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後,這件事情被薛氏和沐彥卿母子倆不輕不重的給懟了回去,不過很顯然其他兩房都沒有灰心。

  單單是幾日的功夫,她們就接連來逸軒院拜訪了好幾次,頗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趨勢,短短這幾日,她們來逸逸軒院的次數已經頂得上之前六年的總和。而且興許是知道平白無故獲得逸軒院是不可能了,總要付出一些代價,所以最近她們兩房都拿出了自己的籌碼供薛氏選擇。

  不過就算是這樣,大房也沒有表達出要搬走的跡象,每次都只是推脫。

  要說這個主意還是沐彥卿提出來的,他想著當初這個宅子被二房和三房占據了三分之二已經是他們大房吃了虧,雖然說後來祖母那邊補給了一些,但是給老太太養老的是長子嫡孫,說句不好聽的,老太太的那些東西明面上說她可以自由做主,但是如果養老的是長子嫡孫,很大程度上都該留給大房才是正經,但是卻作為為二房和三房補償才給了大房,再怎麼樣也有些說不回去。

  總得來說,大房已經吃虧了,所以在逸軒院這件事情上不能在做妥協,要想得到好處就必須付出代價才行,總不能一直吃虧吧。

  沐世規在這件事情上同意了兒子的看法,只說不能太過分,總之他們耗得起。

  於是,事情拖拖拉拉了一個多月,在春暖花開的一日,沐家大房搬進了榆錢胡同,和孟先生成了鄰居。

  又過了半旬,孟府修整完畢,孟先生回府。

  接著,沐彥卿開始了每天沐府——孟府——沐府兩點一線的生活。

  於是,一切都步上了正軌。

  第58章 十年(上)

  盛德二十年·京城·盛夏

  時光悠悠, 日月如梭, 一轉眼時間就過去了十年。

  這十年這是沐彥卿人生中的頂重要的十年, 因為在這十年中他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和許多為人處事的技巧,這些都是他前世不曾接觸過的, 也為他以後的人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沐彥卿老了, 回首往事, 他發現自己的一切幾乎都是從這十年裡獲得的,包括忠心的下屬和真心相交的朋友。

  十年間陳朝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十年前的那場曠世的雪災已經被人遺忘在了身後,建築推倒又重建,完全沒有了原來的痕跡。曲山祭壇已經舉辦過數次大型的祭祀活動, 一次比一次成功,再也沒有人提起它建造時候被傳揚成不祥,而且甚至有人以它為名義發起了一場失敗的宮變。

  宮變失敗, 皇宮因此大洗牌, 陳太后深居後宮不再過問宮中之事, 曲太妃風生水起, 雖然沒有名分但卻儼然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太后娘娘。

  與之相對, 沒有了陳太后的幫助, 皇后在宮中舉步維艱, 不過她的兒子還穩居太子之位。席貴妃風頭還是強勁, 不過世人皆知她沒有後嗣,所以不足為懼。賢妃後來居上,三皇子賢明傳天下, 不過也因此卻成了皇后和太子的眼中釘,處處針鋒相對。

  十年間京城人事物變化都很大。

  十年前王嘉麟之是朝堂新秀,現在的王麟之已經官拜二品,任戶部侍郎,雖然明面上是戶部的二把手,但是因為當今戶部尚書已經進入內閣,所以戶部的事情一般都是由王麟之一手處理,可謂是權力極大。

  十年前王麟之一枝獨秀,風頭一時無兩,十年後京城湧現六位後起之秀,百花齊放。

  其中最受矚目自然就是沐世規和席瑜,因著他們是孟先生的學生,世人本來就對他們抱有好奇之心,也對他們多有推崇,但是他們真正成為人們口中前途不可限量之人,卻是因為兩年前的一件事情。

  兩年前,西蒙國派使臣前來朝貢,明面上是歸順,實則挑釁,他們派出了精通漢文化的幾個年輕人當朝挑戰,本來皇朝根本就沒把他們這些野蠻之人放在眼裡,直接從城南書院拉來品學兼優之人應戰,要知道這些都是上好的苗子,結果竟然一敗塗地,面對西蒙國,己方可以說是毫無還手之力。

  這件事情震驚朝野,別人挑釁上門,整個陳朝這麼多讀書人,竟然挑不出能應戰之人,這是何等的丟人,簡直是貽笑大方。為了不輸給西蒙國,朝中甚至有人出餿主意讓戶部侍郎王麟之前去應戰,畢竟王麟之的學識頗豐天下共知,這話一出滿朝文武都覺得臉上無光,別國帶來的只是十七八歲的少年,大陳朝竟然要找青年人應戰,實在是……而且如若王麟之出戰,就算最後贏了,又有什麼可歡喜的。

  最後就有人想到了孟伯泀孟先生,雖然聽聞孟先生手下有倆弟子,從小就收在身邊教養,但是朝中除了李、徐兩位大人之外,就沒有人真正見識過這兩位弟子的風采,不過出於對孟先生的信任,他們最後終究是請了沐彥卿和席瑜出場。

  最後的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沐彥卿和席瑜從小接觸的就是陳朝的頂級名師——孟先生,他們兩人又是悟性極高之人,學起東西來比別人快四五倍都不止,而且近十年來他們都心無雜念,一心只讀聖賢書,有天分還努力,這樣的情況下,西蒙國那邊自然是一敗塗地。

  至此,沐彥卿和席瑜一戰成名,這之後京城凡是評選公子少爺一類的都少不了他們兩個的大名。

  其次就是陳宇柒,是的,陳家並沒有就此沒落,陳宇柒就是陳太尉的嫡長子,當初梁王逼宮一戰,陳太尉及時止於止損,避免了兩軍對壘造成不必要的傷亡,並主動率兵投降,所以一直以來都深受盛德帝的信任,一直到現在陳太尉都手握重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