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宮裡宮外瞬間跪倒一片。

  作者有話要說:  小夥伴們,我開新文了,希望有興趣的小夥伴去看看。

  《庶嫡》

  庶嫡,顧名思義家族中庶子的嫡子,這樣的身份在家族之中註定是尷尬的,尤其在傳承千年的世家之中就更是如此。

  在偌大的方府,方霽一房是在夾縫之中生存下來的,嫡出的幾位爺鬥法,不小心就把他們牽扯進去了。

  父親外放不在家,為了保護包子性格的母親和雙胞妹妹,身為長子的方霽不得已要肩負起養家的重擔,起碼不要過得這樣艱難。

  剛開始的時候,方霽只是為自己設立了一個小目標。

  然後一不小心,他爆發了。

  第217章 造反

  「傳召讓碩親王即可回京, 」盛德帝下令。

  滿殿內侍都面帶驚恐,一時間想什麼的都有卻無人已第一時間應聲, 還是魏公公先一步反應過來, 忙指揮著安慰去保定傳旨, 一時間大殿裡都忙開了。

  回神看著震怒的盛德帝, 魏公公心裡感嘆了一句這天要變了。

  君王跺跺腳, 皇城震三震,盛德帝這廂發怒,消息很快就傳出了皇宮。

  京城官員當夜無眠, 各種猜測充斥腦海, 一時間很多人都有了動作,至於為的是誰, 就不一而論了。

  下次命令之後, 盛德帝直接下令京城府軍搜查碩親王府,事情發生在宵禁之後,雖然多有好奇這動靜究竟是為何,但到底被不少有心之人放在了心上, 至於這結果如何外人均不得知。

  第二日早朝, 雖然很多諫官都想問起此事,不過都被盛德帝三言兩語帶過去了,滿朝文武意識到盛德帝想想親自處理此事,雖然說皇家無小事,但碩親王畢竟是盛德帝的兒子,在這種情況極不明朗的情況下, 朝臣還真不敢隨意置喙。

  不過世上之事言在巧合,就在盛德帝即將要宣布退朝的當口,金陵的奏摺送到。

  金陵一案鬧得沸沸揚揚,前期雖然盛德帝主張是核查官員。但中期卻動用了京城府軍,碩親王,鎮西王爺,王尚書,還有陳宇柒陳大統領,和剛剛被詔令回京的沐彥卿。後期帶回的消息是各種江南官員被查處。無論哪一個人單拎出來都能獨當一面,卻都集合在了這個案子裡,如果只單單是核查官員,何故如斯?

  隨著鎮西王和陳大統領動作不斷增大,朝中也時有人提出他們逾矩,但都被盛德帝輕言駁回,鐵了心繼續此事。

  當然也有不少知道內情的官員,但在上位者沒有說明之前他們也不可能大放厥詞。而現在金陵的奏摺送達了,第一時間查閱後向朝臣說明情況是盛德帝要進行的事。

  這次,盛德帝沒有伸手去接奏摺,直接讓旁邊的魏總管當朝宣讀,

  說起來這奏摺來也是湊巧了,盛德帝明顯不想這麼快就將這件事情公諸於眾,在朝臣提起這件事情的時候多有模稜兩可,除了昨日連下兩道關於碩親王的聖旨之外,其他還真沒有什麼動作,但現在這件事情不得不說了。

  以席瑜和沐彥卿為首送來的奏摺,雖然沒有說明碩親王和江南那些官員的內中聯繫,但那些官員的名單是一個一個羅列出來了,甚至附有完整的他們這些年魚肉百姓、貪贓枉法的帳目。

  其中涉及的官員之多,讓在朝官員咋舌。另外,這件事情涉及的可不僅僅全都是金陵的官員,京城這邊也有許多官員也被參與其中。在魏總管奏摺的當下,已經有不少官員直接跪地認罪。

  半個時辰過去了,這份有十幾頁宣紙組成的奏摺才被念完,朝堂上已經有十多人跪倒在地。

  「都和朕說說你們何罪之有,為何跪地?」盛德帝斜眼看了一下殿下的眾位朝臣,語氣不喜不悲。

  「臣等知罪,請聖上聖上責罰,」幾位參與其中的朝臣內心惶恐,說話都帶著顫音。現在的他們倒希望盛德帝是憤怒的,憤怒就代表不理智,代表還在乎此事,就算是會當場責罰他們也好過現在這樣平靜,讓他們有一種風雨欲來的不安。

  「來人把他們都拉進大理寺,拿著金陵呈上來的奏摺,一項一項給我對,我倒要看看,這些年你們到底背著朕做了什麼?」盛德帝下令,怒火中燒,不過經過昨日密信的洗禮,他現在還算能沉得住氣。

  「是。」

  「大理寺卿尚處於昏迷,此案件就有沐世規協理,承大理寺卿位,一直到大理寺卿傷好回歸本位為止,」盛德帝又下了一道口諭。

  「微臣遵旨,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沐世規領旨謝恩。

  盛德帝把自己的意思表達的很清楚,不說其他,他現在是和席家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的。席勤重傷在床,按照慣例,盛德帝恐怕巴不得藉此機會換掉他,但是這次卻沒有,反而讓與席家關係密切的沐世規暫代其位,其中深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早朝上到這裡,雖然其他官員和諫官似乎還有許多話要說,但盛德帝顯然已經沒有繼續下去的經歷,簡單吩咐了兩句就退了朝。

  不過這風波可不會隨著盛德帝夏朝就簡單的平息了,不過與後來發生的事情相比,現在滿朝文武經歷的心路歷程,包括經手的事情,不過都是小打小鬧而已。

  ————

  京城距離保定本就算不上遠,這道詔令又是盛德帝親下,更是直接表明讓碩親王立刻回京,第二日一早,碩親王就接到了這個詔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