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41章

  被稱之為青帝, 除了因為王淳之能讓人吃飽以外,王淳之還是史書上公認的最後一位中央集權的人。

  自他之後,內閣真正的三分, 各司其職, 眾多部門自行運轉, 就連最高領導人也難以壓制住所有的聲音。

  權利的分散,不容易讓某人一家獨大, 三方互相制約,讓國家的民生和治安也變得更加穩定。

  年輕的時候王淳之就曾說過,說他會看著它慢慢起來的。

  那個時候眾人還不明白他的意思。

  直到很多年以後, 他們已經白髮蒼蒼, 那個從年少就一直擋在他們面前的人腰杆依舊還挺立著。

  那個時候, 王淳之已經送走了自己爺爺奶奶, 甚至父母,兒女已經成家立業, 他也退下數年。

  但是人走茶涼這個真理並沒有適用在王淳之的身上, 忘川和謝小天他們心裡都明白,只要王淳之願意,他的地位就無人可以撼動。

  當同齡人已經頭生白髮,王淳之的身子骨依舊硬朗,和不少老夥計一同結伴去中原各地遊山玩水,並為天下人普及更多的農作物。

  只是相比起年輕的時候, 王淳之身側的一個身影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王沛良走了, 在他六十多歲的時候。

  這是他能夠逗留的極限了, 長到幾乎走完了整個人生。

  儘管知道王沛良沒有死,但謝小天心裡還是惆悵若失著,可惜王沛良這個好友只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一生功績, 終其一生,一個子嗣血脈也沒留下,甚至也沒有過繼,香火就那樣斷絕了。

  王沛良在臨走之前把長青託付給了王淳之,該安排的他已經安排妥當,接下來他要擔負起自己身上的另一重責任了。

  而王淳之身上的責任,還沒有完。

  儘管已經建國多年,但是心裡想要恢復帝制的人大有人在。

  儘管這會造成歷史的倒退,儘管這會引得社稷動盪,但是成功後的利益足以蒙蔽他們的雙眼。

  如果他離開的太早,只怕國家會發生動亂。

  這個國家由他們建立起來,他們自然有義務幫它站穩。

  「老王,你別幫我們兩個續命了。」已經年邁,鬚髮皆白的忘川拒絕王淳之道。

  他們很多人都活過了百歲,但是真的不適合再活下去了。

  「一個人活過百歲,那是稀罕事,但是一群人也能長壽,那肯定是有原因的,為了社稷安穩,也為了我們能偷懶歇歇,就讓我們自然的去吧,我相信他們也都是這樣想的,只是會苦了你而已……」

  說著,他抽出自己隨身攜帶了幾乎大半輩子的煙杆,從很久以前,他就不再抽菸續命了。

  很難想像,年少時誤入過歧途的他也能活那麼長時間,這輩子,親情、友情、愛情,都已經擁有並且圓滿,忘川心裡已經很知足了。

  這樣一來,人生沒有留下絲毫遺憾,死亡好像也不是那麼的難受,更別說還有王淳之這個投胎轉世的例子在,死亡所帶來的恐懼就更淡了。

  「這個東西,我就帶走了。」就當他們友誼的象徵。

  「是我做的過分了,謝謝你們這麼多年來對我的遷就。」王淳之對忘川感謝道。

  「那是因為我們知道你接下來的一個人還要走很久,想多陪陪你……。」忘川笑著道。

  但是陪伴終究只是陪伴,他們不能陪王淳之走到最後。

  因為世道不允許出現很多長壽的人,而他們,也真的活夠了,想去陪陪那些親人了。

  親眼目睹一個又一個至親和好友離世,那種滋味難以言喻,也是對還活著的人一種殘忍。

  忘川和秋水兩個人走了,手拉著手,生同床,死同穴。

  兩人的子孫在他們的靈堂前哭的撕心裂肺。

  見狀,王淳之不由攥緊了鄭琇瑩的手,眼中卻沒有多少傷感。

  人終有一死,忘川的離世就像是王沛良回家一樣,王淳之適應的很好。

  畢竟誰也無法保證死亡就一定是終結。

  但是心裡空落落的感覺並不好受。

  不知不覺間,王淳之的身邊只剩下鄭琇瑩一個人。

  兒女們已經子孫滿堂,雖然想對他們盡孝心,但是王淳之和鄭琇瑩兩人並不需要他們,只老兩口的住在一起,衣食住行,皆自給自足。

  一處宅院裡,王淳之在院子裡面播下蔬菜種子,只是眨眼間的功夫就收穫了一顆又一顆水靈靈的蔬菜。

  夫妻兩人相互扶持走過了百年,該知道的都已經知道了,鄭琇瑩在屋子裡面擼著長青笑道,「我還記得自己年輕那會最喜歡抱著你啃,以前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現在總算知道了。」

  因為王淳之有她想吃的所有菜,她這輩子絕對嫁給寶了。

  有空的時候,她偶爾也會詢問王淳之的真正來歷。

  知道王淳之是忘了喝孟婆湯,或是因為喝的不多,這才恢復了上輩子的記憶,鄭琇瑩的關注重點並沒有放在王淳之前世的成就上,而是放在王淳之的感情問題上。

  比如,王淳之上一輩子的妻子和她比怎麼樣。

  饒是王淳之已經年過百歲,也被鄭琇瑩這個問題給嚇出了一身的冷汗。

  但王淳之很快就反應過來,他上輩子有個屁的老婆啊。

  「那會每天都要為了生計奔波勞碌還要處理事務,比現在可忙多了,哪還有功夫成家立業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