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五郎是十七的人,與韓五郎親近的人,要不了多久便會被送到十七跟前。皇上這樣費心思地給自己兒子送人,不過也就是擔心他年紀實在太小,哪日若與老三老四鬥起來,吃了大虧就不好了。再者,皇上今年年歲已經不小了,再過幾年便到了知天命的年歲了。可他的兒子卻只有十四,父老子幼,皇上如何能不為他多考慮考慮?皇上誰知道他在偷偷摸摸地修路的,只是沒想到他的修路的法子,如此別具一格。

  趙元邑又說了一句:「因修的這條路是給母后修的,所以還請母后給這條路賜名。」

  不少官眷后妃立馬恭賀皇后,直道十七皇子孝順。

  皇后聽著只覺得順耳,笑著說:「取承平二字如何?」

  眾人只說極好。

  皇上卻多看了皇后幾眼,承平本來是他們夫妻二人琢磨著給十七取的字。好傢夥,十七把這個路的名字讓皇后取,皇后又取到他身上了。皇上想著心裡又覺得酸的慌。她們母子倆人都是親親熱熱的,把他這個當父皇的給撂到一邊去了。他過壽的時候,也沒見十七這般上心啊。

  「聖上,您說這名字好不好?」

  皇上扯著嘴角笑了笑:「好,好的不得了。」

  皇后察覺到皇上的不快,卻也壓根沒有往心裡去。不一樣的,能一樣嗎?皇上的兒子有許多,她的孩子就只有十七一個,這怎麼比?

  不過皇后卻也知道聖上喜歡使小性子,過了一會兒,待眾人的壽禮都送完了,才又主動問道:「聖上可瞧中哪家了?」

  第88章 系統犯蠢

  皇上還真的看中了幾個。

  這壽宴並分兩宴, 中間用鏤空的屏風隔著,左側是男子的筵席,右側是女眷的筵席。皇上雖然看得不清晰, 可是這種事兒也不必看得多清楚, 皇上考量得更多的是家世和底蘊,還有那些她們家中父兄的態度。他小聲與皇后道:「梓潼覺得王相家的小女兒如何?」

  他這左右相一向得力,這麼多年了也沒有換。蘇相家的嫡長女入了宮成了蘇嬪, 倘若往後生了皇子說不定這位還要往上提一提,王相家的小女兒聽說也是不錯的, 不過皇上也沒心思看究竟哪個是王家嫡女。這宴會上的人這麼多,他哪裡來得及一個一個地去看?只是覺得這門第剛好合適,年歲也恰恰合適罷了。

  「王相透露出意思了?」

  皇上搖頭:「尚未。」

  皇后笑道:「王家竟然沒有透露出意思,皇上若是越過王相直接將這件事情敲定下來, 豈不是強人所難?」

  皇上不高興了:「這是他們家占的便宜,怎麼是朕強人所難呢。任憑他王家的姑娘有多好,跟十七比起來也終究是差了一截的。」

  皇后不動神色,繼續問:「還有呢?」

  「鎮國公家的嫡女也是極好的。」鎮國公是武將出身, 家中世世代代都是忠君愛國之輩, 且允文允武, 都是不可多得的將才, 鎮國公府的小姑娘配他們十七也是可以的。

  半晌,皇上又道:「其實朕最看重的還是韓家,只可惜韓家沒有適齡的姑娘。」

  皇后卻笑了笑, 只把這話當成是一句玩笑話。即便韓家有,皇后也不會讓韓家的姑娘嫁進皇家的。

  韓家不能變成第二個鄭家,不管是皇后還是韓家的老太爺,都不會讓自家女兒再與皇家扯上關係。鄭家要的是權, 韓家要的則是名,一個皇后就夠了,韓家子孫不需要靠著女人的裙帶關係往上爬。

  帝後兩人將各自看中的幾個人選互相交換著說了一遍。交換了一遍之後,又越發地苦惱起來了。他們本以為自己看中的是最好的,可是聽了對方說的之後卻又發現了對方選中的那些人也是不錯的。

  可皇子妃卻只能有一個。要在這麼多上上之選裡頭選一個最好的,何其艱難!

  這就是父母之心,總盼著自己的孩子能得個最好的,可是什麼樣才是最好的興許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

  帝後兩人仍在苦惱,之後不管收到的壽禮有多好也不過就是客氣地笑兩聲,並沒有真正放在心裡過。

  這平平的反應,倒是讓趙元曄生了許久的氣。他母妃與皇后不睦,連帶著太后父皇都對他母妃不喜。趙元曄有心借著這回的壽宴與皇后修復一下關係,可是花了好大的心力在準備壽禮這件事情上。結果到了眼下,有一鳴驚人的趙元邑在前頭,憑他們準備的東西有多好都被比了下去,顯得毫無新意。可恨他準備了三四個月,可收到的成效竟與隨便送些東西的趙元齊他們根本就差不到哪裡去,甚至還比不得他們送的那些貼心。

  趙元邑自打下去之後,便被戶部尚書叫到一邊兒去了。

  如今的戶部尚書是程大人,這位程尚書年紀還比較輕,不過才四十多罷了,也是今年才剛剛任了戶部尚書,正想著大幹一番,看著很有精氣神。他見了趙元邑那水泥路之後,便一下子想到了許多東西。這水泥既然可以鋪路,那必然可以造屋了,修築河渠水庫肯定也是錯不了的,就是不知道這水泥的造價幾何,製作起來的工序會不會太麻煩?

  程尚書恨不得直接就把趙元邑拉去戶部算了。

  大理寺卿拉了拉韓侍郎的袖子:「你這寶貝弟子可是好受歡迎呢。」

  韓侍郎又吹噓上了:「殿下有才,不管是什麼東西到他手裡都會變成個寶貝,程尚書惦記著殿下也不算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