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既來之則安之, 反正左右他也逃不過。

  ————

  千秋宴開席的前一個時辰,京城凡是有資格的官員陸續的趕往皇宮赴宴,沐世規和薛氏走的早些, 沐彥卿跟著自家先生出發的時候算是晚的了。

  京城街道兩旁商戶農家喜慶的很,今日過節,百姓臉上都掛著笑,臉上映著紅,讓人一看就覺得高興,間或有孩子拉著爆竹點,歡聲笑語,熱鬧的很。

  這個點兒京城大部分官員極其家眷都已經進宮了,不過他不是唯一一個這樣做的就是了。

  馬車不能進宮,所以京城官員進宮馬車都是到此止步,沐彥卿他們到的時候,宮門前還停著另外一輛馬車,外面看起來挺普通的,沐彥卿沒有放在心上。

  「先生,下車吧,」沐彥卿利落跳下馬車,拿來踏板請孟先生下車。

  孟伯泀應了一聲,看了一眼宮門,笑著感嘆,「以前,一年到頭我都出不幾趟府門,家裡也都安靜的很,今年倒是常跑皇宮了。」

  沐彥卿笑了笑,「常年窩在家中也不好,師兄和我都覺得近段時間先生雖然忙了些,但精神頭=好了不少。

  這不是虛言,如果老爺子真的不喜歡這種交涉與忙碌,包括盛德帝在內誰都不會逼他。

  孟伯泀的年紀在那擺著,人到七十古來稀,現在現在也算是老人了。而且孟先生的名頭很響,因曾主持修編過啟蒙書籍讀物,上到八十老兒下到三歲稚齡只要讀過書,無一不聽過孟伯泀孟先生的名號。

  再加上,孟伯泀不慕名利不畏強權的性格特點深受陳朝民間百姓的尊崇。都說孟先生與沈先生是陳朝最有名的兩位儒學大家,但比起沈菁這位以弟子出彩而聞名於世的先生來說,孟伯泀更受歡迎些。

  這樣的大家自然應該維護著,孟先生做這些事兒只是他想做而已。

  聽到小徒弟這樣說,孟伯泀哈哈大笑,其他幾個小子加起來都不如眼前這個會說話,今早來那個進門就揶揄他老當益壯,混小子說話慣會沒大沒小。

  眼看就要進宮門,孟伯泀還想在叮囑沐彥卿幾句,就聽見身後傳來熟悉的讓人厭惡的聲音。

  「孟先生今日竟然也來參加千秋宴,往年三請四請的都不過來,今年誰這麼大面子竟然把我們孟先生請來了?」聲音渾厚語氣自然,還帶著笑意。

  沐彥卿自然聽出了這是誰,雖然只見過幾面,但兩位老爺子每次見面都是天雷勾地火,他和阿瑜連帶著幾位師兄,往往只能在旁邊苦笑連連。

  剛剛還沒注意,現在回頭看那輛馬車,前頭確實掛著『沈』字。

  「老夫來與不來是老夫的自由,聖上尚且沒說什麼,你這老匹夫在這多什麼嘴!再說了於社稷有利,於聖上有功,來參加千秋宴方是理所應當,不像某些人因著有幾個好學生蹭了十幾年的宴席。」

  前者語氣調侃,後者就是□□裸的指桑罵槐,要說起孟伯泀孟先生那是名滿天下、進退有禮、君子風範的代名詞,但凡事都有個例外,先生的例外就是眼前的沈菁沈先生。

  要說起來,沈先生和自家先生還是師兄弟,但從來不曾聽二人在公眾場合提起過,外人好像也不怎麼清楚,沐彥卿聽青山提過一些,不過也模模糊糊。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反正就沐彥卿這個旁觀者來看,師兄弟兩人情誼淡薄,有人會說也許他門藏得比較深也不一定,這種說法很難考究,反正沐彥卿和席瑜都是持懷疑態度,兩人見面就是掐,你來我往,誰也不讓誰。

  「沈先生,王大人,」沐彥卿行禮,上一輩兒的爭鬥就留在上一輩,作為沐彥卿來講,該有的禮節還是要有。

  沈菁笑著擺了擺手,轉頭看向王麟之,「還不給你師叔請安?年紀比彥卿大,行事作為卻越來越不修邊幅。」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是沈菁語氣里的驕傲是怎麼也掩飾不住的,沈菁收徒眾多,恐怕現在連他自己都不一定能叫上所有學生的名字。但眼前這個無疑是他眾多學生當中最耀眼的,年少成名,入仕之後又一直順風順水,現在還不到而立之年就已經達到了別人一輩子可能都無法達到的成就。

  「請師叔安,」王麟之沖孟伯泀行了禮,才轉頭接過沈菁的話茬,「我這不是怕宮人起疑嗎?您二位在外人眼裡可是水火不容,莫名其妙的摻和成了一個師門可怎麼行,小師弟你說是不是?」

  王麟之笑著看向沐彥卿,像是在等一個同盟。

  不過這話沐彥卿不好回,沈先生的幾個主要弟子包括王麟之在內見到先生都會稱師叔,也會稱他師弟,但他們這邊包括大師兄二師兄在內,可都沒有認可過這個稱呼,入門之前的事情沐彥卿不清楚是個什麼情況,但他入門之後一直都是按照這個章程走的。

  其實沐彥卿能夠明顯的感覺出來先生對沈先生有意見,甚至可以說是成見,不然以先生這樣豁達的性子不可能數十年如一日的針對一個人。

  「王大人所言極是,不過同為大儒惺惺相惜也是正常,想必滿朝文武、宮人仆侍都不會就此肆意揣測,」沐彥卿笑著回話,恭敬有禮。

  王麟之的笑眸微頓,看了看面帶謙遜的沐彥卿,又看了看旁邊面帶讚許笑的跟彌勒佛一樣的孟伯泀,驀的跟著笑了笑,「孟師叔教出來的徒弟果然個個都不同凡響。」這是暗說他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