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后提醒:「母后,是十七莊子裡的大夫想出了這個辦法。」

  「那還不都是十七的人嗎?有什麼分別?」

  今兒除夕一過,這孩子就七歲了。太后自豪道:「這才七歲就有這般大才,往後大了必更加非凡!」

  皇后失笑。

  她知道太后也是不喜歡用這牛痘的,這兩天沒少在私底下嘀咕。只是今兒外頭的風向一變,知道皇上跟趙元邑的腰板能重新挺直了之後,這態度又變了,變得沾沾自喜,與有榮焉。

  太后嘴裡不住地夸著趙元邑,反正她現在看這個孫子就覺得哪哪都好,果然不愧是他們皇家的子孫。

  趙元祚坐在下面,對這些人的恭維聲置若未聞。再熱鬧也不是他的事,他只要乖乖聽話,不讓皇祖母生氣就足夠了。說不定他聽話得時間長了,皇祖母還會允他過去看他母妃。

  除夕這一晚,不管是皇上還是趙元邑,都狠狠地出了一口氣。

  有了這頭一批種牛痘的人,第二批第三批成功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年後趙元邑還聽李福說,太醫院的那位蘇太醫最近又有了新的動作,幾次三番地想著借著太醫的身份去種痘的皇莊裡頭看看。

  看是其次,想要分一杯羹才是真的。

  趙元邑也是個小心眼兒,聽到這動靜之後,還特地去找了陳院正,再次重申了之前的那番話。

  他就是不想讓這些閒雜人等進去!

  陳院正被趙元邑叮囑,下回蘇太醫在拿著這件事情煩他的時候,陳院正再沒有給他面子,一口就回絕了,且讓他斷了這念想,往後都不許再提。

  這可把蘇太醫一干人的氣壞了。

  只是再生氣又能有什麼用?不讓他們進就是不讓他們進,這事兒鬧到最後連皇上都知道了,下了口諭,很是批評了他們一頓。

  蘇太醫幾人更是沒臉,稱病在家裡躲了兩日,眼看著躲不下去了,才不得不重新出來。

  張太傅也是聽了不少外頭的風言風語?待他授課時,張太傅故意敲了一下趙元邑的腦袋:「你怎麼就這么小心眼兒?」

  趙元邑哼了一聲:「誰讓他們一開始瞧不起我了?」

  張太傅擰了一下他的耳朵:「小氣鬼,你這樣會不得人心的。」

  趙元邑氣惱地推開他的手,煩都煩死了:「我寧願不要這些人的支持。」

  那些瞧不起他的人,他可都記著呢。

  就像他父皇說的那樣,往後等著種牛痘的技術成熟之後,單獨不給他們種,非得把他們晾在旁邊。

  這牛痘確實有用,可是這種事情卻不是一句有用就能廣而行之的,後續還得不斷實驗,不斷改良,才能漸漸推廣。不過自打石大夫他們這種牛痘的法子被傳開了之後,京畿附近不少窮苦人家倒也摸著門路找到的皇莊門口,請他們為自家孩子種痘。

  他們也不要那十兩銀子,就盼著他們能給自己孩子種痘,讓他平安長大就夠了。有一則有二,頭一個孩子接種牛痘成功之後,這事兒便越傳越廣,不信牛痘的人,再看到那些孩子健健康康地活下來之後,也不得不信了。

  這年頭,痘瘡可是要命的病症,若真有法子能讓自己孩子免於痘瘡之禍,他們如何能不願意?

  近一點的百姓,立馬就託兒帶口地去皇莊排隊了。

  陳院正得了聖意,對於這些人來者不拒。

  又一年,這名聲傳的廣了,許多外地的商賈僱船僱車也要給自己孩子來種痘。

  不過這些事兒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從牛痘被人接受,到如今地方官府專門派人過來學習種痘之術,再到百姓商賈願意讓自家孩子種痘,中間可是花了不少時間,前前後後算起來,得有六七年之久。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這一晃,六七年便過去了,宮裡的趙元邑也從一個豁牙小皇子,變成了風光無限的十七殿下。

  作者有話要說:疫苗很複雜啦,這裡只是一筆帶過。

  第83章 七年過後

  這幾年宮裡似乎變了許多, 又似乎什麼都沒有變。

  趙元邑的生母陳美人前些年遷到了皇陵的附陵中,陳美人能洗清冤屈,趙元邑是最高興的。

  他慶幸母妃終於能沉冤昭雪, 至於遷陵之後的哀榮追封, 旁人覺得羨慕,趙元邑卻不當什麼。他只要還他母妃一個清白就夠了。

  餘下的追封再多,他母妃也享用不到, 亦沒什麼意思。

  陳美人去了皇陵之後,趙元邑便更了卻了一樁心愿了, 原先的戾氣盡數褪去,如今幾年過去,心境已經不知平和了多少倍。

  宮裡頭現下手中握有實權的那幾個人還是那幾個人,受寵的宮妃倒是換了幾茬, 曾經頗得聖寵蘇美人因為誕下小公主成了蘇嬪,那位陳寶林也升成了婕妤。因為這件事情,張婕妤差點沒有被氣壞。

  想她半輩子耗在宮裡,不過就是出身比別人差了一些, 便一直在婕妤這位子上待著, 這麼多年了動都沒動過。她自認功高, 還給皇室綿延了子嗣, 結果從皇上到皇后到太后竟沒有一個人想要給她往上升一升的意思,這才沒幾年過去,卻來了一個陳婕妤……呵, 這是不把她張婕妤放在眼裡嗎?

  就因為這個,張婕妤跟陳婕妤便槓上了,只是張婕妤畢竟手段受限,也不過就是在口舌上面占了上風, 得了好處的陳婕妤壓根不在乎這些口舌之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