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永璟哭道:「額娘,兒子其實都明白,後宮之中,您想讓我們姊妹平安長大,一定要做出必要取捨,兒子只是不甘心,沒有成為最受額娘在意的那個孩子——」

  「那個戲子,我已經在皇上面前把他保了下來,教你四哥去與康親王做情,讓他先在永璋府上安置,以後的事,你自己做主即可。」寒苓捏了捏額角,「至於關童,固應有勞,亦非無過,你若於心不忍,賞他幾兩燒埋銀子也便是了。」

  永璟感激不盡:「額娘愧煞兒子。」

  寒苓底子尚可,畢竟是五旬之人,這一口心頭血吐出來,輕易不能痊癒大好,一直躺到年底方才起身,十阿哥大婚之際,內外命婦瞧見久未露面的那拉皇后,心中都有納罕之意:這位主子瞧起來比以往和善多了。

  皇后的病實質是三分真七分假。

  示弱,不符合寒苓的個性,但就目前形勢而言,躺在病榻上的皇后比剛毅健壯的皇后更加具有優勢。

  這樣做的理由源自於外朝。

  弘曆與永璽父子對緬甸入寇之事一直持有對立態度,皇帝明顯沒把南蠻藩國放在眼中,希望地方能夠對緬兵速戰速決,分管雲南戰事的宗親王永璽主張步步為營、反客為主,以蠶食之法拖垮緬軍。入秋以後,前線照上諭行軍,很是吃了幾回大虧,皇帝龍顏震怒,不顧永璽勸阻,接連賜死了三名主將,早先緩和的父子矛盾也因此變得激化起來。

  就在上個月,因皇太后千秋,廣東巡撫德保、陝西總兵張大經除慶賀皇太后聖誕奏摺外,又進請安奏函一折,內有「恭請皇太后、皇后、宗親王金安」之語,皇帝御筆硃批:「朕今拆看德保、張大經奏函,見除慶賀皇太后萬壽聖誕奏摺外,又有請安一折,殊屬不合禮儀!不止於此,今總督、巡撫、提督、總兵多有類似者,皇太后聖誕,天下同慶,大臣、官員等各應誠心具折慶賀,若請皇太后並皇后安,則不合本分,惟有在京之王公宗室、滿漢大臣等同跪於宮門請安之例,再宮內行走之大臣、內務府總管大臣出差返京後亦可請安,嗣後,總督、巡撫奏賀皇太后聖誕、皇后千秋時,不可另具奏摺請安。皇四子永璽為和碩親王,非其名下包衣,豈可於奏摺之內隨意署名,與皇太后、皇后一體並列?朕於先帝在時,雖寓皇祖皇父倚重,外臣禮儀,未嘗與和親王稍異,宗親王何以殊待?著將此遇伊等奏事之便,遍行傳諭知之,仍傳諭各該省符合用摺奏事之大員等,一體遵行,欽此!」

  陝西總兵張大經是武狀元出身,永璽入職軍機後備戰金川,保舉他從正三品參將躍升兩級,成為正二品總兵,雖非包衣屬,總歸有「半個門生」的名分,他向永璽問安的舉動並非十分難以解釋,問題出在另一個當事人的身上。

  現任廣東巡撫索綽羅德保,滿洲正白旗出身,乾隆二年同進士出身,以庶吉士入仕,一步步熬到二品大員任上,同毓慶宮頂多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關係——對了,他有一個女兒是皇帝的瑞貴人。

  寒苓都下床了,聽到這個消息又躺了回去,醒過神來直接開罵:「皇上有十幾個皇子,單把永璽拎出來算是怎麼回事兒?這不是離間皇家父子不和嗎?」

  永璽有三個地方比他二爺爺幸運:第一,他親媽活著;第二,他親媽在他老子心中的份量一直挺重;第三,他親媽沒有效仿獨孤皇后的意向。

  不能效仿獨孤皇后是必然的:Taizu皇帝的嫡長子廣略貝勒褚英坐罪被廢,後裔就不用說了,到本朝連貝子都沒掙上一個(兩個奉恩輔國公),她親媽佟佳哈哈納扎青是taizu元妃,因為兒子沒繼位,連香火都得吃人家剩下的;命運相似的還有太宗元妃鈕祜祿氏,現在官方公認孝端文皇后是太宗皇帝的正室,奉先殿中壓根沒有鈕祜祿元妃的位置;離得近的也不是沒有,孝惠章皇后母儀天下六十餘年,同庶子聖祖皇帝是母慈子孝的典範,饒是如此,駕崩後還是差點兒被孝康章皇后(康熙帝生母)擠到後頭去!有這麼多前車之鑑放著,寒苓是一刻也不能怠慢的。

  御醫們也有眼力勁兒,在皇帝問及皇后病情後略帶誇張的提醒他:「皇后娘娘不能再生氣了!主子娘娘舊疾未愈再添新症,新症方痊復生肝火,長此以往,必成大患,請皇上明察!」

  什麼是舊疾?南巡時在風寒中給皇帝療毒留下了病根兒!什麼是新症?被永璟給氣的!為什麼復生肝火?為永璽操心操的!總之躲不過你們爺兒們的帳去,只管自己去算吧!

  懷著三分愧意,乾隆爺打消了繼續敲打准太子的計劃,永璽頗識時務,再三請旨告假,要為親媽侍疾,這才規避了後續的許多齟齬。

  作者有話要說:  丈夫跟兒子掐起來,站隊選項很簡單!——我有兩個問題諮詢學問淵博的親們:第一,努爾hachi元妃佟佳氏、皇太極元妃鈕祜祿氏都沒有獲得「皇后」名分,但她們也沒有像努爾hachi繼妃富察氏、皇太極繼妃烏拉那拉氏那樣因過被休,也就是說,她們始終是丈夫的合法元配!那問題來了,她們在清朝享受怎樣的祭祀待遇?第二,董鄂妃被追封為皇后,在康熙朝以後,有沒有按照皇后待遇對她進行祭祀?

  ☆、190

  「永珹出生那會兒我還是皇貴妃,一晃眼,這就娶妻成家了。」寒苓向舒妃笑道,「這樁親事算是天作之合,你做姨母的當婆婆,需得格外關照新婦才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