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恆德帝讓趙徹監督,實則是想讓趙徹在旁觀察,學些東西。

  旁聽幾日,趙徹便琢磨出一些門道,太尉處的立場比較中肯,姜德安主張世家大族,而沈儒修更主張民生大業。

  兩人的意見多有分歧,大多數時候沈儒修都會做出適度的讓步,但碰到原則性的問題還是會堅持自己的想法。

  兩人的官位都不低,哪怕是吵架也都溫溫和和,不會做出動手的舉動。

  趙徹是在這個時候才感受到沈儒修的鋒芒的,他不會像姜德安那樣含沙射影的說話,卻總能像武林高手一樣,用四兩撥千斤的手法,將姜德安的話駁回去。

  兩人對峙,看似是姜德安咄咄逼人,實則沈儒修要高明許多。

  趙徹獲益匪淺,更明白皇后當初為何會選擇沈家為他保駕護航。

  沈家雖說是書香世家,但與瀚京這些世家大族還是有所不同,沈家人有讀書人的傲骨,沒有沾染分毫商賈之氣,私下也從未有過拉幫結派的想法,若撇開沈儒修單看沈家,其實和寒門布衣沒有太大的區別。

  然而就是這樣的家世,在瀚京的大染缸之中,沈家人卻能保存自己的風骨不被侵蝕腐化,還穩穩坐在太傅之位沒有被拉下馬,沈儒修的本事就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認清這一點後,趙徹第一次找到沈儒修促膝長談。

  他給足了誠意,開門見山,表明自己的立場。

  他是知道沈柏女兒身這個秘密地,就算卑鄙,他也要沈家和他站在同一陣營,他要穩登帝位,要沈儒修將一身本事都傳授給沈柏,讓沈柏輔佐他處理朝政。

  只有他登上皇位,坐穩這個位置,沈柏才有可能恢復女兒身,否則沈家滿門都要陪葬。

  沈儒修做了一輩子忠臣,雖然理解皇后維護趙徹的心情,卻還是覺得難受。

  知道沈儒修心裡難過,趙徹跪下,親自給沈儒修斟茶,喚他一聲恩師,發毒誓保證,等他繼位,他會做一個為百姓謀福的好皇帝。

  他會,還沈家和沈柏自由。

  第288章 帝王篇(番外)

  這一年春試陵陽侯世子司偌銘以過人的文采拔得頭籌,不過他有志進御史台,不過他太年輕,沒有足夠的歷練,恆德帝只給了嘉獎,暫時沒有封他的官職,剩下的探花郎和榜眼都是寒門子弟,一個拜師於姜德安,一個拜師太尉,也算是名師出高徒。

  科舉考試是整個昭陵最公平也最有可能魚躍龍門的機會,放榜那日,城中百姓都早早的聚集在一起看榜。

  各大客棧、酒肆還有戲園子都為考生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太學院的學子們也有活動。

  他們雖然出身世家,不用擔心考不到功名會缺衣短食,卻也願意湊個熱鬧,給祖宗面上爭光。

  被外面的氛圍帶動,沈柏又活躍了一點,跟周珏一起私下籌備了活動,吳守信和錢家三兄弟都被拉著參加,兩人又去磨顧恆舟。

  顧恆舟不喜歡湊熱鬧,下課後不是回家就是回校尉營,也不知道兩人用了什麼死皮賴臉的法子,竟然讓顧恆舟點頭一起。

  這是趙徹第一次全程參與的春試,恆德帝也允准趙徹出宮在城裡轉轉,去君越樓看看這些考生的情況。

  君越樓是城裡有名的以文會友的地方,樓里隔三差五就有詩詞歌賦的比試,雅興來了也會對對子、猜謎,很多文人墨客都會自發的前來參加,很多膾炙人口的言論很快就會傳遍城中,甚至有專人整理成冊出售,傳播甚廣。

  不想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趙徹換了尋常世家子弟的衣服出宮,一早在三樓雅間待著。

  君越樓的選址不錯,背臨護城河,面朝皇城,身處鬧市卻自有文人風骨。

  樓里還沒完全熱鬧起來,趙徹剛喝了口茶就從窗戶看見沈柏和周珏特別狗腿的引著顧恆舟朝這邊來。

  這一陣忙著春試,趙徹明面上很少關注沈柏,心裡卻很清楚,他其實和沈柏一樣,都在躲著對方。

  沈柏是被他嚇到了,而他是怕自己會忍不住心軟。

  許久沒見,沈柏又瘦了些,個子卻又躥高了一點。

  出來湊熱鬧,她又恢復了生機和神采,和那夜在大理寺的無助害怕截然不同。

  他們事先訂了位置,進來後直奔目的地,趙徹不便出面,讓小貝出門打探,幾人沒像趙徹包雅間,而是在三樓走廊訂了位置,只用屏風和珠簾隔出一個相對私密的空間,方便觀察外面的情況,特別適合看熱鬧。

  趙徹沒打算過去,讓小貝去問了掌柜,知道幾個少年只點了油酥花生、桂花糕、酒釀圓子哄嘴巴,沒有點什麼好吃的,便讓掌柜找由頭多送了他們不少吃的。

  他們的位置就在趙徹的雅間外面,趙徹沒心思看窗外,索性讓人搬來屏風,打開門聽他們說話。

  顧恆舟性子內斂,話少得很,光聽見其他人吵吵鬧鬧了。

  沈柏話多,跟幾人都不大對付,總愛說話嗆對方,如果不是有顧恆舟坐鎮,只怕沒一會兒就要打起來。

  她似乎已經走出那件事的陰影了,趙徹暗暗鬆了口氣,聽她跟周珏拌嘴,唇角不自覺上揚。

  君越樓準備了狀元宴,司偌銘很快來參加,不過他不是自己一個人來的,還抱著自家妹妹司偌綾。

  司偌綾和沈柏年歲差不多大,但自小就被嬌養著長大,第一次出門湊熱鬧,乖乖縮在司偌銘懷裡,只露出一雙黑溜溜亮閃閃的大眼睛好奇的看著外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