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7頁
將王元姬扶到床榻邊後,王元姬收起了先前那以假亂真的演技,趁著在場沒有旁人的時機,拉著司馬攸的手問道:
「攸兒,你可知道你爹爹為什麼要如此執意讓你迎娶荀家姑娘嗎?」
對此司馬攸又怎麼會想不到原由呢?他低下了自己的頭答道:
「爹爹是想要替孩兒拉攏荀勖大人,讓他在以後站在孩兒的身後支持孩兒……」
王元姬聽後也點頭說道:
「你要理解你爹爹的一番良苦用心才是,他做的這一切都是在為你打算。你身上的華彩實在太過耀眼,就連你兄長都無法掩蓋,即使如今他已經被立為太子,在一些有心之人看來,你的存在仍舊對他來說是一個莫大的威脅,如果沒有足夠分量的人在背後支持你的話,你的地位根本就不穩固,司馬家的將來你也是不可或缺的,而荀勖以及他背後的龐大荀氏家族給你做後盾和根基,也會讓少數別有用心之人投鼠忌器。」
接下來王元姬將話索性挑開來說:
「你要知道荀勖最寶貝這麼一個女兒,對其極為寵愛,只有迎娶了她才會讓荀勖傾盡全力來幫助你,而之前荀勖答應將荀姀送到長平侯府,就代表他和你爹爹已經達成了不需公開的默契,如今你若推翻了這個默契,那麼你與荀勖之間非但做不成翁婿,反倒會成為仇人,荀勖那樣的人一旦站到了你的對立面,那對你來說可就大大不利了……」
嚴格上來說王元姬與司馬攸所講的這些,司馬攸雖然心裡很清楚,但是卻並沒有到如此透徹的地步,而王元姬特地提點他這些,就是不希望他在個人情感和大局方面做出衝動而又錯誤的選擇。
可是司馬攸卻仍舊沒有改變心意的打算:
「娘親,孩兒並沒有與人爭權奪利的意願,他日大哥繼承了父王的王位,以他的能力加上身邊那麼多的賢臣輔佐,足以成就大事,到那時我可以選擇放棄所有的官職和爵位,與小褒過著普通人的生活足矣……」
考慮到荀姀的感受,司馬攸也顯得很無奈和愧疚:
「我對姀兒並無男女之情,勉強迎娶她反而是一種欺騙和傷害,所以長痛不如短痛……」
從小就看著司馬攸長大的王元姬和羊徽瑜,很了解這個孩子的脾氣秉性。
知道自己無法勸服司馬攸,王元姬也就只好另做打算了:
「無論如何,一旦你做出了這個決定,荀家和你之間就的態勢就會發生變化,你父王一直希望的是讓你與炎兒之間能夠處於平衡,如此看來天平發生傾斜就在所難免了……」
之後,王元姬和羊徽瑜勸說司馬昭放棄讓司馬攸和荀姀結親的想法,司馬昭知道強逼也沒用,反而會讓情勢變得更加惡化,所以只能嘆了口氣道:
「唉,當初攸兒回來的時候,你就覺察到了他有事瞞著我們,所以我們才會提前為他設想後路,現在看來這條後路得用上才行了……」
王元姬也感到有些無奈,不過她看得比較開:
「沒辦法,當初我們不也極力反抗父輩給我們定下來的親事嗎?孩子大了,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應該多體諒他們才是。但是既然攸兒和姀兒的婚事已經不可能了,我們應該儘快進行補救措施才好。」
司馬昭點了點頭:
「說的沒錯……」
(廿四):塌前會(七)
很快,司馬昭就以宴請為由特地將荀勖和荀姀父女二人請到了自己的王府之內。
原本荀勖以為司馬昭會公開替司馬攸向自己的提親,可是當他來到晉王府後卻發現自己的預感與現實發生了偏差,因為如果要討論司馬攸和荀姀的婚事,那麼司馬攸名義上的母親羊徽瑜不可能會缺席,可是放眼整個席間獨獨沒有她,這加深了荀勖心中的不安。
事實的發展很快就驗證了他的預料,王元姬主動將荀姀喚到了自己的膝下,像母親一般待她,然後突然開口對荀勖說道:
「公曾先生,姀兒生得如此可愛,又知書達理,我和王上膝下沒有女兒,很是喜歡她,所以想收她做義女,不知先生可否願意?」
在場的所有人,包括司馬伷、司馬亮以及司馬倫等人,都聽得出來王元姬這番話的弦外之音,荀勖如此精明的人又怎麼可能感覺不到呢?他很清楚如果荀姀成為了司馬昭和王元姬的義女,這無疑是對荀姀地位的超常擢升,但最為關鍵的卻並非在此,荀姀成為王元姬養女的最直接結果,就是她和司馬炎、司馬攸成為了兄妹關係,從而代表她和司馬攸之間的婚事已經再無可能。
荀勖明白,司馬昭是有意想要改變當初對自己的承諾了,這對他來說當然很突然,也很震驚,但是荀勖是個心機很深的人,即使是內心對此有所不滿,可是他畢竟是司馬昭的臣子,更是他的心腹重臣,司馬昭之所以會如此試探自己,就是為了想要根據自己的反應來採取下一步的行動,而在此之前司馬昭已經特地提拔了一些原本不受重用的人才,諸如任愷、張華等人,這對於荀勖來說也是一種警示,畢竟司馬昭身邊的人才並不缺乏,他如果覺得自己用得不再順手,很有可能會將自己邊緣化……
而司馬昭採取這種方式,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給了荀勖父女的顏面,也算是給了荀姀這些年常住長平侯府給了一個合理的台階。
與此同時,荀姀也聽出了王元姬的意思,一心想當司馬攸妻子的她內心當然是無法接受這樣一個突如其來的結果,但是當初司馬昭看重她的原因,就是因為她的心思非常人可比,她也想到了事情變化的不可逆性,只能是懷著萬分落寞的心情默默地接受。
「攸兒,你可知道你爹爹為什麼要如此執意讓你迎娶荀家姑娘嗎?」
對此司馬攸又怎麼會想不到原由呢?他低下了自己的頭答道:
「爹爹是想要替孩兒拉攏荀勖大人,讓他在以後站在孩兒的身後支持孩兒……」
王元姬聽後也點頭說道:
「你要理解你爹爹的一番良苦用心才是,他做的這一切都是在為你打算。你身上的華彩實在太過耀眼,就連你兄長都無法掩蓋,即使如今他已經被立為太子,在一些有心之人看來,你的存在仍舊對他來說是一個莫大的威脅,如果沒有足夠分量的人在背後支持你的話,你的地位根本就不穩固,司馬家的將來你也是不可或缺的,而荀勖以及他背後的龐大荀氏家族給你做後盾和根基,也會讓少數別有用心之人投鼠忌器。」
接下來王元姬將話索性挑開來說:
「你要知道荀勖最寶貝這麼一個女兒,對其極為寵愛,只有迎娶了她才會讓荀勖傾盡全力來幫助你,而之前荀勖答應將荀姀送到長平侯府,就代表他和你爹爹已經達成了不需公開的默契,如今你若推翻了這個默契,那麼你與荀勖之間非但做不成翁婿,反倒會成為仇人,荀勖那樣的人一旦站到了你的對立面,那對你來說可就大大不利了……」
嚴格上來說王元姬與司馬攸所講的這些,司馬攸雖然心裡很清楚,但是卻並沒有到如此透徹的地步,而王元姬特地提點他這些,就是不希望他在個人情感和大局方面做出衝動而又錯誤的選擇。
可是司馬攸卻仍舊沒有改變心意的打算:
「娘親,孩兒並沒有與人爭權奪利的意願,他日大哥繼承了父王的王位,以他的能力加上身邊那麼多的賢臣輔佐,足以成就大事,到那時我可以選擇放棄所有的官職和爵位,與小褒過著普通人的生活足矣……」
考慮到荀姀的感受,司馬攸也顯得很無奈和愧疚:
「我對姀兒並無男女之情,勉強迎娶她反而是一種欺騙和傷害,所以長痛不如短痛……」
從小就看著司馬攸長大的王元姬和羊徽瑜,很了解這個孩子的脾氣秉性。
知道自己無法勸服司馬攸,王元姬也就只好另做打算了:
「無論如何,一旦你做出了這個決定,荀家和你之間就的態勢就會發生變化,你父王一直希望的是讓你與炎兒之間能夠處於平衡,如此看來天平發生傾斜就在所難免了……」
之後,王元姬和羊徽瑜勸說司馬昭放棄讓司馬攸和荀姀結親的想法,司馬昭知道強逼也沒用,反而會讓情勢變得更加惡化,所以只能嘆了口氣道:
「唉,當初攸兒回來的時候,你就覺察到了他有事瞞著我們,所以我們才會提前為他設想後路,現在看來這條後路得用上才行了……」
王元姬也感到有些無奈,不過她看得比較開:
「沒辦法,當初我們不也極力反抗父輩給我們定下來的親事嗎?孩子大了,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應該多體諒他們才是。但是既然攸兒和姀兒的婚事已經不可能了,我們應該儘快進行補救措施才好。」
司馬昭點了點頭:
「說的沒錯……」
(廿四):塌前會(七)
很快,司馬昭就以宴請為由特地將荀勖和荀姀父女二人請到了自己的王府之內。
原本荀勖以為司馬昭會公開替司馬攸向自己的提親,可是當他來到晉王府後卻發現自己的預感與現實發生了偏差,因為如果要討論司馬攸和荀姀的婚事,那麼司馬攸名義上的母親羊徽瑜不可能會缺席,可是放眼整個席間獨獨沒有她,這加深了荀勖心中的不安。
事實的發展很快就驗證了他的預料,王元姬主動將荀姀喚到了自己的膝下,像母親一般待她,然後突然開口對荀勖說道:
「公曾先生,姀兒生得如此可愛,又知書達理,我和王上膝下沒有女兒,很是喜歡她,所以想收她做義女,不知先生可否願意?」
在場的所有人,包括司馬伷、司馬亮以及司馬倫等人,都聽得出來王元姬這番話的弦外之音,荀勖如此精明的人又怎麼可能感覺不到呢?他很清楚如果荀姀成為了司馬昭和王元姬的義女,這無疑是對荀姀地位的超常擢升,但最為關鍵的卻並非在此,荀姀成為王元姬養女的最直接結果,就是她和司馬炎、司馬攸成為了兄妹關係,從而代表她和司馬攸之間的婚事已經再無可能。
荀勖明白,司馬昭是有意想要改變當初對自己的承諾了,這對他來說當然很突然,也很震驚,但是荀勖是個心機很深的人,即使是內心對此有所不滿,可是他畢竟是司馬昭的臣子,更是他的心腹重臣,司馬昭之所以會如此試探自己,就是為了想要根據自己的反應來採取下一步的行動,而在此之前司馬昭已經特地提拔了一些原本不受重用的人才,諸如任愷、張華等人,這對於荀勖來說也是一種警示,畢竟司馬昭身邊的人才並不缺乏,他如果覺得自己用得不再順手,很有可能會將自己邊緣化……
而司馬昭採取這種方式,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給了荀勖父女的顏面,也算是給了荀姀這些年常住長平侯府給了一個合理的台階。
與此同時,荀姀也聽出了王元姬的意思,一心想當司馬攸妻子的她內心當然是無法接受這樣一個突如其來的結果,但是當初司馬昭看重她的原因,就是因為她的心思非常人可比,她也想到了事情變化的不可逆性,只能是懷著萬分落寞的心情默默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