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雖然清楚自己活不了幾年了,可陳宣帝還是想儘量多活幾天,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當然要好好保重身體,不能輕忽大意,以免還沒將柔嘉送上皇位,他自己就先去見了閻王。
還有,陳宣帝不急著去御書房,特意空置一段時間再去見進宮求見的重臣和宗親,就是在給他們反應的時間,讓對這事有疑慮的人一起進宮,一次性把話說清楚。
他可沒有那麼多時間和功夫浪費在和百官、宗親爭論辯駁上,把人召集齊了,把端王、陳琅謀逆的事情一次性說清楚得了,能一次解決幹嘛要分多次。
至於空置出這麼一大塊時間,那些宗親和百官會不會串聯在一處……陳宣帝冷笑一聲,就是要他們串聯,要他們暗地裡做小動作。
這樣才能一網打盡不是!
打虎不死、反受其害,斬草要除根,這些道理陳宣帝不只是會念,他同樣也會做,也狠得下心去做。
但凡和端王有牽連的人,無論是宗親還是朝中官員,他這次都要清掃個乾乾淨淨,不留半個端王的人留在朝堂,讓他們成為柔嘉繼位的隱患。
就這樣,陳宣帝回到紫宸宮休息,他宣了太醫院新上任的案首診脈,喝了養神湯和解毒的湯藥,就舒舒服服地在宮女、內侍們的服侍下睡下了。
而那些聽聞端王府被圍,急急忙忙趕進宮來求見的朝中大臣和陳氏宗親,則被陳宣帝命人帶去了御書房等候,等他休息好了,自然會接見他們。
那一干人等就被陳宣帝撂在了御書房,他暫時不打算理會那些為端王一事進宮的大臣。
宮中伺候的宮人哪個不擅長見風使舵、揣摩上位者的心意,尤其是在御書房伺候的宮人,更是個個玲瓏心竅,在敏銳地察覺到陳宣帝的態度後,也跟著變了態度。
端王府被禁軍圍困後,一波波朝中重臣、皇室宗親進宮求見陳宣帝。
可這些往日在宮中也極有臉面的人進到御書房後,不僅遲遲沒有被陳宣帝宣見,就連一杯熱茶都沒有給他們奉上,就好像往日裡對他們拍馬溜須的宮人全不見了似的。
進宮求見陳宣帝的大臣從中午等到了落日黃昏,不知道多少人是沒吃午飯就趕進宮的,他們就那麼又餓又渴地生生干坐了整整一下午,當真是備受折磨。
求見陳宣帝、被引到御書房的眾多大臣宗親都有些隱隱後悔,後悔自己聽聞端王府被圍,不知道陳宣帝的態度就貿貿然進宮求見。
可他們此時後悔已經晚了,陳宣帝固然把他們撂在御書房不管,不鬆口接見他們,可他們也不敢掉頭離開啊!
因為陳宣帝並沒有明確地說今天不見他們,讓他們先行離宮、改日再來。
要是他們敢不經陳宣帝同意就掉頭離開皇宮,那事情就鬧得更糟了,也越發說不清道理:
怎麼,你自己跑進宮求見皇帝,皇帝讓你去御書房等著,然後你就因為不想等了,所以也不跟皇帝說一聲,就自己離開宮殿回家去——
這叫個什麼事?真要有哪個傻大膽的重臣宗親敢這麼幹,那他被冠上個藐視君上的罪名都是輕的。
和御書房裡又餓又渴,干坐了一下午腿都快要坐麻的苦逼大陳們不一樣,陳宣帝就過得愜意多了。
他睡醒後,沒急著去御書房,而是先享用御膳,在吃飽喝足後,他才拖著悠閒愜意、自在隨意的腳步踏進御書房,然後施施然地和御書房中乾等了一下午的眾人打了個招呼。
「諸位愛卿,讓你們久等了。」陳宣帝於上首的明黃龍椅上坐下,一臉笑眯眯地問候堂中之人,「朕今日事務繁多,是以來得晚了些,讓諸位愛卿久候了。」
陳宣帝微微一笑,環視了御書房中滿滿當當的大臣宗親們一眼,表現得十分自然,好像他根本沒有故意晾著堂中一群人一下午,沒有故意為難人一樣。
「諸位愛卿不會怨怪朕來得太晚吧?」陳宣帝笑吟吟地問著殿中等候的人。
御書房裡枯坐了一下午的大臣、宗親們這個時候難道還敢跟陳宣帝抱怨說自己等得太久,又餓又渴嗎?
他們當然不敢!就算心裡真的埋怨陳宣帝故意折騰人,這些情緒也都深深埋在心底,不敢表露出來半分。
所以面對陳宣帝拉仇恨的詢問,他們只能連連否認。
說自己絕沒有怨怪之意,陛下事務繁忙、日理萬機,一時抽不出時間見他們是正常的,他們多等一會兒又算什麼呢,怎麼能因此怨怪陛下云云。
陳宣帝冷眼看了半晌他們的笑話,聽了半天他們言不由衷的辯解、奉承後,才勾了勾唇,眼底露出幾分譏諷之色來,打住了這個話題,把這件事情揭了過去。
用帕子捂住唇低咳了兩聲,陳宣帝掩去眼中的嘲諷,恢復到一貫的溫雅敦厚,淡淡笑著,語氣溫和地問道:「不知諸位愛卿一同進宮來求見朕,是有何要事啊?」
御書房中枯坐一下午的朝中大臣和皇室宗親們相視幾眼,不由面面相覷:陳宣帝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非要他們親口把來意說出來不可了。
其實進宮受到冷待後,這些大臣宗親們就已經醒悟過來,端王一事怕是大有忌諱,若非如此,陳宣帝對不可能突然對自己一向信重的嫡親弟弟動手,也不會用這樣的態度對待他們。
當然了,雖然知道端王一事大有忌諱,可那些和端王有著利益瓜葛、有著種種牽絆的人,明知道陳宣帝要對端王下手,卻還是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向陳宣帝求情。
還有,陳宣帝不急著去御書房,特意空置一段時間再去見進宮求見的重臣和宗親,就是在給他們反應的時間,讓對這事有疑慮的人一起進宮,一次性把話說清楚。
他可沒有那麼多時間和功夫浪費在和百官、宗親爭論辯駁上,把人召集齊了,把端王、陳琅謀逆的事情一次性說清楚得了,能一次解決幹嘛要分多次。
至於空置出這麼一大塊時間,那些宗親和百官會不會串聯在一處……陳宣帝冷笑一聲,就是要他們串聯,要他們暗地裡做小動作。
這樣才能一網打盡不是!
打虎不死、反受其害,斬草要除根,這些道理陳宣帝不只是會念,他同樣也會做,也狠得下心去做。
但凡和端王有牽連的人,無論是宗親還是朝中官員,他這次都要清掃個乾乾淨淨,不留半個端王的人留在朝堂,讓他們成為柔嘉繼位的隱患。
就這樣,陳宣帝回到紫宸宮休息,他宣了太醫院新上任的案首診脈,喝了養神湯和解毒的湯藥,就舒舒服服地在宮女、內侍們的服侍下睡下了。
而那些聽聞端王府被圍,急急忙忙趕進宮來求見的朝中大臣和陳氏宗親,則被陳宣帝命人帶去了御書房等候,等他休息好了,自然會接見他們。
那一干人等就被陳宣帝撂在了御書房,他暫時不打算理會那些為端王一事進宮的大臣。
宮中伺候的宮人哪個不擅長見風使舵、揣摩上位者的心意,尤其是在御書房伺候的宮人,更是個個玲瓏心竅,在敏銳地察覺到陳宣帝的態度後,也跟著變了態度。
端王府被禁軍圍困後,一波波朝中重臣、皇室宗親進宮求見陳宣帝。
可這些往日在宮中也極有臉面的人進到御書房後,不僅遲遲沒有被陳宣帝宣見,就連一杯熱茶都沒有給他們奉上,就好像往日裡對他們拍馬溜須的宮人全不見了似的。
進宮求見陳宣帝的大臣從中午等到了落日黃昏,不知道多少人是沒吃午飯就趕進宮的,他們就那麼又餓又渴地生生干坐了整整一下午,當真是備受折磨。
求見陳宣帝、被引到御書房的眾多大臣宗親都有些隱隱後悔,後悔自己聽聞端王府被圍,不知道陳宣帝的態度就貿貿然進宮求見。
可他們此時後悔已經晚了,陳宣帝固然把他們撂在御書房不管,不鬆口接見他們,可他們也不敢掉頭離開啊!
因為陳宣帝並沒有明確地說今天不見他們,讓他們先行離宮、改日再來。
要是他們敢不經陳宣帝同意就掉頭離開皇宮,那事情就鬧得更糟了,也越發說不清道理:
怎麼,你自己跑進宮求見皇帝,皇帝讓你去御書房等著,然後你就因為不想等了,所以也不跟皇帝說一聲,就自己離開宮殿回家去——
這叫個什麼事?真要有哪個傻大膽的重臣宗親敢這麼幹,那他被冠上個藐視君上的罪名都是輕的。
和御書房裡又餓又渴,干坐了一下午腿都快要坐麻的苦逼大陳們不一樣,陳宣帝就過得愜意多了。
他睡醒後,沒急著去御書房,而是先享用御膳,在吃飽喝足後,他才拖著悠閒愜意、自在隨意的腳步踏進御書房,然後施施然地和御書房中乾等了一下午的眾人打了個招呼。
「諸位愛卿,讓你們久等了。」陳宣帝於上首的明黃龍椅上坐下,一臉笑眯眯地問候堂中之人,「朕今日事務繁多,是以來得晚了些,讓諸位愛卿久候了。」
陳宣帝微微一笑,環視了御書房中滿滿當當的大臣宗親們一眼,表現得十分自然,好像他根本沒有故意晾著堂中一群人一下午,沒有故意為難人一樣。
「諸位愛卿不會怨怪朕來得太晚吧?」陳宣帝笑吟吟地問著殿中等候的人。
御書房裡枯坐了一下午的大臣、宗親們這個時候難道還敢跟陳宣帝抱怨說自己等得太久,又餓又渴嗎?
他們當然不敢!就算心裡真的埋怨陳宣帝故意折騰人,這些情緒也都深深埋在心底,不敢表露出來半分。
所以面對陳宣帝拉仇恨的詢問,他們只能連連否認。
說自己絕沒有怨怪之意,陛下事務繁忙、日理萬機,一時抽不出時間見他們是正常的,他們多等一會兒又算什麼呢,怎麼能因此怨怪陛下云云。
陳宣帝冷眼看了半晌他們的笑話,聽了半天他們言不由衷的辯解、奉承後,才勾了勾唇,眼底露出幾分譏諷之色來,打住了這個話題,把這件事情揭了過去。
用帕子捂住唇低咳了兩聲,陳宣帝掩去眼中的嘲諷,恢復到一貫的溫雅敦厚,淡淡笑著,語氣溫和地問道:「不知諸位愛卿一同進宮來求見朕,是有何要事啊?」
御書房中枯坐一下午的朝中大臣和皇室宗親們相視幾眼,不由面面相覷:陳宣帝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非要他們親口把來意說出來不可了。
其實進宮受到冷待後,這些大臣宗親們就已經醒悟過來,端王一事怕是大有忌諱,若非如此,陳宣帝對不可能突然對自己一向信重的嫡親弟弟動手,也不會用這樣的態度對待他們。
當然了,雖然知道端王一事大有忌諱,可那些和端王有著利益瓜葛、有著種種牽絆的人,明知道陳宣帝要對端王下手,卻還是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向陳宣帝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