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沐彥卿一旦進入狀態,外界的一切都漸漸離他遠去,就比如現在,他全身心都在書冊之上,其實,沐彥卿的記憶力很好,幾乎到了過目不忘的程度,但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每一次沉下心去領會,總有不一樣的見解,他喜歡研究這些,所以也不感覺枯燥。

  卯時正,外面的天兒已經大亮,合福堂那邊就有了動靜,又這樣過了半個時辰,正院那邊有了聲響。

  合福堂住著的是老太太鄭氏,嫡長子養老是傳統,沐家自然也不會例外,不過因著這些,大房這邊就得時不時和二房三房打交道這方面有些惱人就是了。

  其實十年前,沐彥卿一家要搬來榆錢胡同的時候,鄭氏並沒有跟著,說是陌生的地方住著不習慣,反正住得近想看就能來看看云云,總之有很多藉口,說到底還是掛念二房和三房。

  不過雖然鄭氏是想幫襯二房和三房,吳氏和紀氏卻並不這樣想,要知道在之前分家的時候鄭氏手邊的銀子已經兌給了大房,現在她手裡雖然還握著自己的嫁妝,但是這些不到萬不得已鄭氏不會撒手,這樣的情況之下吳氏和紀氏當然會覺得鄭氏是個累贅。

  人就是這樣,一旦有了這麼個想法,就無法在遏制,於是只要大房回老宅看望鄭氏,吳氏和紀氏就在一旁旁敲側擊,大房自然是過耳就忘,不然還能怎麼辦,老太太自己不想走,他們難道還能強制不成?

  然後就這樣過了幾年,一直到三年前的中秋節,同樣的事情再次上演,事情鬧得有些大,鄭氏終於鬆口要過來榆錢胡同同大房一起住,怕老太太出爾反爾,當日晚上沐世規就領著沐彥卿把老太太接了過來。

  大概是因為之前發生了太多的事情,搬到榆錢胡同之後,過得非常舒心的老太太總算是想清楚了,所以老人家現在對兒女是諸事不管,只要事情不鬧到她眼前,她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權當不知。

  沐彥卿覺得老太太這樣的狀態不錯,總歸她還有三個兒子在,現在來看是一個比一個有前途,怎麼也餓不著她,人老了老了何必管那些煩心事,自己過的開心就行了。看現在不就挺好的,整天樂呵呵的,自己舒心,兒女也放心。

  正院住的自然就是沐世規和薛氏,即使過了十年,他們夫妻兩個感情還是一如既往,現在沐彥卿是很不願意單獨杵在爹娘之間,這樣他老覺得自己是個多餘的,偏偏沐世規和薛氏不自知,所以一遇到這樣的時候,沐彥卿就躲。

  卯時正,太陽已經開始炸眼,沐府終於擺上了早食。

  沐彥卿現在已經算是個半大小伙子了,不過每日的早膳,他還是陪著祖母母親一起用,總歸平常家裡也就他們三個人。

  沐彥卿到合福堂的時候,祖母和爹娘已經上坐了,「祖母,爹,娘,」沐彥卿行禮問安。

  「快坐下用膳吧,早上起這麼早,腹中恐怕早已經空了,」鄭氏趕緊說道。

  「孫兒已經習慣了,」沐彥卿笑了笑,依言坐下。

  「今日要去先生那兒?」薛氏給兒子加了一筷子千層餅,關切的問道。雖然時間已經悠悠過了十年,但是薛氏卻一點都不見老,怎麼說呢?薛氏無疑是幸運的,她身邊有愛她的夫君,不用大費心的兒子,和現在尤為好說話的婆母,總之她的生活可以說是一帆風順,在這樣的環境之中生活的女子看著自然是要比她的實際年齡年輕一些。

  「嗯,昨日先生沒說不讓過去,想來今日有時間指導我們,」沐彥卿應道,孟先生今年要為明年的春闈出試題,選拔人才是朝中大事,所以最近一段時間先生忙得很,幾乎每日都要和國子監的監生夫子們商議試題,根本無暇顧及他和席瑜。

  因為知道這個情況,所以薛氏才有此一問。

  「在家也好不在家也好,這做學問也要懂得適可而止,看你這半年來都瘦成什麼樣兒了,趕快吃些東西補補,」鄭氏把雞蛋羹給長孫推過去,心疼地說道,大孫子這半年來為了準備科舉考試可以說用盡了心力,讓她這個做祖母的看了心疼的很,這孩子太懂事了也不是一件好事。

  「祖母,我只是長得快了些,」沐彥卿無奈,其實他並沒有消瘦,主要是這半年來他的個子躥高,營養一時之間沒有跟上而已,慢慢就會好了,這事兒他已經解釋了好幾次,但是祖母她老人家還是固執己見,到現在他已經沒有了解釋的**,反正老人家也不會聽,總之就聽長輩的把東西吃了就沒事了。

  「科舉之事,切不可功利心太重,總歸機會多得是,你和阿瑜都還是第一次,要抱著不中的心態去才行,」沐世規說道,每年這麼多學子參加科舉考試,但是中試的不也只有寥寥幾人,所以也不能太苛求自己。

  「我知道,」沐彥卿三兩下把雞蛋羹消滅掉,含糊的回道。

  早膳之後,沐彥卿出發去孟府,他們現在住的更近了,所以都用不到半刻鐘,他就可以從自家的書房趕到孟府的書房。

  沐彥卿看著時辰出發,出了門卻並沒有直接進孟府,而且靠著自家牆壁開始發呆,看狀態應該是在等人。

  毎多大會兒,榆錢胡同口和往常一樣,出現了一個少年。少年一襲杏白鑲金邊的衣袍,髮髻用一根木簪子固定,自帶一種靈動氣質,讓人一看就陡然生出好感,總之是和沐彥卿的冷然很不相同的一種魅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