那水泥路確實夠硬,幾個人來來回回地不知折騰了多少遍,那水泥路還是完好無損。如此,眾人才真正知道這水泥又多耐砸了。

  這是好事兒。

  文官們收了手,武將們看到那些人在那兒鬧騰半天沒砸開路,心中鄙夷。不過再鄙夷他們也都不會過來幫忙的,就這麼冷冷地看著那些文官在那兒抽風。

  戶部尚書立馬請旨,批量生產這水泥,以備每年夏季的防洪之事。工部的李尚書緊隨其後,要用這水泥修路。

  皇上也沒有什麼可反對的,只是用了東西,總得拿些好處給十七吧。皇上看了一眼年紀已經不小甚至已經上書乞骸骨的工部侍郎,同眾人道:「這水泥是十七獻上來的,這孩子年紀雖小,可本事卻是無人能及的,朕打算將十七放到工部,卿等覺得如何?」

  沒人好意思反對。即便是三皇子四皇子的人,因為種痘的事也都欠了趙元邑一個人情。要這檔口跳出來反對,那可就真的豬狗不如了。

  沒人反對,正好。

  皇上點點頭,又道:「柳侍郎已到了致仕的年紀,前些日子尚書乞骸朕未曾應下,如今見柳侍郎身子越發不好,也不忍讓他繼續在衙門受罪。不若這樣,待柳侍郎致仕之後,便讓十七頂了柳卿的職吧,如何?」

  眾人面面相覷,都露出驚愕的模樣來。一來就是工部侍郎?哪有這麼幹的?!

  第91章 工部侍郎

  「怎麼, 十七擔不得一個工部侍郎?」皇上靠在龍椅上,目光凜然地望著底下的人。

  趙元曄心中掀起駭浪,他看著趙元澤, 見對方也是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樣。他跟老四當初來朝中領職的時候, 哪個不是從底層開始做起的?直至摸爬滾打了兩年之後才漸漸往上升了起來。如今十七一來便是工部侍郎。,父皇這偏愛之心,可真是一點都不帶遮掩的, 只是這工部侍郎的名頭一出來,又置他們於何地?

  那可是工部侍郎啊!父皇可真是好大的手筆。

  趙元曄暗暗不滿, 殿中眾人自然不能說擔不起,只是該說的話卻也還是得提醒的:「聖上,十七皇子如今仿佛才十四?」

  「那又如何?」皇上說的不在意,他的十七別說十四了, 就是四歲時都比殿下不少人聰明。

  「十四歲擔任工部侍郎,臣等憂心十七皇子能否勝任。」

  皇上笑了:「能否勝任這是十七的事,答不答應才是你們的事。」

  眾人無語,這都拿著之前的恩情逼他們了, 他們能不答應嗎?

  皇上就知道他們肯定不會不答應的, 又道:「不是朕有心貶低誰, 實在是看你們中間的某些人年紀一大把, 做的事兒還不如十七呢。」

  皇上話落,當下就有不少人窘迫起來。

  「十七當初不過六七歲的年紀時,便已經給天下人解決了痘瘡之患, 你們家中那些安安穩穩場到現在的子輩孫輩,還不是要賴著十七弄出來的種痘一法?家中小兒吃的玩的,還不是十七想出來的好點子,就是戶部的那稅銀裡頭, 也有不少是十七帶來的。如今更是獻了這水泥方子,你們說說,十七到底配不配當一個侍郎啊?」

  皇上輕飄飄的一句話下來了之後,眾人心裡無端多了許多壓力。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兩樣都占全了,他們也實在是不好意思再對這件事情發表什麼高見了。

  趙元曄看著自己這邊的人都沒了聲音,心中憂慮更甚。他平日裡許了這些人那麼多的好處,關鍵時候卻沒有一個人是頂用的,真是枉費了他如此費心拉攏,到頭來還比不上十七隨手施的小恩小惠。

  沒有人敢站出來說什麼,趙元邑被點為工部侍郎的事兒,便這般定下來了。

  還有人問:「十三皇子十四皇子是否也要安排差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