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他一介書生,端坐馬上,後面是鐵桶厚的城牆,前面是驍勇善戰的瓦剌鐵騎。
他用一副血肉身軀保住了大明浩浩萬里河山。
他將一腔熱血灑在了他熱愛的土地上。
他無愧於天地,是真正的英雄豪傑。
他說:「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他做到了,後世為人,誰不尊他一句,「于少保,好兒郎。」
司徒陌穿上披風,要去馬廄解馬繩,他在滿天白雪裡對我說:「少保一生忠君報國,不該落得無人收屍的地步,局勢不能挽回,但我必得前去替少保收拾骸骨,好好安葬。」
他又說:「此去若是不回,婉兒當要替我顧好三個孩子。」
說完翻身上馬,再無留戀,勒韁縱馬而去。
我站在府外目送他一騎絕塵,心中喟嘆,我的丈夫,乃是頂天立地的真正男兒郎,即便知道前去赴死,也去得從容,去得坦蕩。
得夫如此,夫復何求?
我得他真心相待,做他妻子,與他一同生兒育女,我怎可拋棄他而去?
從前沒有,今日不會,未來更是再無可能。
他活,我與他一同白首偕老。
他死,我將孩子撫養長大,再去黃泉會他,道一聲:「別來無恙?」
天順元年二月初二,龍抬頭。
我將三枚貼身存放的玉佩埋入西湖邊的山腳下。
我走了很遠的路,繞了很多圈,只是為了讓本就路痴的我,徹徹底底忘記埋玉之處。
我跪在泥土上,對著天地,對著北方,磕下三個響頭,與父母道別,與未來道別,我衝著朗朗乾坤盡情流淚,再見了,暖暖,從今天開始,世間便只得一個蘇婉柔。
第98章
天順元年二月十九日, 朱祁鈺病逝於西內。
原兵部侍郎司徒陌收斂于謙骸骨於原府邸內,並因此下獄。
一年後,奪門諸黨霍亂朝堂, 時局紛亂。
閣臣李賢以死上書,「陌革職許久, 久不聞朝事, 此番不過為收斂謙之骸骨, 陛下放其歸去,天下人稱道。」
此時朱祁鎮為國事所累, 也懊悔昔日大開殺戮,遂准奏。
天順二年二月初八,司徒陌出獄,攜于謙棺木回其故里,浙江省錢塘府, 後世稱之為杭州。
將于謙安葬在西湖邊的三台山麓。
下葬那日, 萬里晴空,空山鳥鳴,為一忠魂耳。
司徒陌與蘇婉柔, 攜三名子女,灑數杯美酒於墓前,告慰亡魂。
蘇婉柔親手在墓碑四周種下數株菊花, 取其高潔之意。
至此,一代忠臣良將,魂歸故里, 歷史長卷,自有後人評說。
第99章
錢塘府里的百姓都知道, 住在孩兒巷司徒府里的一對雙生兒,天性調皮,捉雞逗狗, 無一刻安寧。
男孩兒叫做司徒朝澤,女孩兒叫做司徒朝玉。
朝玉先生, 是姐姐, 朝澤後生, 是弟弟。
姐弟兩個出生在天順三年,上頭還有兩個十一歲的哥哥, 和一個五歲的姐姐。
朝澤天資聰穎,卻頗染了幾分紈絝,錢塘府里的貓狗都識得他,遇見他便遠遠地繞路跑了。
姐姐朝玉人如其名,不過四歲年紀, 已出落得花容月貌, 活脫脫一個美人胚子,只是日日跟著弟弟廝混,上屋揭瓦, 下地打架,無一不精通,無一不敢嘗試。
一日, 姐弟倆與知府大人的小兒子約架,將其打得鼻血長流,痛哭乾嚎, 回家在知府面前撒潑打滾,非要知府討回一個公道。
知府自然不敢,司徒陌從前乃是他的頂頭上司, 誰知司徒家的兩位祖宗,過了幾日,竟然將他後院養的幾隻生蛋的母雞拔光了羽毛。
幾隻光著膀子的母雞滿院子亂竄,場面著實驚人,知府大人做了一晚上的噩夢,第二日便登了司徒府的大門。
司徒陌已年過不惑,因著久不理俗事,望之清風道骨,不過三十出頭的身姿相貌。
他在正廳門口拱手相迎,「久不見賢弟,別來可無恙?」
知府大人寒暄一番,又將自家小兒帶到司徒陌跟前,狠狠叱罵了一通,大意便是小兒不懂事,招惹了司徒大人的一對雙生兒,被雙生兒略施懲罰,實乃咎由自取。
如今小兒已然知錯,但望司徒大人告知雙生兒,高抬貴手,再莫來懲戒,消受不起。
司徒陌表面淡淡,送走知府大人後回到後院,便四處尋那一對祖宗。
蘇婉柔見了,慌忙去攔,語言怨懟。
「他們不過才四歲年紀,你這是何苦呢?」
司徒陌怒道:「前幾日才有人來告狀,今日竟然連知府大人都親自前來,再不好好管教,只怕我司徒家世代家風,要敗壞在這兩人手中。」
蘇婉柔也已年過四十,卻膚色光滑,紅潤如玉,四肢勻稱,望之亭亭。
只是一隻孕肚卻十分明顯,她刻意穿了寬鬆的外衣,卻還掩不住即將臨盆的事實。
她只是站在原地多瞧了幾眼司徒陌,他便英雄氣短,嗓子都低了下去。
蘇婉柔道:「你這人,好生無賴,那時候你自己說得,洛兒是我們最後一個孩子,你卻食言而肥,日日纏著我,便多纏出這麼些來。」
司徒陌自知無理,新唐和公綽已到了考學的年紀,洛兒也開始學文斷字,蘇婉柔精力有限,再加上身懷六甲,更加顧此失彼,缺了對那對雙生兒的管教。
他用一副血肉身軀保住了大明浩浩萬里河山。
他將一腔熱血灑在了他熱愛的土地上。
他無愧於天地,是真正的英雄豪傑。
他說:「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他做到了,後世為人,誰不尊他一句,「于少保,好兒郎。」
司徒陌穿上披風,要去馬廄解馬繩,他在滿天白雪裡對我說:「少保一生忠君報國,不該落得無人收屍的地步,局勢不能挽回,但我必得前去替少保收拾骸骨,好好安葬。」
他又說:「此去若是不回,婉兒當要替我顧好三個孩子。」
說完翻身上馬,再無留戀,勒韁縱馬而去。
我站在府外目送他一騎絕塵,心中喟嘆,我的丈夫,乃是頂天立地的真正男兒郎,即便知道前去赴死,也去得從容,去得坦蕩。
得夫如此,夫復何求?
我得他真心相待,做他妻子,與他一同生兒育女,我怎可拋棄他而去?
從前沒有,今日不會,未來更是再無可能。
他活,我與他一同白首偕老。
他死,我將孩子撫養長大,再去黃泉會他,道一聲:「別來無恙?」
天順元年二月初二,龍抬頭。
我將三枚貼身存放的玉佩埋入西湖邊的山腳下。
我走了很遠的路,繞了很多圈,只是為了讓本就路痴的我,徹徹底底忘記埋玉之處。
我跪在泥土上,對著天地,對著北方,磕下三個響頭,與父母道別,與未來道別,我衝著朗朗乾坤盡情流淚,再見了,暖暖,從今天開始,世間便只得一個蘇婉柔。
第98章
天順元年二月十九日, 朱祁鈺病逝於西內。
原兵部侍郎司徒陌收斂于謙骸骨於原府邸內,並因此下獄。
一年後,奪門諸黨霍亂朝堂, 時局紛亂。
閣臣李賢以死上書,「陌革職許久, 久不聞朝事, 此番不過為收斂謙之骸骨, 陛下放其歸去,天下人稱道。」
此時朱祁鎮為國事所累, 也懊悔昔日大開殺戮,遂准奏。
天順二年二月初八,司徒陌出獄,攜于謙棺木回其故里,浙江省錢塘府, 後世稱之為杭州。
將于謙安葬在西湖邊的三台山麓。
下葬那日, 萬里晴空,空山鳥鳴,為一忠魂耳。
司徒陌與蘇婉柔, 攜三名子女,灑數杯美酒於墓前,告慰亡魂。
蘇婉柔親手在墓碑四周種下數株菊花, 取其高潔之意。
至此,一代忠臣良將,魂歸故里, 歷史長卷,自有後人評說。
第99章
錢塘府里的百姓都知道, 住在孩兒巷司徒府里的一對雙生兒,天性調皮,捉雞逗狗, 無一刻安寧。
男孩兒叫做司徒朝澤,女孩兒叫做司徒朝玉。
朝玉先生, 是姐姐, 朝澤後生, 是弟弟。
姐弟兩個出生在天順三年,上頭還有兩個十一歲的哥哥, 和一個五歲的姐姐。
朝澤天資聰穎,卻頗染了幾分紈絝,錢塘府里的貓狗都識得他,遇見他便遠遠地繞路跑了。
姐姐朝玉人如其名,不過四歲年紀, 已出落得花容月貌, 活脫脫一個美人胚子,只是日日跟著弟弟廝混,上屋揭瓦, 下地打架,無一不精通,無一不敢嘗試。
一日, 姐弟倆與知府大人的小兒子約架,將其打得鼻血長流,痛哭乾嚎, 回家在知府面前撒潑打滾,非要知府討回一個公道。
知府自然不敢,司徒陌從前乃是他的頂頭上司, 誰知司徒家的兩位祖宗,過了幾日,竟然將他後院養的幾隻生蛋的母雞拔光了羽毛。
幾隻光著膀子的母雞滿院子亂竄,場面著實驚人,知府大人做了一晚上的噩夢,第二日便登了司徒府的大門。
司徒陌已年過不惑,因著久不理俗事,望之清風道骨,不過三十出頭的身姿相貌。
他在正廳門口拱手相迎,「久不見賢弟,別來可無恙?」
知府大人寒暄一番,又將自家小兒帶到司徒陌跟前,狠狠叱罵了一通,大意便是小兒不懂事,招惹了司徒大人的一對雙生兒,被雙生兒略施懲罰,實乃咎由自取。
如今小兒已然知錯,但望司徒大人告知雙生兒,高抬貴手,再莫來懲戒,消受不起。
司徒陌表面淡淡,送走知府大人後回到後院,便四處尋那一對祖宗。
蘇婉柔見了,慌忙去攔,語言怨懟。
「他們不過才四歲年紀,你這是何苦呢?」
司徒陌怒道:「前幾日才有人來告狀,今日竟然連知府大人都親自前來,再不好好管教,只怕我司徒家世代家風,要敗壞在這兩人手中。」
蘇婉柔也已年過四十,卻膚色光滑,紅潤如玉,四肢勻稱,望之亭亭。
只是一隻孕肚卻十分明顯,她刻意穿了寬鬆的外衣,卻還掩不住即將臨盆的事實。
她只是站在原地多瞧了幾眼司徒陌,他便英雄氣短,嗓子都低了下去。
蘇婉柔道:「你這人,好生無賴,那時候你自己說得,洛兒是我們最後一個孩子,你卻食言而肥,日日纏著我,便多纏出這麼些來。」
司徒陌自知無理,新唐和公綽已到了考學的年紀,洛兒也開始學文斷字,蘇婉柔精力有限,再加上身懷六甲,更加顧此失彼,缺了對那對雙生兒的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