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進到房內,只見床上帳幕半垂,傅月明躺在被裡,氣色昏沉,面容憔悴,兩頰倒是紅暈一片。陳杏娘伸手一試,果然額上滾燙,頓時慌了,一疊聲的喊小廝出門請大夫,一面就在床畔坐了,問傅月明道:「女兒,覺得如何?」傅月明星眸半掩,含糊說道:「母親,我如今頭昏得很,身上又沒有力氣,喉嚨也幹得緊。」陳杏娘聽說,趕忙叫桃紅倒了熱水上來,親自扶她起來,餵她吃了。因說道:「這瞧著像是著了涼,然而這大熱的天,昨夜又沒下雨,怎麼會著涼呢?」話畢,便兩眼瞪著桃紅並小玉,厲聲呵斥道:「怎麼伺候姑娘的,竟能讓姑娘著了涼!」

  那小玉還想辯解什麼,桃紅卻拽了她一把,兩人一道在床畔跪了。陳杏娘余怒不消,正待再罵,還是傅月明開口輕聲說道:「母親,不要怪她們。是我自己個兒不好,頭髮濕著就睡著了,這才著了涼。並非她們的過錯。」陳杏娘說道:「話所如此,也是她們不仔細服侍的緣故。不然,怎會讓姑娘濕著頭髮睡下?」言畢,將兩人盡力數落了一頓。桃紅與小玉自然沒話可說,自是聽著罷了。陳杏娘又說道:「今兒看在姑娘與你們求情的份上,就罷了。以後再不小心伺候,定要打你們板子!」話罷,才令她二人起來。

  桃紅與小玉向陳杏娘磕了頭,方才起身各自干差去了。

  少頃,外頭小廝來報,稱已將顧大夫請到了。陳杏娘趕忙將帳子放下,叫丫頭上來服侍,她自家走到外堂上見那大夫。

  這來人正是前番與傅月明醫病的顧華年,還是之前那副樣子,發須皆白,穿著一襲青衣長衫,跟著個才總角的小廝。正在堂上四處打量,忽見主家太太出來,連忙躬身作揖見過。陳杏娘關心情切,也沒別的話,只是說道:「今早起來,小女忽然發起熱來。我心裡焦急,這才不分時候打發人請了太醫過來,顧大夫可勿要怪罪。」顧華年連忙說道:「哪裡,小姐千金之體,自然不可疏忽大意。」說著話,桃紅出來言說裡頭已然備好了,陳杏娘便請顧大夫進去診治。

  顧華年隨丫頭走了進去,只見此處是間精緻的閨房,四壁雪白如鏡,桌上紙筆陳列,各處懸掛著字畫,盆花玩器,十分齊整,卻聞不見一絲香氣。緊挨著西牆下放著一張花鳥螺鈿拔步床,床上帳幔遮掩得甚是嚴實。一大一小兩個丫鬟在床邊立著,也是綾羅裝裹,花容月貌。

  陳杏娘便請他上前醫治,桃紅在床畔安了一張凳子。顧華年就走去坐了,但見帳子裡伸出一隻柔荑,十指纖纖,如春筍玉蔥,指甲卻並沒塗抹蔻丹,倒顯得十分乾淨,腕子上戴著一串黃瑪瑙手釧,越發映襯的其下皓腕如玉。他看了兩眼,便別開了眼睛,伸出四指,搭在脈搏之上,閉目思忖了片刻,便收了手,起身向陳杏娘說道:「太太莫急,小姐這是熱傷風了。病雖發得急,卻順,還不妨礙。待會兒小醫留些丸藥,再開上一張藥方,小姐吃上幾副就該好了。」陳杏娘聽說,忙請他到外間奉茶,書寫藥方。

  須臾,藥方寫罷,顧華年又留了一瓶子丸藥。陳杏娘接過去,見瓶上貼著箋子,寫著「清瘟解毒丸」幾個大字,便袖了,又催逼著小廝上街抓藥,一面吩咐廚房造辦酒飯,款待顧華年。

  一時藥已抓來,桃紅接著,在廊下的爐子上熬了,端到屋裡去服侍傅月明吃下。那顧華年不愧是御前服侍過的人,很有幾分手段,這藥甚有效驗,傅月明才吃下去,沒多久便退了熱。桃紅走到外間報與太太,陳杏娘這顆心方才放進肚裡,便使夏荷自上房拿了二兩銀子封了,親手交予顧華年。

  顧華年含笑接了,又將那丸藥服用之法及病中各樣禁忌事宜交代了一番,又在前廳上用過酒飯,吃得醉醺醺的,才帶了小廝去了。

  陳杏娘打發了顧華年離去,走回房裡看視,見傅月明吃了藥又睡下了,便將桃紅與小玉囑咐了一番,方才回房。終是放心不下,打發了夏荷過去伺候,另叫了兩個家人媳婦到上房暫代差事。

  過了午後,傅沐槐自鋪里回來,見房裡是兩個媳婦答應,便問道:「怎麼叫她們上來了,夏荷哪裡去了?」陳杏娘替他脫了外袍,嘴裡就說道:「月兒一早起來發了熱,忙活了半日了,她屋裡小玉太小,頂不得事,桃紅又是個粗心的,我不放心,叫夏荷過去了。」

  傅沐槐聽說,連忙問道:「月兒病了,可要緊麼?」嘴裡說著,就要往後頭去。陳杏娘連忙攔了,說道:「不妨事,吃了顧大夫的藥,燒已經退了。只是她正躺在床上養病,你若去時,少不得要穿了衣服起來,又要折騰,於她也沒什麼益處。她一個女孩家,病裡衣衫不整,蓬頭垢面的,你就是她老子,也要不好意思的。」傅沐槐聽得此言在理,又聞說傅月明的病沒甚大礙,就罷了。只是說道:「這般也罷了,家裡去了三個丫頭,一時竟少了人手,咱們房裡只夏荷一個也不夠使,趕明兒還是得再買幾個進來才好。若是劉婆子那裡沒有,就叫城東的黎嫂過來問問。」

  陳杏娘點頭應下,看看天色將晚,就叫那兩個媳婦在屋裡放了桌子,往灶上拿飯來與傅沐槐吃,又打發人將一早吩咐下熬的百合蓮子羹給傅月明送去。

  ☆、第四十三章 還君玉佩

  自打傅月明得了這場病,親眷好友聞知消息都來探視,那唐姑媽腳步走得尤其快。傅月明本就厭她,又在病中,更沒力氣應付,便使了人與陳杏娘捎話,不叫她到後頭來。陳杏娘與女兒是一條心的,自然明白,便拿話將唐姑媽攔在了上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