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頁
可是,隨著陳琅被殺、端王被圈的消息接連傳來,陳宣帝更是毫不客氣地帶著人直接衝進了慈恩宮,擺明了要對她這個太后動手,太后身上的氣息無端變得頹敗了許多。
與接到消息前的模樣相比,不過短短片刻時間,原本保養得易的太后竟無端蒼老了許多,再不見剛才的雍容華貴、典雅從容,反倒眉頭深鎖,眼底滿是痛惜。
「皇帝,你來了。」太后坐在上首,語氣平平地喚著,並沒有太多怨責憎恨的情緒,只是眼神複雜地看著緩步走進殿中的陳宣帝。
他們母子從來就不親密,以前太后稱呼陳宣帝是稱「太子」,如今是稱「皇帝」,從不像對端王那樣喚他的乳名、大名,母子倆說不出的生疏。
身材瘦削、身子骨秉弱的陳宣帝同樣眼神複雜地看了眼自己的母親,低頭用繡有龍紋的明黃帕子捂住嘴低咳了兩聲,淡淡應道:「是,朕來了。」
沒有回應太后夾雜著疑惑和詢問的眼神,一路從太廟趕回宮中,殺了陳琅又忙不迭前來慈恩宮的陳宣帝自顧自地找了個位置坐下,很懂得養生地讓自己先歇一歇。
太后深深皺起眉頭,看著陳宣帝如今這毫不客氣的舉動,越發疑惑到底是發生了什麼才讓他態度大變,不僅對陳琅、端王動手,甚至還有和她翻臉的意思。
陳宣帝坐著歇腳,太后面色緊繃不主動開口,殿內登時陷入到一片寂靜中,哪怕殿中侍立的宮女、太監不少,護衛的侍衛擠滿了半個殿宇,室內依舊是一片靜默,半點聲響也沒有。
歇了半晌後,陳宣帝總算覺得緩了過來,他抬頭看向高坐上首,勉強維持著最後一絲體面的太后,緩緩說道:「您看向我眼神中帶著憤怒和疑惑。」
嘴角微挑,陳宣帝眼底透出冷厲冰冷的譏誚來:「可朕想不明白,您憑什麼憤怒,又再疑惑什麼——既然陳琅敢向朕下毒,那您早該想到事情敗落後朕的反應。」
「什麼?」太后被細細修過的柳葉細眉死死蹙緊,她有些沒聽懂陳宣帝在說些什麼,「你說琅兒他對你下毒,這怎麼可能?琅兒一向純孝,怎麼可能做出這種事情來。」
陳宣帝抬眸看了眼太后,見她當真是一臉訝異不信、愕然驚疑,眼底不由掠過一抹晦澀,他垂下眼瞼,淡淡說道:「陳琅對朕投毒,此事難道您半點不知?」
不等太后開口辯駁解釋什麼,陳宣帝已經繼續說了下去:「太后不是早就和端王說好,要推陳琅上位繼承大統嗎?想來您縱然知道陳琅下毒一事,也只會選擇冷眼旁觀吧。」
這下子太后是把陳宣帝的話聽了個清清楚楚,當下再也繃不住面上強做的淡然表情,露出愕然驚疑之色來,甚至都不知該如何接陳琅的話,竟張口結舌起來。
「不、不可能,這不可能!琅兒已經是你的嗣子,你也有意立他為太子,他何苦行此險招對你下毒?」太后連連搖頭,滿臉不信,「況且琅兒才十三歲,怎麼可能做出這種事來?」
太后根本就沒法相信陳琅投毒暗害陳宣帝的事情,他就差一道冊立太子的聖旨,就是板上釘釘的繼承人了,有必要下毒害陳宣帝嗎?他缺乏動手的理由和動機啊。
眼神越發涼薄漠然,陳宣帝冷笑一聲,毫不客氣地懟道:「陳琅年紀小,又一個人住在宮裡,是成不了事,可他背後不是還有宮外的端王做後盾嗎?」
提及端王,陳宣帝一臉的冷酷決然,冷笑道:「朕也想知道,朕的好弟弟是為什麼鬼迷心竅動了下毒害朕的心思,朕自問待他不薄,就是嗣子也是從他的兒子中選的。」
太后低頭嘆息了一聲,卻是啞口無言:陳宣帝對端王這個嫡親弟弟真的是沒話說,不僅對他榮寵至極,就連繼承大統的嗣子也是特意挑的他的兒子。
如果陳宣帝這樣對端王,端王還在背後指使陳琅下毒害他,那即使太后偏疼幼子,也著實說不出什麼反駁的話,端王此舉確實太過忘恩負義。
太后沒話說了,陳宣帝也沒心情和時間和太后多費唇舌,便淡淡道:「太后既和端王串聯,那就暫時待在慈恩宮中靜養吧,無事莫要再離殿出宮。」
「太后有閒暇的時候,可以念念經、抄抄書,也算是為父皇和柔嘉祈福。」
起身站了起來,深深看了一眼太后,陳宣帝轉身離開:「朕日後再來看望太后,您且放心在慈恩宮靜養,朕不會讓人虧待您的日常起居。」
自始至終,他沒有問太后為什麼要幫端王,也沒有追問太后究竟知不知道陳琅下毒害他的事——到這個時候,這已經不重要了。
而太后眼睜睜看著陳宣帝轉身離開,只閉上眼一臉疲憊痛苦地深深嘆了口氣,也沒有出言叫住他,和他解釋什麼。
其實,陳宣帝是真的誤會了太后。
她確實有和端王一起謀劃推舉陳琅做嗣子的事情,可天地良心,太后從來沒有想過要對陳宣帝下手,更完全不知道端王和陳琅下毒害他之事。
事情並不像陳宣帝所想的那樣——太后知道陳琅下毒害他,可因為陳琅是他們挑選出來的下一任帝王,所以冷眼旁觀放任陳宣帝身中劇毒。
不是這樣,真不是這樣,太后真的從沒想過要害他的性命,畢竟陳宣帝是她的親兒子。
而如今,陳宣帝殺了陳琅,對端王一系下手,還將她軟禁,太后經歷此番種種,已是心灰意冷,也懶得再多加解釋什麼了。
與接到消息前的模樣相比,不過短短片刻時間,原本保養得易的太后竟無端蒼老了許多,再不見剛才的雍容華貴、典雅從容,反倒眉頭深鎖,眼底滿是痛惜。
「皇帝,你來了。」太后坐在上首,語氣平平地喚著,並沒有太多怨責憎恨的情緒,只是眼神複雜地看著緩步走進殿中的陳宣帝。
他們母子從來就不親密,以前太后稱呼陳宣帝是稱「太子」,如今是稱「皇帝」,從不像對端王那樣喚他的乳名、大名,母子倆說不出的生疏。
身材瘦削、身子骨秉弱的陳宣帝同樣眼神複雜地看了眼自己的母親,低頭用繡有龍紋的明黃帕子捂住嘴低咳了兩聲,淡淡應道:「是,朕來了。」
沒有回應太后夾雜著疑惑和詢問的眼神,一路從太廟趕回宮中,殺了陳琅又忙不迭前來慈恩宮的陳宣帝自顧自地找了個位置坐下,很懂得養生地讓自己先歇一歇。
太后深深皺起眉頭,看著陳宣帝如今這毫不客氣的舉動,越發疑惑到底是發生了什麼才讓他態度大變,不僅對陳琅、端王動手,甚至還有和她翻臉的意思。
陳宣帝坐著歇腳,太后面色緊繃不主動開口,殿內登時陷入到一片寂靜中,哪怕殿中侍立的宮女、太監不少,護衛的侍衛擠滿了半個殿宇,室內依舊是一片靜默,半點聲響也沒有。
歇了半晌後,陳宣帝總算覺得緩了過來,他抬頭看向高坐上首,勉強維持著最後一絲體面的太后,緩緩說道:「您看向我眼神中帶著憤怒和疑惑。」
嘴角微挑,陳宣帝眼底透出冷厲冰冷的譏誚來:「可朕想不明白,您憑什麼憤怒,又再疑惑什麼——既然陳琅敢向朕下毒,那您早該想到事情敗落後朕的反應。」
「什麼?」太后被細細修過的柳葉細眉死死蹙緊,她有些沒聽懂陳宣帝在說些什麼,「你說琅兒他對你下毒,這怎麼可能?琅兒一向純孝,怎麼可能做出這種事情來。」
陳宣帝抬眸看了眼太后,見她當真是一臉訝異不信、愕然驚疑,眼底不由掠過一抹晦澀,他垂下眼瞼,淡淡說道:「陳琅對朕投毒,此事難道您半點不知?」
不等太后開口辯駁解釋什麼,陳宣帝已經繼續說了下去:「太后不是早就和端王說好,要推陳琅上位繼承大統嗎?想來您縱然知道陳琅下毒一事,也只會選擇冷眼旁觀吧。」
這下子太后是把陳宣帝的話聽了個清清楚楚,當下再也繃不住面上強做的淡然表情,露出愕然驚疑之色來,甚至都不知該如何接陳琅的話,竟張口結舌起來。
「不、不可能,這不可能!琅兒已經是你的嗣子,你也有意立他為太子,他何苦行此險招對你下毒?」太后連連搖頭,滿臉不信,「況且琅兒才十三歲,怎麼可能做出這種事來?」
太后根本就沒法相信陳琅投毒暗害陳宣帝的事情,他就差一道冊立太子的聖旨,就是板上釘釘的繼承人了,有必要下毒害陳宣帝嗎?他缺乏動手的理由和動機啊。
眼神越發涼薄漠然,陳宣帝冷笑一聲,毫不客氣地懟道:「陳琅年紀小,又一個人住在宮裡,是成不了事,可他背後不是還有宮外的端王做後盾嗎?」
提及端王,陳宣帝一臉的冷酷決然,冷笑道:「朕也想知道,朕的好弟弟是為什麼鬼迷心竅動了下毒害朕的心思,朕自問待他不薄,就是嗣子也是從他的兒子中選的。」
太后低頭嘆息了一聲,卻是啞口無言:陳宣帝對端王這個嫡親弟弟真的是沒話說,不僅對他榮寵至極,就連繼承大統的嗣子也是特意挑的他的兒子。
如果陳宣帝這樣對端王,端王還在背後指使陳琅下毒害他,那即使太后偏疼幼子,也著實說不出什麼反駁的話,端王此舉確實太過忘恩負義。
太后沒話說了,陳宣帝也沒心情和時間和太后多費唇舌,便淡淡道:「太后既和端王串聯,那就暫時待在慈恩宮中靜養吧,無事莫要再離殿出宮。」
「太后有閒暇的時候,可以念念經、抄抄書,也算是為父皇和柔嘉祈福。」
起身站了起來,深深看了一眼太后,陳宣帝轉身離開:「朕日後再來看望太后,您且放心在慈恩宮靜養,朕不會讓人虧待您的日常起居。」
自始至終,他沒有問太后為什麼要幫端王,也沒有追問太后究竟知不知道陳琅下毒害他的事——到這個時候,這已經不重要了。
而太后眼睜睜看著陳宣帝轉身離開,只閉上眼一臉疲憊痛苦地深深嘆了口氣,也沒有出言叫住他,和他解釋什麼。
其實,陳宣帝是真的誤會了太后。
她確實有和端王一起謀劃推舉陳琅做嗣子的事情,可天地良心,太后從來沒有想過要對陳宣帝下手,更完全不知道端王和陳琅下毒害他之事。
事情並不像陳宣帝所想的那樣——太后知道陳琅下毒害他,可因為陳琅是他們挑選出來的下一任帝王,所以冷眼旁觀放任陳宣帝身中劇毒。
不是這樣,真不是這樣,太后真的從沒想過要害他的性命,畢竟陳宣帝是她的親兒子。
而如今,陳宣帝殺了陳琅,對端王一系下手,還將她軟禁,太后經歷此番種種,已是心灰意冷,也懶得再多加解釋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