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種情況下,孟先生要是在培養一名童子入仕,需要花上十幾年的時間,他可沒有這麼些閒工夫,還是培養半成品的效率高些,基於這樣的目的,孟府之前放出消息的時候才說年紀不限。

  這也是為什麼今日這麼多志學之年以上的少年公子過來,甚至還有及冠的年紀過來碰運氣的,當然也有童子前來,主要是孟伯泀先生性子灑脫,不拘小節,沒準就被瞧上了也說不一定,畢竟老先生之前的唯六徒弟差不多都是從各方隨意撿來的。

  不過說到底父親親自陪著過來的卻少見的很。

  不過,沐世規這話一出,幾位僕人倒是不好說什麼了,人家態度坦坦蕩蕩,這話一出就知道這是知道這個淵源的,知道還這樣做,恐怕是真的沒有想著兒子能被選上,倒是剛剛他們充大頭了。

  沐世規笑笑也不在意,經過這麼一打岔,他心裡摹地輕鬆了很多,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他和夫人又不是非得希望孩子怎麼樣,就聽天由命好了。

  正在這時候,身後出來一個清亮重帶著些疑惑的聲音,「沐伯爺?」

  這聲音,沐世規並不熟悉,回頭看去就看見了一個已經許久未曾見過的故人,「王大人,」反應過來,沐世規趕緊回禮。

  此人可不就是王麟之,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六年,但是王麟之整體的面貌倒是沒有什麼變化,只氣質上變了很多,以前溫潤如意的少年,此時變成了不可測。沐世規已經許久不曾見過王麟之了,確切的說在這六年來他們都未曾見過面,六年前的那些事情讓他們短暫的有了一個交點,但是事情回籠,他們各自回到自己的軌跡前行,自然而然的變成了平行線,根本也沒有相見的可能。

  「沐伯爺如此稱呼就折煞上小輩了,說起來我們還有些淵源,」一襲玄色斗篷的王麟之走近幾步,笑著說道。

  「麟之,」沐世規從善如流,說完之後,他突然意識到一個事情,王麟之應該不出現在這裡才對,畢竟孟先生和與他恩師沈先生可是宿敵,不過心裡這樣想著,沐世規沒有開口相問。

  「伯爺這是陪著令郎過來拜師?」王麟之已經反應過來,主要是師叔今晨才進京,還在未進京之前就發出了要收徒的意向,讓這麼些人今日到自己宅子裡來,根本沒想著招待客人,這樣一來,沐世規到孟府來的唯一目的可不就是替自己兒子擇師了。

  「小兒正值開蒙之年,今晨才聽聞孟先生進京,又有收徒意向,考慮兩家比鄰而居,所以這才前來,」沐世規笑著說道,這倒是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王麟之展眉一笑,「那麟之就在這裡提前祝令公子旗開得勝。」

  「麟之吉言,」沐世規笑著應聲。

  「公子您在等等吧,」正在兩人說話的時候,剛剛招呼沐世規的青山氣喘吁吁的跟了上來,剛剛還乾淨整潔的衣裳此時布滿了雪漬,額頭之上也是汗津津的,就像剛剛經歷了一場圍追堵截,整個人狼狽的厲害。

  「多年不見,青山兄長還是一如既往的頑固,」王麟之溫聲說道,雖然語氣溫和,也沒有冷嘲熱諷,就只是在陳述事實,但是這態度實在是欠扁。

  「先生正在忙,一時之間沒有時間招待公子,」青山強調道,自己為什麼這樣,你一點數都沒有嗎,還有臉說。

  「我是奉師命過來的,青山兄長也不能往開一面?」王麟之開口。

  那就更不能了,青山心裡哀嚎一聲,這師徒兩個一個比一個能厲害,心裡這麼想,青山並每沒有把這些說出來,而是調整情緒,只做自己什麼都沒有想,面無表情的回道:「公子,您可千萬不要為難我們這些下人,平常也就算了,今日先生收徒,已經忙活了一整日,再加上舟車勞頓,先生到現在都還沒有好好休息,午膳也就喝了兩口粥,您現在在過來,先生還要接待您,這身子也吃不消啊,」青山苦口婆心,說的情真意切,只希望這位公子還是不要過去添亂了,先生見到他只能更受刺激。

  王麟之一時之間沒有回話,表情上有些苦惱,似乎是在思考青山的話。

  青山心裡一松,覺得此事有門,要是這麼爺能放棄,那是最好不過的了。公子老老實實的離開多好,主要是現在府上的人來的不齊全,他一個人實在抵擋不住公子,他自身是再不想被公子身邊青嵐追著摔跤了,太傻,而且受傷的總是他。

  然後,書房那邊傳來了一陣呵斥之聲,那個中氣十足,在他們這邊聽的十分清楚。

  王麟之挑了挑眉,似笑非笑的看了看青山,「兄長似乎說錯了,我琢磨著孟師叔的身子應該沒什麼問題,」還會吹鼻子瞪眼能有什麼問題,這樣說著,王麟之沖沐世規點了點頭,朝書房那邊走去。

  青山是欲哭無淚,但腳下還是趕緊跟了上去,先生明明一整日都沒有發脾氣,現在又是為了什麼呀,老人家可彆氣壞了身子。

  沐世規雖然被書房那邊的動靜吸引住了心神,但還是聽見了王麟之和孟府管家青山的對話,孟先生和沈先生竟然身出一門?這事情他是第一次聽說,從以前到現在,這二位先生都被描述成了宿敵,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淵源在。

  沈先生收徒無數,且各個成才,為社稷江山輸送了不少人才,不管是先帝爺還是當今聖上都對沈先生讚賞有加;相比較而言,孟先生灑脫很多,到目前為止膝下僅有留個徒弟,而且並不是都入仕了,不過各個在自己的領域都是佼佼者,最有名的兩個是當朝任工部尚書一職的李焱和任兵部尚書一職的徐不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