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整個冬天,謝寧能吃能睡,還真又圓潤了些,他一長就胖臉,惹得周寂年都老捏他臉頰。

  《防洪總考略》經過翰林大學士們的修編,完善後開始批量發行,朝各州各府寄去了。

  ……

  這日早朝,周寂年又被點名了!

  慶元帝右上拿了一個十八子手持珠,隨意點了點,「周侍郎。」

  周寂年從朝官隊列出來,彎腰拱手道:「微臣在。」

  「私闖民宅,押民入刑,所謂何意?」慶元帝語氣平緩,聲音低沉。

  周寂年還未解釋呢,慶元帝喜怒無常,手持珠往左掌一砸,發出珠子碰撞的聲音,在安靜地朝堂清晰可聞。

  「剛入京半載,就有人彈劾到朕面前,年紀輕輕行事魯莽!」

  周寂年不慌不亂,任慶元帝一通罵,已經升任刑部侍郎的鄧仕強,剛參朝不久,則心裡直打突突。

  慶元帝罵了一通,發問:「你說!你要幹什麼?」

  「回皇上,所押之人乃前任戶部員外郎朱厚,微臣奏貼已寫,且已呈上,但聽皇上處置。」

  慶元帝問:「刑部。」

  刑部尚書瞥了一眼下屬鄧仕強,出列回答:「臣已核實,確實是朱厚,曾任戶部員外郎。」

  慶元帝脾氣大,「你一個戶部的,手都伸到刑部去了,怎麼?戶部容不下你了?」

  凡當人下屬的,哪有可能不挨訓?朱厚這事他必須得解決,且要連根拔起,挨一頓罵又何妨?

  周寂年:「臣知錯。」知錯不是知罪。

  慶元帝沉默了一會兒,朝堂又一片鴉雀無聲。

  大慶官律里,致仕的官員不許留在京城,除非後代優秀繼續入朝為官。大概是防止官官勾結,霍亂官員升職秩序。

  朱厚曾任小小一個員外郎,朝堂都不曾踏入,也敢藐視王法。

  慶元帝:「朱厚無召入京,剝去功名,驅出京城,朱氏一族永世不得入京。」

  「周寂年初入京城,先惹蜚語,再惹彈劾,讓百官憂心,乃至夜不思眠。」

  周寂年直接跪下了。

  蜚語也是別人中傷周寂年,彈劾也是別人紅眼病,『百官憂心』的帽子是不是太大了點?

  慶元帝接著說:「《防洪總考略》剛寫完,還這麼有精力,兼去內閣助夏正編撰《慶元大典》吧。」

  大太監一見慶元帝抬手,馬上扯著嗓子喊:「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臣領命。」周寂年磕頭。

  夏正是內閣首輔,才學高好直言,堪稱慶元第一大學士。文學工作很是費腦費精力,但是能結識夏正,又解決了朱厚,周寂年覺得因禍得了福。

  待慶元帝離開大殿,周寂年才起身,除了鄧仕強和郭韜,過來扶他,黃敦義也站在了他面前。

  到底是先挨了批評,再給分配的工作,怎麼看都讓人覺得慶元帝不喜周寂年,像是在懲罰他。

  黃敦義眼神複雜,周寂年卻看懂了,有惜才,有無能為力,有善意……

  「斂翼待時。」黃敦義丟下一句話,越過周寂年出了大殿。

  周寂年對著黃敦義的背影作揖,「晚輩謹記。」

  這是命運的神奇之處,上一世周寂年止步舉人,這一世依然止步舉人。上一世黃敦義對他有知遇之恩,這一世看來也是。

  一直下了百步階,有一個小太監一直看著周寂年,等周寂年看回去,他打了個手勢。

  這小太監是大太監跟前人,周寂年記得。

  「皇上批評的是,周某確實有失穩妥。二位兄長,我去行個方便,晚上我府上詳敘。」周寂年和郭韜、鄧仕強分別。

  跟著小太監一路去了御書房,周寂年一見到慶元帝,馬上要跪告罪。

  「免。」慶元帝抬了抬手。

  周寂年只好站著,弓著腰,態度良好,毫無怨言的樣子。

  「說吧,朱厚怎麼回事?」

  周寂年忍不住抬頭,悲憤發言:「臣入仕前與朱厚同是清水鎮人,不知哪裡得罪了他,竟然要毀了臣堂堂大男人的尊嚴,臣實在是忍不下這口氣!」

  「哈哈哈……」慶元帝忍不住笑了,看周寂年的眼神竟然有些慈祥之意。

  慶元帝一接到彈劾奏貼,馬上就派人查了,原來朱厚回鄉不安心養老,籠絡地方秀才爺,那會兒還是案首的周寂年不與之為伍,結下了梁子。

  做皇帝的最恨官員拉幫結派,自然容不下朱厚。

  周寂年垂眉,表情依舊不忿。

  慶元帝笑夠了,拿手遠遠指了指周寂年,「男兒有氣概,但行事幼稚,得磨鍊。」

  「是。」周寂年收起不忿,恭恭敬敬。

  慶元帝攥了攥手持珠,語氣平緩而鄭重其事,「春後祭祀大禮,朕已著老四代□□,你身在戶部,若有鋪張速來報,萬勿縱其行事也。」

  老四就是四皇子,周寂年知道,這次的祭祀大禮之後,他就會是慶元帝心中下一任皇帝。

  高高在上,權力滔天的慶元帝,此時就像一個慈祥的老父親,給兒四皇子操碎了心,恨不得將所有將能之才配去給他。

  於周寂年而言,也是好事,取內閣做出點成績來,堵了悠悠眾口。於是他跪了下去,叩首,「臣定不辱使命。」

  慶元帝點了點頭,對大太監抬了抬手。

  「周大人快請起。」大太監親自過去扶起周寂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