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傅月明走到上房,入內便見陳杏娘同唐姑媽都在炕上坐著說話,表妹唐愛玉與姑娘唐春嬌也在。她便上前向兩位長輩問了安,與唐愛玉見過,便在地下一張椅子上坐了。陳杏娘便說道:「如今已是七月里的天氣了,轉眼就要入秋。我昨兒跟老爺說,如今姑太太與外甥女都來了,要緊趕著把秋季的衣裳裁出來。不然天涼起來,沒得穿了。我們這老人家倒罷了,孩子們正在長身子的時候,往年的衣裳怕要小了。」唐姑媽笑道:「若是往常,那倒沒什麼說的。然而眼瞅著月兒的生日就到了,哥哥同嫂子到時候不在府里擺幾桌酒?請上幾位親戚聚一聚?我們沒個大衣裳穿,到時候也是丟了哥哥嫂子的臉。」

  陳杏娘聽了這話,只望了她一眼沒言語,便將傅月明叫到跟前,笑著打量了一番。見她身上這件銀紅盤花紐扣身衫子著實有些緊了,倒越發凸顯出線條來,不覺笑道:「以往不仔細瞧,比先又長大好多了。孩子們長得也真快!」傅月明因心中惦記著季秋陽的事,心煩意亂之下,只勉強一笑。

  說話間,傅薇仙也過來了,走來見禮已畢。陳杏娘便打髮廊上小廝去將裁縫喊來,與眾人量尺寸,定花樣。

  少頃,李裁縫帶了兩個徒弟進來,先上來請了安,又叫兩個徒弟同陳杏娘磕了頭。他是長年伺候傅家衣裳的,諸般規矩自然明白。陳杏娘又吩咐了一遍,他便自箱裡取了尺子,當先與陳杏娘量了尺寸,又記了唐姑媽的身量,接著才是傅月明、傅薇仙、唐愛玉並唐春嬌。

  一時,記過尺寸,李裁縫又笑問道:「敢問太太,各人都做多少衣裳?什麼花樣?」陳杏娘便問如今都時興什麼花樣,李裁縫便答道:「還是那些老樣子,百蝶穿花、秋葵躞蹀、鴛鴦戲水並梅蘭竹菊等諸般樣子。」陳杏娘笑道:「這些花花黎黎的,給她們年輕姑娘穿還使的。我們老人家有年歲了,再穿這樣的,白叫人說嘴看笑話。」李裁縫笑道:「還有龜鶴齊齡、金玉滿堂、天仙祝壽並福祿壽字繡樣兒等。」陳杏娘說道:「這又太老氣了。」因向底下幾個姑娘們笑道:「我瞧這幾年總不過這些花樣,沒點子新意。」

  傅月明在旁笑道:「這都是他們繡慣了的樣子了,若沒有個好畫師,要想出新也難。」唐姑媽聽見說刺繡,一心賣弄她家以前是做布莊生意的,便插口說道:「這徽州城裡沒有像樣的畫師、繡娘,自然是這等了。能繡出這些樣子來,已是難得了。不比我們蘇州,秀坊是連著片的開,出的花樣也新鮮,織出的布匹也精緻,更不要說那針黹繡工,那是世間沒處兒能比的。就是京城裡那些王公貴族,每年都要打點了來我們蘇州置辦四季衣裳。我們莊子裡,就接過親王的生意!造出的衣裳,一船還擱不下,得兩船才好運去。真是潑天的富貴!」

  傅月明聽了這話,面上冷笑,說道:「姑媽家裡既蒙親王照顧生意,怎麼還是賠了個罄盡?原來就是京城裡的貴人,也救不了姑媽家裡的布莊。弄到如今,還要投靠到我們家來。」三言兩語,將唐姑媽說得面紅耳赤,又羞又急,便扯著陳杏娘笑道:「嫂子瞧瞧,我不過隨口說兩句閒話,就叫大姑娘這等傷我!」

  陳杏娘本已在氣惱上,不妨愛女忽然說出這番話來,甚合心意,便笑道:「月兒心直口快些,她小孩子家,姑娘還要同她計較麼?徽州城小地方,處處及不上蘇州,姑娘受委屈了。然而這也是沒法子的事兒,誰讓姑娘如今投到這邊來了呢?我倒是納悶,姑娘明明是咱們徽州人,怎麼才嫁出去若干年,就變作蘇州人了?」

  一席話,唐姑媽聽得灰頭土臉,坐在一旁不言語了。陳杏娘才又同那裁縫攀談。

  李裁縫因唐姑媽一番話,將徽州城裡的繡工盡數輕蔑了一頓,心中頗為不服,說道:「這位太太說得好沒道理,蘇繡聞名天下,那是大夥都知道的。然而也並非咱們徽州城裡,就沒有能人了!」說著,便自懷裡掏出一本繡冊來,翻開與陳杏娘等人瞧看,又說道:「這是新近時興起來的繡樣,裡頭的樣子都是世間沒有的,諸位瞧瞧,怎麼樣?」

  傅月明聽說,來了幾分興致,便走到陳杏娘身側,伸頭望去,只見那繡冊上的花樣果然新奇,雖是不脫花草人物蟲鳥的大框,卻難得構圖精巧,落筆甚奇,種種構思皆非世人所能想到的,果然匠心獨運,並非等閒畫匠所能比。心中便有幾分好奇,當下開口問道:「這冊子是從何處得來的?筆法奇特,構思巧妙,不像市井售賣之物。」那李裁縫呵呵笑道:「可是小姐識貨,這是城南一家新開的秀坊里用的繡樣,可比世間一切的都好。偏那繡坊出的活計都賣得極貴,又很是有限,這滿城裡也沒幾戶人家得著的。外頭人見他們出的花樣新鮮,便都學起來。誰知,光有個樣子不成,那針法也有講究。若是不會那針法,就繡出來,鳥也死的,水也不活了,也就不成樣了。」

  陳杏娘聽得甚奇,便問道:「那繡坊是誰家開的?幾時開的?我竟不知!」李裁縫笑道:「這事兒說來也奇,那繡坊竟是咱們徽州知府林老爺家的公子開起來的!」

  ☆、第四十一章 繡圖冊子

  眾人聽聞此言,更覺離奇,陳杏娘便說道:「這可是前所未聞的,林老爺見做著個一方知府,宦囊充裕,鄉下又有許多莊院土地,怎麼忽然做起繡房買賣來了?」那李裁縫笑道:「確是這話,我們大夥也都疑惑不解,然而那繡房倒真是林公子開起來的。他在城南外買了塊土地,建了一所院落,又從外頭聘了許多繡娘,就做起這買賣來了。聽聞裡面花木幽深,依山傍水,樓閣秀麗,真如人間仙境也似。出的繡活兒都十分精巧,針工指法皆是世間罕見的,故而也賣得甚貴,外頭尋常人家是不能夠見的。小的這繡冊,是託了人才弄到手的,便是如此也花了十五兩銀子。若是旁人家裡,小的還捨不得拿出。太太這裡是小的老主顧了,故而小的與太太並姑娘們瞧。然而諸位若看上這裡頭的花樣兒,照樣去做,還得多加幾個銀子。也不是小的獨個兒使,也要照顧底下這兩個徒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