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人踏進院門,走到廊下,拾級而上。

  正逢如錦在廊下扇爐子燒水,見二人進來,連忙丟了扇子,起身笑道:「奶奶回來了,姑娘今兒有空來坐坐?」口裡說著,便打起了帘子。

  二人進到房中,姜紅菱便將顧婉讓到明間內,在炕上坐了。

  顧婉四下打量,見這屋裡收拾的甚是素淡,炕上放著兩隻老鴨黃綢緞素麵軟枕,窗台上擺著一隻琺瑯彩痰盒,另有一盆辛夷花,酸枝木四角包銅炕几上卻空無一物。對過一方紅木海牙八仙桌貼牆而放,桌上安放著菱花銅鏡,針線筐,和一口膠泥垛的香爐。她知曉這嫂子因是孀居,居處不宜過於裝飾,只是這番布置卻也透著清新素雅,令人只覺舒適。

  兩人相對而坐,如錦倒了六安茶上來,姜紅菱便吩咐道:「前兩日家裡送來的棗泥餡兒山藥糕,取幾塊來與姑娘嘗嘗。」如錦答應著便下去了,不多時便端了點心上來。

  點心盛在冰瓷盤裡,四四方方,雪白軟糯,透著中間的一點墨色,芳香四溢,令人食指大動。

  顧婉雖是個閨閣小姐,自幼教養甚好,但到底年歲尚輕,此時又將近晌午,腹中已然飢餓,見了這樣的精緻點心,自然嘴饞。

  姜紅菱是活了兩世的人,曉得這小姑子的一點小毛病。這顧婉難以與人親近,琴棋書畫又諸般不愛,想投其所好,亦不是易事,卻唯有一件,便是愛吃。只是她平日裡為規矩所束,人前掩飾甚好。無事拿吃食誘她,反倒要遭她白眼。

  姜紅菱見她今日在上房裡坐了半日,喝了許多茶水,早上那點子飯食早已消化的乾淨了,料她此刻必定是餓了,便以點心相誘,她果然一招即來。

  姜家開有點心鋪子,師傅手藝獨到,在江州城中頗有美名。

  顧婉身在閨中,亦久聞其大名,聽姜紅菱言說是姜家送來的點心,自然神往。此刻見點心上來,不覺口舌生津,喉頭輕咽了一下,只是不好意思伸手去拿。

  姜紅菱細觀她神情,淺淺一笑,說道:「這是日前,我娘家嫂子使人送來的山藥糕。自家做的,姑娘不嫌棄粗陋,就做個下茶點心吧。」

  顧婉聽她此言,卻還有幾分扭捏,只是端起了茶碗。她本已是餓了,茶水下肚,反倒更不好受。

  姜紅菱笑了笑,先自盤裡拈起一塊山藥糕,遞入口中,輕輕咬下一塊。棗泥甜香之氣,頓時在屋中散開。

  第9章 教唆

  顧婉聞到這點心香氣,越發坐不住了,又見嫂子先吃了,便也顧不得什麼矜持姿態,也拿起了一塊。

  放入口中,咬將下去,山藥與棗泥在口中頓時化開,濃香滿口,甜美留齒。這山藥糕做的入口即化,顧婉不知不覺便吃完了一個,伸手又取了一個。

  姜紅菱吃了一塊,便不再吃,取了帕子擦手,看著顧婉吃的香甜,淺笑不語。

  顧婉回過神時,方才發覺盤中五塊山藥糕,竟有三塊都是自己吃掉的,委實有些不成體統,不禁臉上微微一紅。

  姜紅菱知曉她顧忌所在,率先開口道:「姑娘一早起來,到了這個時候,必定是餓了。兩塊點心罷了,不當什麼。你若喜歡,我這兒還有,待會兒回去便包了帶回去。」

  顧婉聽她這話里儘是為己開脫之意,不覺心生感激。

  她生性貪嘴,又生在這樣的人家裡。母親不受父親寵愛,便對她兄妹二人管束極嚴,只要他們兩個爭氣,好博父親疼愛。若是此舉放在母親跟前,必定是要受她苛責的。

  她抬頭望去,只見姜紅菱坐在窗下,日頭自窗外灑進來,正照在她身上。今日天陰,日頭也是淡淡的,她一席素服,臉上脂粉不施,卻顯出細瓷一般的光澤來,眉眼如畫,眸色如水,雖無多裝飾,但這天然而成的一段風韻,卻叫人挪不開眼。這江州城第一美人的名號,果然不是白叫的。

  早在她尚未嫁進來時,顧婉在閨中便已聽過這嫂子的艷名。姜家門第不甚高貴,養的女兒卻是艷冠江州。姜紅菱偶然出門,便常有後生小子追著姜家的車馬跑上許久,只為一睹其芳容。前年八月十五,她在家中賞月,甚而有人在姜家後宅牆外搭了個架子,爬上去窺探,自架子上跌下摔折了腿。如此故事,在江州城中時有流傳。到了這姜紅菱議親之齡,上門求娶的人家幾乎連姜家的門檻也踏破了。只是姜葵倚仗妹子姿色,安心要高攀權貴,又聽了其妻王氏的枕頭風,挑來選去,最終將妹子嫁到了顧家沖喜。

  想及此處,顧婉忽覺得這嫂子也很是可憐,生得這般傾城美貌,過門兩天就成了寡婦。嫁衣才脫,便換了喪服。連回門,也沒有人陪著。這樣的事,若是輪到自己身上又將如何?

  一想到一生守寡的淒涼處境,顧婉便禁不住打了個寒顫,頓時也深覺將哥哥的死推在嫂子身上,甚是無理,深深愧疚起來。

  姜紅菱並不知她心中所想,她同這小姑子上一世處的十分不好。那一世,她才來顧家之時,深恨眾人誤她終身,顧家所有人等在她眼中皆面目可憎。這顧婉性子不愛與人往來,說話又時常刻薄,兩人可謂關係極劣。後來顧婉為宋家退親,又被李姨娘說給了祁王,兩人更是至死都罕有再見。

  只是記得有那麼一次,顧婉回娘家探親,正逢姜紅菱自上房裡出來,見她正在銅盆邊洗手,袖口捲起露出纖細的手腕,白皙的皮膚上有那麼幾道青紫痕跡。顧婉見她注視,連忙將袖子放了下來,在蘇氏面前也只說在祁王府過得很好,不必憂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