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0頁
「父親……」
司馬昭開口打斷了司馬懿的話,他攥緊了拳頭反駁道:
「孩兒當然也知道您的意思,並且從未敢忘,可是您又沒有想過,您的這個論調根本就沒有實際意義,當我們朝著權力巔峰前進的時候,我們就無法停止腳步了,因為即使我們不願意繼續朝前走,局勢的發展也不容許我們原地踏步,如今的大勢盡皆握在孩兒的手中,擁有數十年基業的蜀漢也被我一舉殲滅,朝中大小事務都取決於孩兒。曹髦的死的確不是我的初衷,如果不是他忌憚我的影響力想要除掉我,我也不會被迫選擇先下手為強,樹欲靜而風不止,即便是我選擇放棄進一步攫取權力,那些暗地裡窺伺著我們的人難道會罷手嗎?這一點父親您應該再明白不過才對。」
這一番肺腑之言司馬昭從未對別人說過,對司馬懿的觸動也很大:
「當初你選擇用『晉』作為國號,恐怕真正的理由是身為我這個「永元遺芽」的你,將自己視作當年流亡之外的晉文公重耳吧?所以,你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效仿曹丕,逼迫曹奐將皇位拱手相讓了對嗎?」
司馬昭微微搖了搖頭:
「不,三分天下的局勢還沒有從根本上徹底解決,東吳的孫皓雖然假意想要與我和好,實則不過是為了給緩和他本國內部的矛盾爭取時間罷了,在天下徹底歸於一統之前,孩兒是絕對不會染指帝位的。若是我此生無法一統天下之宏願,那我的下一代一定能夠看到,到那時究竟該如何去走下一步,就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了……」
當聽到司馬昭提起「下一代」的時候,司馬懿的臉上又浮現出一種令人難以捉摸的笑意:
「你選擇讓炎兒作為你的繼嗣人選,卻又讓他發下毒誓將來在去世後把權力移交給攸兒,倒是一個大膽而又特別的辦法。從才能上來說攸兒的能力一定是強過炎兒的,可是炎兒身上卻又一個攸兒無論如何也無法彌補的致命傷害,那就是嫡長子的身份,為父當初讓他做師兒的孩子,就是想要完成這樣的傳承方式,然而師兒的早逝卻打破了為父的布局,也就讓原本明朗的局勢變得複雜起來,雖然你為了讓攸兒繼承王位做出了許多努力,比如追封他為景王,強調自己代管司馬家的形勢以便強化攸兒的正統性,可是這一做法卻收效甚微,所有人還是本能的將炎兒當做你的唯一繼承人來看待,所以你只能採取這種曲線的方式……」
說罷,司馬懿緩緩抬起手拍了拍司馬昭的右手手背:
「好了好了,為父知道你的難處,你從小就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所想所思和為父都不盡相同,也就是因為這樣你大哥才會選擇你來接替他。其實做一個掌舵者,無論是家還是國,最重要都是要學會一件事,那就是全盤考慮所有的人或事,將他們分別擺在最合適的位置來處理,然而往往在這過程之中會發生許多難以調和的矛盾,從而被迫要從兩者或事多者之中做出抉擇,鄧艾也好、炎兒和攸兒也好,都是這樣的情況,不是嗎?」
一提到司馬師,司馬昭就顯得格外悲傷:
「我一直都欠著當面和大哥說一聲抱歉,如果是他活了下來,興許司馬家會變得更好……」
此刻的司馬昭在父親面前完全沒有了對待外人時所有的偽裝,他的情感是最真實的,這些都被司馬懿看在眼裡:
「為父一生都沒有正面肯定過你的能力,不過現在為父不得不承認,你絲毫不遜色於你的父兄,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
說罷,司馬懿將手中的黑子輕輕放在了棋盤邊緣之上,並且推到了司馬昭的面前:
「守江山永遠比打江山要難,要想千秋萬世談何容易?你……可有把握?」
司馬昭將手覆在了黑子之上,眼神沒有半點動搖:
「討平亂世需行霸道、守住太平需行王道,雙劍並用方可無敵於天下……」
從司馬昭的眼神之中,司馬懿看出了他堅定不移的意志,從而露出了釋然的笑容:
「雖然我所想走的道路與你不一樣,但希望我們最後能夠殊途同歸……」
話音剛落,司馬懿緩緩站起身從司馬昭的身旁走過,臨走之前他將手輕輕放在了司馬昭的肩膀之上意味深長的拍了拍:
「你們好自珍重吧……」
司馬昭也微微揚起了嘴角:
「替我轉告母親和大哥一聲,過段時間我就去看他們……」
(廿四):塌前會(八)
或許因為司馬懿腳步很輕的關係,司馬昭並沒有聽到他的腳步聲,只聽到了門被打開的聲音。
但是很快他的肩膀之上又出現了一隻手,司馬昭連頭都沒抬就開玩笑說:
「您總不會說有東西落在我這了吧?」
可很快司馬昭就感覺這次的手與剛才完全不同,等他回過頭時,卻發現站在自己身後的人並非是去世的司馬懿,而是他的妻子:
王元姬……
看著司馬昭用這種口吻和自己說話,王元姬覺得很奇怪:
「怎麼?剛才有人來過嗎?」
司馬昭低頭看了看依舊留有餘溫的黑子,又看了看牆壁上那司馬懿的畫像,不禁笑道:
「沒什麼,只是一個人自言自語罷了……」
王元姬低頭對司馬昭:
「荀勖和裴秀兩位大人都在外面求見。」
司馬昭開口打斷了司馬懿的話,他攥緊了拳頭反駁道:
「孩兒當然也知道您的意思,並且從未敢忘,可是您又沒有想過,您的這個論調根本就沒有實際意義,當我們朝著權力巔峰前進的時候,我們就無法停止腳步了,因為即使我們不願意繼續朝前走,局勢的發展也不容許我們原地踏步,如今的大勢盡皆握在孩兒的手中,擁有數十年基業的蜀漢也被我一舉殲滅,朝中大小事務都取決於孩兒。曹髦的死的確不是我的初衷,如果不是他忌憚我的影響力想要除掉我,我也不會被迫選擇先下手為強,樹欲靜而風不止,即便是我選擇放棄進一步攫取權力,那些暗地裡窺伺著我們的人難道會罷手嗎?這一點父親您應該再明白不過才對。」
這一番肺腑之言司馬昭從未對別人說過,對司馬懿的觸動也很大:
「當初你選擇用『晉』作為國號,恐怕真正的理由是身為我這個「永元遺芽」的你,將自己視作當年流亡之外的晉文公重耳吧?所以,你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效仿曹丕,逼迫曹奐將皇位拱手相讓了對嗎?」
司馬昭微微搖了搖頭:
「不,三分天下的局勢還沒有從根本上徹底解決,東吳的孫皓雖然假意想要與我和好,實則不過是為了給緩和他本國內部的矛盾爭取時間罷了,在天下徹底歸於一統之前,孩兒是絕對不會染指帝位的。若是我此生無法一統天下之宏願,那我的下一代一定能夠看到,到那時究竟該如何去走下一步,就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了……」
當聽到司馬昭提起「下一代」的時候,司馬懿的臉上又浮現出一種令人難以捉摸的笑意:
「你選擇讓炎兒作為你的繼嗣人選,卻又讓他發下毒誓將來在去世後把權力移交給攸兒,倒是一個大膽而又特別的辦法。從才能上來說攸兒的能力一定是強過炎兒的,可是炎兒身上卻又一個攸兒無論如何也無法彌補的致命傷害,那就是嫡長子的身份,為父當初讓他做師兒的孩子,就是想要完成這樣的傳承方式,然而師兒的早逝卻打破了為父的布局,也就讓原本明朗的局勢變得複雜起來,雖然你為了讓攸兒繼承王位做出了許多努力,比如追封他為景王,強調自己代管司馬家的形勢以便強化攸兒的正統性,可是這一做法卻收效甚微,所有人還是本能的將炎兒當做你的唯一繼承人來看待,所以你只能採取這種曲線的方式……」
說罷,司馬懿緩緩抬起手拍了拍司馬昭的右手手背:
「好了好了,為父知道你的難處,你從小就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所想所思和為父都不盡相同,也就是因為這樣你大哥才會選擇你來接替他。其實做一個掌舵者,無論是家還是國,最重要都是要學會一件事,那就是全盤考慮所有的人或事,將他們分別擺在最合適的位置來處理,然而往往在這過程之中會發生許多難以調和的矛盾,從而被迫要從兩者或事多者之中做出抉擇,鄧艾也好、炎兒和攸兒也好,都是這樣的情況,不是嗎?」
一提到司馬師,司馬昭就顯得格外悲傷:
「我一直都欠著當面和大哥說一聲抱歉,如果是他活了下來,興許司馬家會變得更好……」
此刻的司馬昭在父親面前完全沒有了對待外人時所有的偽裝,他的情感是最真實的,這些都被司馬懿看在眼裡:
「為父一生都沒有正面肯定過你的能力,不過現在為父不得不承認,你絲毫不遜色於你的父兄,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
說罷,司馬懿將手中的黑子輕輕放在了棋盤邊緣之上,並且推到了司馬昭的面前:
「守江山永遠比打江山要難,要想千秋萬世談何容易?你……可有把握?」
司馬昭將手覆在了黑子之上,眼神沒有半點動搖:
「討平亂世需行霸道、守住太平需行王道,雙劍並用方可無敵於天下……」
從司馬昭的眼神之中,司馬懿看出了他堅定不移的意志,從而露出了釋然的笑容:
「雖然我所想走的道路與你不一樣,但希望我們最後能夠殊途同歸……」
話音剛落,司馬懿緩緩站起身從司馬昭的身旁走過,臨走之前他將手輕輕放在了司馬昭的肩膀之上意味深長的拍了拍:
「你們好自珍重吧……」
司馬昭也微微揚起了嘴角:
「替我轉告母親和大哥一聲,過段時間我就去看他們……」
(廿四):塌前會(八)
或許因為司馬懿腳步很輕的關係,司馬昭並沒有聽到他的腳步聲,只聽到了門被打開的聲音。
但是很快他的肩膀之上又出現了一隻手,司馬昭連頭都沒抬就開玩笑說:
「您總不會說有東西落在我這了吧?」
可很快司馬昭就感覺這次的手與剛才完全不同,等他回過頭時,卻發現站在自己身後的人並非是去世的司馬懿,而是他的妻子:
王元姬……
看著司馬昭用這種口吻和自己說話,王元姬覺得很奇怪:
「怎麼?剛才有人來過嗎?」
司馬昭低頭看了看依舊留有餘溫的黑子,又看了看牆壁上那司馬懿的畫像,不禁笑道:
「沒什麼,只是一個人自言自語罷了……」
王元姬低頭對司馬昭:
「荀勖和裴秀兩位大人都在外面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