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宣帝從太廟啟程回宮後,很快就回到宮中,而此時距離他離開皇宮去往太廟,也只過去一天時間而已,陳琅還被軟禁在他所住的宮殿中,並沒有被放出來。

  陳琅被陳宣帝軟禁的事情是秘密進行的,太后並沒有發現此事,畢竟陳琅才被軟禁一天,而陳宣帝正巧離開皇宮去了太廟,她還以為陳宣帝是帶陳琅去太廟了。

  前些時候,陳宣帝曾在太后面前暗示過,說要立陳琅為太子,太后便以為此次陳宣帝去太廟是為了將此事告知列祖列宗,完全沒有起疑心,進而發現陳琅被軟禁的事情。

  回宮後,顧不得去跟太后問安,也沒有招見皇后妃嬪、唯一的女兒柔嘉公主,更沒有宣朝中大臣進宮,陳宣帝直接帶著人朝著陳琅所在的宮殿而去。

  等到被軟禁關押了一天,依舊保持冷靜,並沒有恐懼驚惶的陳琅被帶到陳宣帝面前來,陳宣帝只冷笑一聲,眼神晦暗地凝視了他一眼,便擺了擺手下令道:「給朕殺了他!」

  陳宣帝甚至沒有聽神態依舊從容淡定、毫無狼狽之色的陳琅辯解什麼,直接就下令讓隨侍兩旁的侍衛動手,將端王嫡次子、如今是他嗣子的陳琅當場斬殺。

  且不說陳琅是親手下毒害的兇手,他謀害帝王本就罪該萬死,就算日後查出來給他下毒的人不是陳琅,陳宣帝也不會留下陳琅這個嗣子。

  既然已經決定傾盡一切地送女兒柔嘉上位,那陳琅這個嗣子自然是留不得,要是留下陳琅這個嗣子,日後端王一脈怕是要不消停,要和柔嘉爭奪皇位繼承權。

  陳宣帝該狠心的時候不會狠不下心,也不會因為陳琅是他親侄子就下不了手、婆婆媽媽——陳琅還下毒害他了呢,他都忌諱猶豫個什麼。

  在離開太廟時,陳宣帝就已經下定了以絕後患的決心,他親弟弟端王、母親太后怎麼對付先不說,但陳琅這個已經有嗣子身份的侄子,他是絕對不會留的。

  自從發現自己被親侄子陳琅下毒暗害後,陳宣帝就對自己身邊跟隨伺候的人進行了一番大清洗,此時跟在他身邊的都是他的心腹,忠誠有保證。

  在陳宣帝下令後,他身邊隨侍的侍衛們拔出長劍,朝著被內侍壓著的陳琅而去,面容冷酷,神情漠然,毫不猶豫地遵循陳宣帝的命令,將陳琅斬殺當場。

  即使被陳宣帝發現自己投毒,被軟禁關押了一天但仍舊維持著冷靜從容的陳琅見到殺氣騰騰朝他走來的侍衛,當下是驚駭惶恐,被嚇得快要魂飛魄散。

  他再怎麼聰慧過人,機敏慧黠,也只是個十三歲的少年,此時他身邊沒有可用之人,沒有人保護他,面對陳宣帝的命令、持劍向他走來的侍衛,他根本無可反抗。

  毫無意外,手無寸鐵,還被餓了一天的陳琅被陳宣帝身邊的侍衛當場殺了,臨死前他眼底還滿是不解驚惶,不明白自己怎麼會死,怎麼就這樣被殺死了?

  明明陳宣帝查出他下毒害他,最為暴怒憤恨之時都沒有下令讓侍衛殺他,為什麼去了太廟一趟再回來,就毫不猶豫地命人將他殺死?

  這中間一定有哪裡出了問題,他不甘心……不甘心就這樣死掉啊……

  遠在雍州華林郡的景寒:啊~嚏~~

  陳琅才十三歲,武藝精妙不到哪裡去,沒什麼疑問地死在了侍衛手中,陳宣帝冷冷瞥了眼他倒下的屍體,冷聲道:「傳令下去,命禁軍包圍端王府,端王一干人不許有一個走脫。」

  陳琅雖已有嗣子身份,但他畢竟親手下毒害陳宣帝的罪魁禍首,趁著太后、端王等人沒反應過來,殺了也就殺了。

  可端王畢竟是朝中親王,手中權勢不小,就算陳宣帝也沒法一言不合直接下令將他殺了,只能先派人把端王府圍住,把他們先抓起來。

  只怕就連遠在雍州的景寒也沒想到,陳宣帝竟這般果決狠辣,直接殺了陳琅,將他這個天命主角扼殺於搖籃中。

  第176章 一生無子的帝王11

  陳宣帝下令讓禁軍將端王府圍困, 還要將端王府的全都圍困在府中不許走脫,那他這番動作的動靜可就大了,不可能再像殺陳琅時輕易瞞過太后、皇室宗親和滿朝文武。

  所以, 在下令讓禁軍圍困端王府後, 剛從太廟趕回宮的陳宣帝未做休憩, 緊接著就帶著人馬不停蹄地朝著太后所住的慈恩宮趕去:

  他要趁著太后反應過來之前,將在後宮沉浮數十載、掌握後宮大權的當朝太后軟禁,不給她聯合端王發動政變的機會, 也不給他們留下反抗的餘地!

  陳宣帝既然已經下定了決心要廢除陳琅的嗣子之位,打消端王、太后等人送陳琅上位的念頭,一力扶持女兒柔嘉成為繼承人, 那他就要萬無一失, 就要勝券在握。

  陳琅, 端王, 太后,他們全都是陳宣帝最先要解決的一批人,因為他們都想將他扯下皇位,送更符合他們心意的人選上位,而可想而知端王一系不可能願意讓柔嘉成為繼承人。

  就在陳宣帝帶著人朝慈恩宮趕去時, 以前是皇后、如今是太后,掌握後宮大權數十年、消息靈通的當朝太后布置在宮中的眼線也及時的將陳宣帝已經從太廟回來的消息稟告給了她知道。

  至於陳琅被陳宣帝下令處死一事, 因為這是發生在陳琅所居住的宮殿中的事情, 再加上陳宣帝有意封鎖消息,此事還沒有傳播開來。

  太后並不知道自己抱有殷殷期待的孫子已經死了, 他的屍體就躺倒在他居住了三年的宮殿當中, 長劍刺穿胸腹的傷口處流淌而出的鮮血尚未乾涸, 已無生機的身體尚且殘留些許餘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