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話不多,很有勁,當即把夏太監驚出一頭冷汗,心說有的不能實打,有的卻是非死不可,便苦笑著說:「王爺,這是皇上的吩咐,您這是難為我。」
蕭易打量他一眼,點頭道:「很好。」
那目光和看死人差不多!
夏太監渾身劇烈地哆嗦了下,忽然有些不確定起來——皇上不在跟前,晉王最大,萬一晉王真發瘋殺自己泄憤怎麼辦?事後隨便編個「不敬」的謊話就能搪塞過去,就算皇上替自己報仇,那自己也早是死人了!
蕭易身後的項良默默捏了捏拳頭。
「哎呦,還是王爺思慮周全。」夏太監立時改了口,笑眯眯道,「皇上在氣頭上說的氣話,不能當真,若冷靜下來再後悔……那倒霉的就是老奴了!」
蕭易微微一笑,「很好。」
車輪碾著青石磚,慢慢遠去了。
夏太監長長吁出口氣,只覺得呼吸順暢不少,也不知道為何,晉王給他的壓迫感遠勝於皇上!
他突然愣住了,在他的印象中,晉王一直是跟在皇上後面沉默寡言的小跟班,從什麼時候開始,晉王竟有了這樣的氣勢?
「乾爹,怎麼打?」小內宦顛顛跑來請示。
「著實打。」夏太監有氣無力嘆道,連監刑也懶得監,背著手溜溜達達走了。
於是,這十來個朝臣雖受了點皮肉苦,兩三日後卻能下地走動,七八日後已是完好如常。
徐同和對兒子感慨道:「看看王允的下場,再看看這幾個臣工……單憑維護下屬這一點,皇上完全被晉王比下去了!就是夏太監倒了霉,平白挨了一頓板子。」
「挨板子總比送命強。」徐邦彥說,「我把王蘭兒的東西全扔出了府,以後不准她再踏入徐家一步,若母親責罵我,父親別忘替我求情。」
徐同和冷聲道:「那個餵不熟的白眼狼,幸好沒聽你母親的許給你。你母親也是傷透了心,往後不會同王家再有聯繫。」
他頓了頓,低聲道:「皇上這次氣狠了,我琢磨著他肯定不會再忍下去……你把你母親和妹妹護送回老家祖宅,等京城局勢平穩了再接回來。」
「您估計要多久?」
「不會太久了,晉王和皇上的爭鬥其實就隔著一層窗戶紙,誰都知道,但是誰都不肯先捅破,大朝上這一場爭執,算是徹底挑明嘍!我猜,皇上必會先動手……」
徐同和說得沒錯,承順帝準備先發制人,一舉除掉蕭易。
他一邊密調三大營主力進京,一邊借太后生病之名,召蕭易和蘇媚進宮侍疾,打算在宮中誘殺蕭易。
可侍疾的旨意還沒出宮門,一個驚天霹靂就擊在他的腦袋上!
桃花汛來勢洶洶,黃河下游沿岸潰堤三十餘處,十數個縣城一夜之間被大水淹沒,二十多萬百姓家園盡失,不得不外出逃荒。
承順帝看著八百里加急的奏報,臉上的血色霎時褪了個乾乾淨淨,眼前一黑,竟一下子軟癱在椅中。
昏過去之前,他模模糊糊地想,莫非真是天要亡我?
一場天災,暫時沖淡了廢太子案的影響,但凡有點腦子的都知道,此時最重要的就是賑災穩定民心,防止災民變流民,流民變亂民。
京城的高門大戶也紛紛捐錢捐糧,這是慣例,各家都做熟了的。
可人們漸漸發現今年的情況不同以往,京城街頭中竟也出現流民的身影,而且還有增多的趨勢!
京城偷盜鬥毆事件好像也多了起來。
其時已近四月底,隨著一場又一場的連綿細雨,恐慌的氣氛也如同陰霾的天氣一樣籠罩在京城上空——災區賑災不力,餓死上萬人,饑民災民們暴/動,快殺到京城啦!
五城兵馬司忙著抓盜匪,順天府忙著闢謠,可丁點效果沒有,家家戶戶緊閉大門,各家店鋪過午就上門板歇業,連最熱鬧的花樓都沒了聲響。
此時,任何一個□□都足以擊碎人們脆弱的神經。
順天府大牢偏偏出了意外,兩個犯人突然越獄,不出意外的,被追上來的差役當場捕殺。
這兩個犯人是因傳謠入獄的,都是普通的小老百姓,而且是親兄弟,他們死前哭喊道:我娘快死啦,讓我們回去看一眼!
他們沒這個機會了,但是這番話不過兩個時辰,就在京城傳得沸沸揚揚。
很快,順天府又聚集起百十號人,不同的是,他們這次直接砸了衙門!
第53章
大約是老百姓太剽悍, 也可能是衙役們平日養尊處優慣了,惜命得緊, 一見來人不要命的架勢就成了軟腳蝦,一個比一個溜得快。
總之,等五城兵馬司數千官兵趕到時,順天府的大堂已被砸得稀爛,「清正廉明」的牌匾躺在地上,上面全是紛亂的大腳印子。
這夥人還想衝進大牢,好在牢門堅固, 壁壘森嚴, 他們砸了一陣子沒砸開,又見官兵殺到,這才收住手, 亂鬨鬨地四處逃竄。
這場亂子令承順帝無比恐慌, 京城立時執行更嚴厲的宵禁制度,天剛擦黑就有兵丁持燈來回巡查,但凡覺得某人形跡可疑,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抓到大牢里關起來再說。
嚴厲的舉措之下,京城看似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街面上討飯的流民逐漸沒了蹤影,可城郊越聚越多,足有上千之眾。因宵禁, 施粥的大戶們撤掉了粥棚,雖說朝廷也設了施粥場,奈何人多粥少,就有些接續不上。
蕭易打量他一眼,點頭道:「很好。」
那目光和看死人差不多!
夏太監渾身劇烈地哆嗦了下,忽然有些不確定起來——皇上不在跟前,晉王最大,萬一晉王真發瘋殺自己泄憤怎麼辦?事後隨便編個「不敬」的謊話就能搪塞過去,就算皇上替自己報仇,那自己也早是死人了!
蕭易身後的項良默默捏了捏拳頭。
「哎呦,還是王爺思慮周全。」夏太監立時改了口,笑眯眯道,「皇上在氣頭上說的氣話,不能當真,若冷靜下來再後悔……那倒霉的就是老奴了!」
蕭易微微一笑,「很好。」
車輪碾著青石磚,慢慢遠去了。
夏太監長長吁出口氣,只覺得呼吸順暢不少,也不知道為何,晉王給他的壓迫感遠勝於皇上!
他突然愣住了,在他的印象中,晉王一直是跟在皇上後面沉默寡言的小跟班,從什麼時候開始,晉王竟有了這樣的氣勢?
「乾爹,怎麼打?」小內宦顛顛跑來請示。
「著實打。」夏太監有氣無力嘆道,連監刑也懶得監,背著手溜溜達達走了。
於是,這十來個朝臣雖受了點皮肉苦,兩三日後卻能下地走動,七八日後已是完好如常。
徐同和對兒子感慨道:「看看王允的下場,再看看這幾個臣工……單憑維護下屬這一點,皇上完全被晉王比下去了!就是夏太監倒了霉,平白挨了一頓板子。」
「挨板子總比送命強。」徐邦彥說,「我把王蘭兒的東西全扔出了府,以後不准她再踏入徐家一步,若母親責罵我,父親別忘替我求情。」
徐同和冷聲道:「那個餵不熟的白眼狼,幸好沒聽你母親的許給你。你母親也是傷透了心,往後不會同王家再有聯繫。」
他頓了頓,低聲道:「皇上這次氣狠了,我琢磨著他肯定不會再忍下去……你把你母親和妹妹護送回老家祖宅,等京城局勢平穩了再接回來。」
「您估計要多久?」
「不會太久了,晉王和皇上的爭鬥其實就隔著一層窗戶紙,誰都知道,但是誰都不肯先捅破,大朝上這一場爭執,算是徹底挑明嘍!我猜,皇上必會先動手……」
徐同和說得沒錯,承順帝準備先發制人,一舉除掉蕭易。
他一邊密調三大營主力進京,一邊借太后生病之名,召蕭易和蘇媚進宮侍疾,打算在宮中誘殺蕭易。
可侍疾的旨意還沒出宮門,一個驚天霹靂就擊在他的腦袋上!
桃花汛來勢洶洶,黃河下游沿岸潰堤三十餘處,十數個縣城一夜之間被大水淹沒,二十多萬百姓家園盡失,不得不外出逃荒。
承順帝看著八百里加急的奏報,臉上的血色霎時褪了個乾乾淨淨,眼前一黑,竟一下子軟癱在椅中。
昏過去之前,他模模糊糊地想,莫非真是天要亡我?
一場天災,暫時沖淡了廢太子案的影響,但凡有點腦子的都知道,此時最重要的就是賑災穩定民心,防止災民變流民,流民變亂民。
京城的高門大戶也紛紛捐錢捐糧,這是慣例,各家都做熟了的。
可人們漸漸發現今年的情況不同以往,京城街頭中竟也出現流民的身影,而且還有增多的趨勢!
京城偷盜鬥毆事件好像也多了起來。
其時已近四月底,隨著一場又一場的連綿細雨,恐慌的氣氛也如同陰霾的天氣一樣籠罩在京城上空——災區賑災不力,餓死上萬人,饑民災民們暴/動,快殺到京城啦!
五城兵馬司忙著抓盜匪,順天府忙著闢謠,可丁點效果沒有,家家戶戶緊閉大門,各家店鋪過午就上門板歇業,連最熱鬧的花樓都沒了聲響。
此時,任何一個□□都足以擊碎人們脆弱的神經。
順天府大牢偏偏出了意外,兩個犯人突然越獄,不出意外的,被追上來的差役當場捕殺。
這兩個犯人是因傳謠入獄的,都是普通的小老百姓,而且是親兄弟,他們死前哭喊道:我娘快死啦,讓我們回去看一眼!
他們沒這個機會了,但是這番話不過兩個時辰,就在京城傳得沸沸揚揚。
很快,順天府又聚集起百十號人,不同的是,他們這次直接砸了衙門!
第53章
大約是老百姓太剽悍, 也可能是衙役們平日養尊處優慣了,惜命得緊, 一見來人不要命的架勢就成了軟腳蝦,一個比一個溜得快。
總之,等五城兵馬司數千官兵趕到時,順天府的大堂已被砸得稀爛,「清正廉明」的牌匾躺在地上,上面全是紛亂的大腳印子。
這夥人還想衝進大牢,好在牢門堅固, 壁壘森嚴, 他們砸了一陣子沒砸開,又見官兵殺到,這才收住手, 亂鬨鬨地四處逃竄。
這場亂子令承順帝無比恐慌, 京城立時執行更嚴厲的宵禁制度,天剛擦黑就有兵丁持燈來回巡查,但凡覺得某人形跡可疑,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抓到大牢里關起來再說。
嚴厲的舉措之下,京城看似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街面上討飯的流民逐漸沒了蹤影,可城郊越聚越多,足有上千之眾。因宵禁, 施粥的大戶們撤掉了粥棚,雖說朝廷也設了施粥場,奈何人多粥少,就有些接續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