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可每天按時打卡當值,在工作中摸魚,又怎麼比得上名正言順的休假來得爽快呢?既然能夠做一條天天放假不用當值的鹹魚,那為什麼要工作,然後在工作中摸魚?
陳柔嘉完全沒想到景寒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她原本還擔心景寒手伸得太長、管得太寬,會因為父皇去世而滋生了野心,成為她親征的掣肘。
可如今看來,景寒根本就沒有野心,反倒是一心想著擺脫身上的負擔去過閒雲野鶴的生活。
呼出一口氣來,陳柔嘉搖了搖頭,低聲說道:「父皇去世後,朕再也沒有人可以依靠,若是可以,還是請閣下坐鎮朝中吧。」
景寒聞言深深看了陳柔嘉一眼,發現她說的不是客套話,也不是在試探,而是真心想留他在朝中,雖然心裡很是覺得安慰,卻也不免有些遺憾地搖了搖頭。
輕輕嘆息一聲,景寒毫不掩飾自己的遺憾之情,他有些無奈地說道:「好吧,如果這是你希望的,那我會留在朝堂,只要你有需要我幫忙的事情,我都會盡力想幫。」
終究不太甘心就這麼徹底被綁死,景寒想了想,又態度十分殷切地對陳柔嘉說道:「若是有一日,你不需要我的幫助了,可要記得通知我一聲,我正好辭官。」
景寒是真的遺憾極了,曾經有一個辭官歸隱、閒雲野鶴,成為鹹魚四處玩耍到處浪的機會擺在他面前,但他卻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面對不按套路出牌的景寒,陳柔嘉愣了愣,半晌後終於展顏露出了今天第一個、也是陳宣帝駕崩後的第一個微笑:「好的,朕記下了,若到了合適的時機,一定放您辭官歸隱。」
這一番交談下來,陳柔嘉對景寒的好感度又提升了不少,原本隱隱存在的防備和戒心也是打消了一大半,不再把景寒當做一個危險人物對待,而是將他視作了自己人。
其實,新帝陳柔嘉對景寒的初始好感是不低的——雖然說,在這之前,她並沒有和景寒有太多接觸,甚至沒有正式會過面,只是隱隱約約知道有景寒這個人存在。
為什麼陳柔嘉對景寒的初始好感不低呢?這是因為:
一來,是景寒勸說陳宣帝不要再挑選嗣子,而是應該把目光放到她這個親生女兒身上——換句話說,陳柔嘉的這個皇位幾乎有一半的功勞屬於景寒。
二來,這五年來陳柔嘉曾不止一次的見過陳宣帝為朝堂上的事情憂慮煩心,苦惱到吃不下飯、半夜都睡不著覺,看得陳柔嘉也跟著焦慮擔憂了起來。
但是,那些讓陳宣帝頭痛的麻煩事大多都奇蹟般地在數日後莫名其妙、不知所謂地被人解決掉了,事情解決後,陳宣帝不再煩憂,心情重新變得暢快放鬆起來,陳柔嘉也跟著鬆了一口氣。
如果說,以前的陳柔嘉不知道陳宣帝那些煩心事是怎麼解決的,不知道他為什麼那麼快就由憂轉喜,那在陳宣帝臨死前囑託她一番以後,她哪裡還能不知道這其中的緣由?
陳柔嘉知曉景寒的存在後,便恍然醒悟,這五年來景寒暗中幫了她父皇做了許多事情,解決了許多麻煩,正是因為有景寒的存在,陳宣帝才那麼有底氣的推她成為皇太女。
這五年裡景寒究竟在暗中為父皇做了多少事,陳柔嘉根本用不著費心去回憶,就能數出一大串來,景寒對她父皇的這份恩情,即使陳宣帝已經故去,陳柔嘉也是要為父皇記住的。
以上的這種種緣由,都是陳柔嘉無比的感激景寒的地方。
景寒不僅對陳宣帝和陳柔嘉有大恩,而且他還半點野心都沒有,對景寒這樣能力出眾、沒有野心的外援,陳柔嘉好感不高那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在陳宣帝靈前上了柱香,和他做過最後的告別後,景寒就離開了皇宮。
想來,短時間內,他不會再被陳柔嘉喚進皇宮,甚至因為陳柔嘉過於能幹,他可能以後都不必再進皇宮,為朝堂之事奔波盡力了。
陳宣帝的葬禮過後,依循先帝遺詔登基為帝的陳柔嘉很快就掌握住了局面,她壓制住了反對派,也穩住了大力支持她繼位但還沒得到福利回報的宗室,已經是穩穩地坐穩了皇位。
陳柔嘉繼位後,不僅很快穩住了局勢,而且她對於朝堂上的政務也上手得很快,顯然早在她還是皇太女的時候,先帝就有意鍛鍊她這方面的能力。
陳柔嘉這般能幹,景寒在確定她真的不需要自己的幫助後,無法辭官只能繼續當社畜的他選擇了明目張胆的摸魚——
景寒利用那些被他抓住把柄、不得不受限於他的官員,走後門把自己從吏部調到了禮部。
沒錯,就是從主管官員任免、考課、升降、調動,權利極大、無比重要的六部重部吏部調到了主管禮樂、祭祀、封建、學校貢舉之法的清閒邊緣部門禮部。
不論是工作量還是權限大小,吏部都遠遠勝過禮部不止一籌,吏部是舉足輕重、事關國家大事的重大部門,而禮部卻是打醬油的小透明,沒什麼人會關注禮部。
雖然吏部、禮部同為六部之一,但兩者的分量卻不可同日而語,一般人只有削尖腦袋往吏部鑽的,極少有人主動從吏部調往禮部,因為這樣干一點好處都沒有。
對旁人來說,從吏部到禮部權力大大削減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可對景寒來說,調到禮部享清閒那就是最大的好處,別人拿權力再大、地位再高的官位來跟他換他都不換。
陳柔嘉完全沒想到景寒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她原本還擔心景寒手伸得太長、管得太寬,會因為父皇去世而滋生了野心,成為她親征的掣肘。
可如今看來,景寒根本就沒有野心,反倒是一心想著擺脫身上的負擔去過閒雲野鶴的生活。
呼出一口氣來,陳柔嘉搖了搖頭,低聲說道:「父皇去世後,朕再也沒有人可以依靠,若是可以,還是請閣下坐鎮朝中吧。」
景寒聞言深深看了陳柔嘉一眼,發現她說的不是客套話,也不是在試探,而是真心想留他在朝中,雖然心裡很是覺得安慰,卻也不免有些遺憾地搖了搖頭。
輕輕嘆息一聲,景寒毫不掩飾自己的遺憾之情,他有些無奈地說道:「好吧,如果這是你希望的,那我會留在朝堂,只要你有需要我幫忙的事情,我都會盡力想幫。」
終究不太甘心就這麼徹底被綁死,景寒想了想,又態度十分殷切地對陳柔嘉說道:「若是有一日,你不需要我的幫助了,可要記得通知我一聲,我正好辭官。」
景寒是真的遺憾極了,曾經有一個辭官歸隱、閒雲野鶴,成為鹹魚四處玩耍到處浪的機會擺在他面前,但他卻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面對不按套路出牌的景寒,陳柔嘉愣了愣,半晌後終於展顏露出了今天第一個、也是陳宣帝駕崩後的第一個微笑:「好的,朕記下了,若到了合適的時機,一定放您辭官歸隱。」
這一番交談下來,陳柔嘉對景寒的好感度又提升了不少,原本隱隱存在的防備和戒心也是打消了一大半,不再把景寒當做一個危險人物對待,而是將他視作了自己人。
其實,新帝陳柔嘉對景寒的初始好感是不低的——雖然說,在這之前,她並沒有和景寒有太多接觸,甚至沒有正式會過面,只是隱隱約約知道有景寒這個人存在。
為什麼陳柔嘉對景寒的初始好感不低呢?這是因為:
一來,是景寒勸說陳宣帝不要再挑選嗣子,而是應該把目光放到她這個親生女兒身上——換句話說,陳柔嘉的這個皇位幾乎有一半的功勞屬於景寒。
二來,這五年來陳柔嘉曾不止一次的見過陳宣帝為朝堂上的事情憂慮煩心,苦惱到吃不下飯、半夜都睡不著覺,看得陳柔嘉也跟著焦慮擔憂了起來。
但是,那些讓陳宣帝頭痛的麻煩事大多都奇蹟般地在數日後莫名其妙、不知所謂地被人解決掉了,事情解決後,陳宣帝不再煩憂,心情重新變得暢快放鬆起來,陳柔嘉也跟著鬆了一口氣。
如果說,以前的陳柔嘉不知道陳宣帝那些煩心事是怎麼解決的,不知道他為什麼那麼快就由憂轉喜,那在陳宣帝臨死前囑託她一番以後,她哪裡還能不知道這其中的緣由?
陳柔嘉知曉景寒的存在後,便恍然醒悟,這五年來景寒暗中幫了她父皇做了許多事情,解決了許多麻煩,正是因為有景寒的存在,陳宣帝才那麼有底氣的推她成為皇太女。
這五年裡景寒究竟在暗中為父皇做了多少事,陳柔嘉根本用不著費心去回憶,就能數出一大串來,景寒對她父皇的這份恩情,即使陳宣帝已經故去,陳柔嘉也是要為父皇記住的。
以上的這種種緣由,都是陳柔嘉無比的感激景寒的地方。
景寒不僅對陳宣帝和陳柔嘉有大恩,而且他還半點野心都沒有,對景寒這樣能力出眾、沒有野心的外援,陳柔嘉好感不高那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在陳宣帝靈前上了柱香,和他做過最後的告別後,景寒就離開了皇宮。
想來,短時間內,他不會再被陳柔嘉喚進皇宮,甚至因為陳柔嘉過於能幹,他可能以後都不必再進皇宮,為朝堂之事奔波盡力了。
陳宣帝的葬禮過後,依循先帝遺詔登基為帝的陳柔嘉很快就掌握住了局面,她壓制住了反對派,也穩住了大力支持她繼位但還沒得到福利回報的宗室,已經是穩穩地坐穩了皇位。
陳柔嘉繼位後,不僅很快穩住了局勢,而且她對於朝堂上的政務也上手得很快,顯然早在她還是皇太女的時候,先帝就有意鍛鍊她這方面的能力。
陳柔嘉這般能幹,景寒在確定她真的不需要自己的幫助後,無法辭官只能繼續當社畜的他選擇了明目張胆的摸魚——
景寒利用那些被他抓住把柄、不得不受限於他的官員,走後門把自己從吏部調到了禮部。
沒錯,就是從主管官員任免、考課、升降、調動,權利極大、無比重要的六部重部吏部調到了主管禮樂、祭祀、封建、學校貢舉之法的清閒邊緣部門禮部。
不論是工作量還是權限大小,吏部都遠遠勝過禮部不止一籌,吏部是舉足輕重、事關國家大事的重大部門,而禮部卻是打醬油的小透明,沒什麼人會關注禮部。
雖然吏部、禮部同為六部之一,但兩者的分量卻不可同日而語,一般人只有削尖腦袋往吏部鑽的,極少有人主動從吏部調往禮部,因為這樣干一點好處都沒有。
對旁人來說,從吏部到禮部權力大大削減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可對景寒來說,調到禮部享清閒那就是最大的好處,別人拿權力再大、地位再高的官位來跟他換他都不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