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周隱強忍著怒火說道:「不怕先生笑話,那人我在國子學聽說過,是個投機逐利、一輩子也出不了頭的庸才。他之前還誤以為先生是聖教的人,編了《天聖真跡顯靈集》,此次不知哪來的膽子……說前車之鑑猶在,國師光膺聖眷,應避嫌遠離政事;謝侍君品行不端,應徹底廢掉另納賢良。」
謝懷安細細想了一遍話,一點也不生氣,反倒有點好笑:「說的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問題大了去了!」周隱脫口而出,而後跪地謝罪。
他先直白地將謝懷安誇讚了一遍,再抱怨道要求廢掉男妃就算了,膽敢說國師會成為下一個天師,天底下居然有這麼不長眼的人。
第64章 新氣象
等鴻曜回來,謝懷安溜達著去問了。
「朕無意讓先生聽這些煩心事。」鴻曜不願意多說。
國師府的書房按謝懷安的喜好布置,有透進陽光的琉璃窗、矮桌案和軟毯。
鴻曜抱著謝懷安在暖爐旁烤火,旁邊是睡到羽翼張開、趴在地上的胖胖。
「不煩,陛下有什麼難處,跟我講講吧。」謝懷安蹭了蹭。
鴻曜按住謝懷安亂動的身體,半晌,開口道:「彈劾裴相和敲登聞鼓的人背後是不同的學派,想要試探朕對官學的態度。朕叫停了學宮的建設,也是打算想清楚了再行事。先生,這天下是誰家的天下?」
「誰家的……天下?」謝懷安眨眨眼。
鴻曜笑了,親他的側臉。
「聖石降臨之前,諸子學派爭鳴,天下是大學士們的天下。大學士們門生無數,形成派系左右朝堂,朝夕令改的政令中有善政、也有呆政苛政,學子們學什麼,要看朝上哪一派說了算。」
「天師執政後,又變成是天聖教的天下,大學生被坑殺得乾淨,學派散的散亡的亡,民如豬羊惶惶度日,學子只學聖教經義。」
謝懷安乖乖點頭,示意自己在聽。
鴻曜溫聲道:「朕謹遵先生的教誨,先生說所有人都要過上好日子,這天下,必定是所有人的天下。」
謝懷安的眼睛亮了起來,偷偷笑了。
鴻曜道:「既然如此,如果士農工商都要動起來,去爭取他們想要的好日子。那麼官學應當教什麼、科舉考什麼?」
大景早年間科舉三年一次,天師執政後改成了十年一次。年前正好是秋闈,皇帝叫停後沒給出新的選官路子,直接任命調用。
不少隱居深山的學士後人坐不住了,紛紛揭了招賢令,四處走動打聽起來,想要爭取一個官學的位置,讓自家學說恢復舊日輝煌。
謝懷安遇見複雜問題就開始犯困,靠在鴻曜的胸膛上閉眼睛:「陛下想怎麼安排千碑窟?」
鴻曜道:「千碑窟倒是存著經典。但還像以前那樣學,意義不大。畢竟是斷代了。」
「有幾家學派的後人找到裴修儀,結果到現在對先人的書怎麼斷句還沒爭出一個結論。這天下可能會誕生出新的大學士,但至少現在沒有。」
「朕考慮過把天機學派的學說當做主考科目,他們講究躬耕勤學、清苦為人、天下一家,又重視機關木作、實幹救世……但他們輕律法,朕不樂意。朕寧願被人指著鼻子罵暴君,該殺的蛀蟲就是得殺。」
鴻曜嘆了口氣:「伯鸞的先祖擅長研究律法,可惜那小子一門心思撲在器圖上,對家學沒興趣,喜歡工部。」
「這些沒想好,一堆冒出來的隱士老頭和幾千太學生就得放著。都趕回去吧,有人是有真本事的。亂嚼舌根的殺乾淨了吧,殺了一個又會冒出來更多。」
「裴相現在也沒工夫管這些,當前首要的事還是將天師取之於民的財富通過商路還於民,整頓物價。」
「唉,不該說這些煩心事擾先生清淨,今天還好嗎?看器圖累著嗎?」
謝懷安笑了,他回身摟著鴻曜,趴在鴻曜身上:「陛下……我有些不成器的小想法。」
建元元年三月上旬,大景迎來了一場特殊的考試:「學宮任教資格測試」。
揭過招賢令的學士們驚愕地得知,學宮分成了文院、數院、法院、農院、工院。
他們要是想傳播自家學說,不論資歷與年歲,先過了考試這一關再說。
所有學士一律安排進單間好吃好喝伺候著,書寫自己平生最得意的學術成果。若是先前有書稿亦可一併提交。
除此之外,脫離一線的大匠們亦被號召起來,系統性地梳理自身的經驗成果,以傳授教學。
有沽名釣譽的隱士當場就要發作,說救世的學說怎可與算帳的、做工的並題,而且詩詞歌賦居然不單列一院,而是歸成了文院分支。剛一鬧,就以擾亂考場之名趕了出去。
有真才實學的學者不動怒。他們仔細看過後,發現學院的設置不僅直接對應官署所需,也有鑽研大道不問事世的專職。
也就是說,一旦入駐了學宮,他們不僅是建元官學的第一批夫子,更有機會相互討教、精進苦讀。
這場測試攪動了天下學術的風雲。
主持的裴修儀忙的腳不沾地。
他要管起所有學士,並實時優化著學院的設置,增設後續的複試。
測試被謝懷安調侃為空手套白狼,以官學的名義招攬天下英雄,學院內具體設什麼分科、教什麼內容,他也不知道,全靠到底有什麼人過來考。
謝懷安細細想了一遍話,一點也不生氣,反倒有點好笑:「說的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問題大了去了!」周隱脫口而出,而後跪地謝罪。
他先直白地將謝懷安誇讚了一遍,再抱怨道要求廢掉男妃就算了,膽敢說國師會成為下一個天師,天底下居然有這麼不長眼的人。
第64章 新氣象
等鴻曜回來,謝懷安溜達著去問了。
「朕無意讓先生聽這些煩心事。」鴻曜不願意多說。
國師府的書房按謝懷安的喜好布置,有透進陽光的琉璃窗、矮桌案和軟毯。
鴻曜抱著謝懷安在暖爐旁烤火,旁邊是睡到羽翼張開、趴在地上的胖胖。
「不煩,陛下有什麼難處,跟我講講吧。」謝懷安蹭了蹭。
鴻曜按住謝懷安亂動的身體,半晌,開口道:「彈劾裴相和敲登聞鼓的人背後是不同的學派,想要試探朕對官學的態度。朕叫停了學宮的建設,也是打算想清楚了再行事。先生,這天下是誰家的天下?」
「誰家的……天下?」謝懷安眨眨眼。
鴻曜笑了,親他的側臉。
「聖石降臨之前,諸子學派爭鳴,天下是大學士們的天下。大學士們門生無數,形成派系左右朝堂,朝夕令改的政令中有善政、也有呆政苛政,學子們學什麼,要看朝上哪一派說了算。」
「天師執政後,又變成是天聖教的天下,大學生被坑殺得乾淨,學派散的散亡的亡,民如豬羊惶惶度日,學子只學聖教經義。」
謝懷安乖乖點頭,示意自己在聽。
鴻曜溫聲道:「朕謹遵先生的教誨,先生說所有人都要過上好日子,這天下,必定是所有人的天下。」
謝懷安的眼睛亮了起來,偷偷笑了。
鴻曜道:「既然如此,如果士農工商都要動起來,去爭取他們想要的好日子。那麼官學應當教什麼、科舉考什麼?」
大景早年間科舉三年一次,天師執政後改成了十年一次。年前正好是秋闈,皇帝叫停後沒給出新的選官路子,直接任命調用。
不少隱居深山的學士後人坐不住了,紛紛揭了招賢令,四處走動打聽起來,想要爭取一個官學的位置,讓自家學說恢復舊日輝煌。
謝懷安遇見複雜問題就開始犯困,靠在鴻曜的胸膛上閉眼睛:「陛下想怎麼安排千碑窟?」
鴻曜道:「千碑窟倒是存著經典。但還像以前那樣學,意義不大。畢竟是斷代了。」
「有幾家學派的後人找到裴修儀,結果到現在對先人的書怎麼斷句還沒爭出一個結論。這天下可能會誕生出新的大學士,但至少現在沒有。」
「朕考慮過把天機學派的學說當做主考科目,他們講究躬耕勤學、清苦為人、天下一家,又重視機關木作、實幹救世……但他們輕律法,朕不樂意。朕寧願被人指著鼻子罵暴君,該殺的蛀蟲就是得殺。」
鴻曜嘆了口氣:「伯鸞的先祖擅長研究律法,可惜那小子一門心思撲在器圖上,對家學沒興趣,喜歡工部。」
「這些沒想好,一堆冒出來的隱士老頭和幾千太學生就得放著。都趕回去吧,有人是有真本事的。亂嚼舌根的殺乾淨了吧,殺了一個又會冒出來更多。」
「裴相現在也沒工夫管這些,當前首要的事還是將天師取之於民的財富通過商路還於民,整頓物價。」
「唉,不該說這些煩心事擾先生清淨,今天還好嗎?看器圖累著嗎?」
謝懷安笑了,他回身摟著鴻曜,趴在鴻曜身上:「陛下……我有些不成器的小想法。」
建元元年三月上旬,大景迎來了一場特殊的考試:「學宮任教資格測試」。
揭過招賢令的學士們驚愕地得知,學宮分成了文院、數院、法院、農院、工院。
他們要是想傳播自家學說,不論資歷與年歲,先過了考試這一關再說。
所有學士一律安排進單間好吃好喝伺候著,書寫自己平生最得意的學術成果。若是先前有書稿亦可一併提交。
除此之外,脫離一線的大匠們亦被號召起來,系統性地梳理自身的經驗成果,以傳授教學。
有沽名釣譽的隱士當場就要發作,說救世的學說怎可與算帳的、做工的並題,而且詩詞歌賦居然不單列一院,而是歸成了文院分支。剛一鬧,就以擾亂考場之名趕了出去。
有真才實學的學者不動怒。他們仔細看過後,發現學院的設置不僅直接對應官署所需,也有鑽研大道不問事世的專職。
也就是說,一旦入駐了學宮,他們不僅是建元官學的第一批夫子,更有機會相互討教、精進苦讀。
這場測試攪動了天下學術的風雲。
主持的裴修儀忙的腳不沾地。
他要管起所有學士,並實時優化著學院的設置,增設後續的複試。
測試被謝懷安調侃為空手套白狼,以官學的名義招攬天下英雄,學院內具體設什麼分科、教什麼內容,他也不知道,全靠到底有什麼人過來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