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北胡人長年累月在草原上牧馬, 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與短板, 優勢是騎兵強悍, 以一當十,單打獨鬥, 大魏的精銳騎兵來了遠非其敵手,但因為身居地廣人稀的北漠草原,雖是馬匹精壯,戰士魁梧, 但畢竟只有兩萬軍隊,相比大魏的浩浩之師,一旦發生衝突,北胡人並無勝算。
這一點,在當初的大戰之中,冒開疆用實力向他們證明了。
北胡聞冒開疆之名聞風喪膽,不知這十多年來,將軍的刀可生鏽跡,已經鈍否。
消息乘奔而至,一時之間,大魏人心惶惶。主戰派再度激進地站出來,勸說陛下,應該用武力鎮壓北胡蠻夷,打得他們望風而逃,再也不敢南下牧馬。
元聿一直反對主戰派的觀點,然而這一次,是讓北方宵小欺凌到頭上來了,主戰派有一點說得極對,我朝地處中原,物華泱泱,但自古以前就習慣了對於兇悍蠻橫的草原遊牧民族臣服,送往和親的公主不計其數。
恐怕,至今在長城腳下,尤能聽到公主幽怨的琵琶低語。
元聿是個有女兒的父親,他的女兒嬌憨可愛,才會喚著他「爹爹」,若有朝一日,要割捨青鸞,以奉北胡,那將是他為帝,莫大的恥辱!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古來如此,理之自然。
「北胡犯我邊界,擾我疆土,欺我子民,朕今日若不出兵,剿滅殺盡賊寇,此賊人狼心終是不滅。朕要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弔民伐罪,什麼是犯我者,雖遠必誅!」
「陛下聖明!」
保守議和派至此無言。
散朝之後,元聿單獨召見了晏准於含元殿,問他此際此舉,可算是衝動狂妄了。
因知道晏准一向不主張交戰,元聿倒也沒指望從晏相的嘴裡蹦出什麼好話來。
然而這一次,晏准沉默了,沉默之後,他抬袖,拱手道:「臣以為,陛下揮正義之師,收回我大魏城池,是聖明之舉。國土,是先祖瀝血所辟,我輩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
「朕已打算御駕親征。」
元聿是意外晏准如此言論,但既然晏准已如此說了,元聿也打算將自己的打算和盤托出。
若他一走,這神京城主持大局的,終究只有晏准可靠。
晏准吃驚:「陛下?」
御駕親征茲事體大,怎可貿然決定?
元聿拂袖,「並非衝動,並非喜功,而是朕覺得,朕需要讓安西三軍歸附,他們若心亂,這邊的戰役,朕沒法打。相反,他們若是同心戮力,十萬大軍,朕都可以指揮調度,那麼北胡的騎兵將不足為懼。你知道,從前讓他們心服口服的,就只有朕一個人。」
邊陲之地,軍紀散漫,人心不齊,已有多年。是元聿昔日以太子身份前往河西,肅清了內鬼,揪出了矛盾源頭,令他們心悅誠服。
如此兩年以來,未再有事端。
這一次,北胡趁機大亂,也只有元聿,能夠讓河西的兵馬再度歸心,同仇敵愾,一致攘外。
「陛下如決定遠征,神京城臣自當盡力。」
晏准太過明白,這個君王所決定的事,並不受他人所左右,是無法勸回的。
因此,他只有服從元聿的命令,接下來認真執行陛下的安排。這也是在君王離開皇都之後,他必須要做的事。
元聿舒了口氣。
其實別的人都不怕,最擔憂的是不能獲取晏準的同意,晏相若是不答應,神京城猶如空穴死城,於前線也是愈發不利。
元聿的這一決定,目前只是告訴了晏准,當朝會之上宣布時,眾人無不吃驚,炸開了鍋。就連一向亢激的主戰派,也紛紛傻了眼,驚呼萬萬不可。
元聿排除眾議,一意孤行,態度果決。
在這件事情上,君王沒有給任何人商量的餘地。
前朝知道了以後,後宮也終於傳遍。
岳彎彎吃驚自己竟是再一次,最後得知了元聿的這一決定!當下的臉色便寒了下來。
但慍怒歸慍怒,岳彎彎沒有當面給元聿下臉子,立時想到,如果元聿率先告訴了自己,那麼她就是第一個不同意的。他大約也覺得為難,不好開口。
只是他分明答應了會陪她的。這一次,雖然北胡人來勢洶洶,但大魏上國,有無數戰無不勝的將領值得信靠,御駕親征這是多大的事!大魏連個儲君都沒有,元聿他萬一有個閃失……後果她都不敢想!
岳彎彎魂不守舍,心不在焉地獨坐到黃昏,夜色微微覆下,一道帶著修長尾巴的流星,從天幕之中倏忽掠過。
海棠樹影婆娑,樹下涼風徐徐,亂把翠萍揉碎,驚起水波颭灩。
青鸞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娘親,邁著小腳丫,朝著自己的寢屋奔去,但很快,她在洞門前發現了一人,立刻歡欣地仰頭看乳娘,手指著洞門外走來的男人,嘴裡咿咿呀呀的,驕傲地喚著「爹爹」。
元聿薄唇微揚,一把抱起了自己的小公主,步到岳彎彎身邊。
她好像在出神,一個人怔怔地凝著湖面,連身旁何時來了人都不知。元聿的心靜了下來,末了,滿懷歉疚地喚道:「彎彎。」
不知該從何說起,但在朝堂上已經宣布了的事,無從更改。
開拔在即,不論如何,今日已是必須要說。
岳彎彎這才回過了神,見到元聿,臉上的呆怔痴惘散了,朝他微笑,小手滑進他的掌心:「陛下,季節不好,我要去為你多準備幾件寒衣。那邊的冬天有多冷,從小到大在那裡長大的我又怎麼會不知道。」
這一點,在當初的大戰之中,冒開疆用實力向他們證明了。
北胡聞冒開疆之名聞風喪膽,不知這十多年來,將軍的刀可生鏽跡,已經鈍否。
消息乘奔而至,一時之間,大魏人心惶惶。主戰派再度激進地站出來,勸說陛下,應該用武力鎮壓北胡蠻夷,打得他們望風而逃,再也不敢南下牧馬。
元聿一直反對主戰派的觀點,然而這一次,是讓北方宵小欺凌到頭上來了,主戰派有一點說得極對,我朝地處中原,物華泱泱,但自古以前就習慣了對於兇悍蠻橫的草原遊牧民族臣服,送往和親的公主不計其數。
恐怕,至今在長城腳下,尤能聽到公主幽怨的琵琶低語。
元聿是個有女兒的父親,他的女兒嬌憨可愛,才會喚著他「爹爹」,若有朝一日,要割捨青鸞,以奉北胡,那將是他為帝,莫大的恥辱!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古來如此,理之自然。
「北胡犯我邊界,擾我疆土,欺我子民,朕今日若不出兵,剿滅殺盡賊寇,此賊人狼心終是不滅。朕要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弔民伐罪,什麼是犯我者,雖遠必誅!」
「陛下聖明!」
保守議和派至此無言。
散朝之後,元聿單獨召見了晏准於含元殿,問他此際此舉,可算是衝動狂妄了。
因知道晏准一向不主張交戰,元聿倒也沒指望從晏相的嘴裡蹦出什麼好話來。
然而這一次,晏准沉默了,沉默之後,他抬袖,拱手道:「臣以為,陛下揮正義之師,收回我大魏城池,是聖明之舉。國土,是先祖瀝血所辟,我輩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
「朕已打算御駕親征。」
元聿是意外晏准如此言論,但既然晏准已如此說了,元聿也打算將自己的打算和盤托出。
若他一走,這神京城主持大局的,終究只有晏准可靠。
晏准吃驚:「陛下?」
御駕親征茲事體大,怎可貿然決定?
元聿拂袖,「並非衝動,並非喜功,而是朕覺得,朕需要讓安西三軍歸附,他們若心亂,這邊的戰役,朕沒法打。相反,他們若是同心戮力,十萬大軍,朕都可以指揮調度,那麼北胡的騎兵將不足為懼。你知道,從前讓他們心服口服的,就只有朕一個人。」
邊陲之地,軍紀散漫,人心不齊,已有多年。是元聿昔日以太子身份前往河西,肅清了內鬼,揪出了矛盾源頭,令他們心悅誠服。
如此兩年以來,未再有事端。
這一次,北胡趁機大亂,也只有元聿,能夠讓河西的兵馬再度歸心,同仇敵愾,一致攘外。
「陛下如決定遠征,神京城臣自當盡力。」
晏准太過明白,這個君王所決定的事,並不受他人所左右,是無法勸回的。
因此,他只有服從元聿的命令,接下來認真執行陛下的安排。這也是在君王離開皇都之後,他必須要做的事。
元聿舒了口氣。
其實別的人都不怕,最擔憂的是不能獲取晏準的同意,晏相若是不答應,神京城猶如空穴死城,於前線也是愈發不利。
元聿的這一決定,目前只是告訴了晏准,當朝會之上宣布時,眾人無不吃驚,炸開了鍋。就連一向亢激的主戰派,也紛紛傻了眼,驚呼萬萬不可。
元聿排除眾議,一意孤行,態度果決。
在這件事情上,君王沒有給任何人商量的餘地。
前朝知道了以後,後宮也終於傳遍。
岳彎彎吃驚自己竟是再一次,最後得知了元聿的這一決定!當下的臉色便寒了下來。
但慍怒歸慍怒,岳彎彎沒有當面給元聿下臉子,立時想到,如果元聿率先告訴了自己,那麼她就是第一個不同意的。他大約也覺得為難,不好開口。
只是他分明答應了會陪她的。這一次,雖然北胡人來勢洶洶,但大魏上國,有無數戰無不勝的將領值得信靠,御駕親征這是多大的事!大魏連個儲君都沒有,元聿他萬一有個閃失……後果她都不敢想!
岳彎彎魂不守舍,心不在焉地獨坐到黃昏,夜色微微覆下,一道帶著修長尾巴的流星,從天幕之中倏忽掠過。
海棠樹影婆娑,樹下涼風徐徐,亂把翠萍揉碎,驚起水波颭灩。
青鸞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娘親,邁著小腳丫,朝著自己的寢屋奔去,但很快,她在洞門前發現了一人,立刻歡欣地仰頭看乳娘,手指著洞門外走來的男人,嘴裡咿咿呀呀的,驕傲地喚著「爹爹」。
元聿薄唇微揚,一把抱起了自己的小公主,步到岳彎彎身邊。
她好像在出神,一個人怔怔地凝著湖面,連身旁何時來了人都不知。元聿的心靜了下來,末了,滿懷歉疚地喚道:「彎彎。」
不知該從何說起,但在朝堂上已經宣布了的事,無從更改。
開拔在即,不論如何,今日已是必須要說。
岳彎彎這才回過了神,見到元聿,臉上的呆怔痴惘散了,朝他微笑,小手滑進他的掌心:「陛下,季節不好,我要去為你多準備幾件寒衣。那邊的冬天有多冷,從小到大在那裡長大的我又怎麼會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