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如此險惡的人心又危險重重的環境下,她是如何熬過了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折磨,還依然保持著清醒。

  秦穗閉目養神,仍能察覺到知夏和姜琴音滿是憐惜的目光,無奈地睜開了眼睛。

  她沒有覺的苦,也沒有覺的疼,她現在很好。

  「知夏,紅豆糕。」怕知夏又對著她濕了眼睛,秦穗讓知夏忙起來。

  知夏去廚房忙活,姜琴音洗洗手,也跟著去幫忙。

  秦穗鬆了一口氣。

  作者有話要說:  二合一。

  第080章 .五穀

  香山論道如期舉行, 這一次, 不僅是小書生一家人跟著一行人上山, 臨河鎮的人聽說了小書生家中的客人是五輪的闡道之人,紛紛奔走相告, 在這一日, 臨河鎮的所有人集體出動, 就連縣長也帶著夫人和孩子跟在長公主的馬車後面,前往香山。

  尚未上山,香山腳下就已被擠得水泄不通。

  第一輪《五穀之道》開講,秦穗為最後一人,前十九人或作詩或寫文章來讚美五穀,這十九人能從眾位學子中脫穎而出, 便是他們文章和詩中的靈氣,讓人感受到闡道之人的濃烈感情, 同時, 又隱喻著朝廷。

  來聽道的人太多,無論山上還是山腳下,密密麻麻的全是人,他們都考慮到了香山難通馬車,或千里迢迢步行而來,或把馬車停在遠處。儘管如此,更多的人還是停在了山腳下,擠不上山。

  為了讓所有前來香山的人都能聽到闡道之人的話,從裡到外都安排了讀書人來進行傳誦。

  從距離闡道之人最近的傳誦第一人到香山腳下傳誦的最後一人, 歷時一個時辰。

  這十九個闡道之人為讓自己的心血讓來香山的所有人聽見,給予了傳誦人充足的時間,在文章與文章之間,會等上一兩個時辰。

  所謂五穀,他們做的文章皆在五篇以上。

  華麗,也算言之有物,三皇子他們也能靜下心來欣賞。

  在等待一個月後,輪到了秦穗來闡道。

  此時來香山的人已在馬車上吃住月余,疲憊不堪,傳頌之人的嗓音已見疲軟。

  秦穗坐在高台上,主持讓小和尚獻上筆墨,秦穗擺了擺手,十一皇子把筆墨從高台上的茶几上取下來,知夏緊跟著擺上酒心甜點和果酒,她是斷斷不會讓她家長公主在闡道的時候受委屈的。

  秦穗運轉無相功,讓聲音遍及香山的每個角落。

  她緩緩敘述她對《五穀之道》的理解,沒有文人墨士的咬文嚼字,沒有華麗的語言,也沒有任何富有情感的起伏,她語言樸實,語氣平淡,就是那沒有讀過書的老農也能聽的懂她的話。

  她能聽得見萬物的聲音,能看得見萬物的生命力,她知曉它們如何更好地生長。

  她將如何種地,如何治療植物病症,如何根據土壤選擇農作物,又如何開發農具來節省農田勞作。

  來香山的書生家中都有田,他們自己種田,或者家中父母兄弟種田。他們也曾向通過學習增加糧食產量卻不得法,如今聽到闡道之人的講述,紛紛奮筆疾書,記錄下來。

  他們種過田,能輕易地分辨出她不是在說空話,一字一句都是講究。

  秦穗的聲音遍及香山腳下的小鎮。

  小鎮中的老農戶聽著這些天上來音,讓兒子停下手頭活,使勁地聽。他種田靠經驗,之前一直疑惑為何同樣的漚肥用肥的法子,卻又是高產又時地產,現在聽了仙人的話才知道原因,仔細回憶一下高產和低產時他的疏忽,還真是這一回事。

  老農戶笑開了花,這下子他不用操心的睡不著了,只要他照著仙人的話漚肥施肥的時候再小心點,來年定是高產。

  如果他種的果樹也按照仙人的話嫁接,來年肯定也能買上一筆錢。即使嫁接失敗了也沒關係,大不了跟往年一年爛在山上,如果成功了,他三兒子娶媳婦的錢就有著落了。

  與老農與相同的心思的人很多,他們全都放下手上的活兒,跪在地上,聽仙人的教導。

  未曾真正熟悉長公主的小書生長大著嘴巴,震驚地看著高台上的長公主,自言自語道:「有生之年看見神跡了。」

  秦穗閉目,聆聽著萬物之生,把它們的話轉告世人。

  三皇子、十一皇子和知冬,三人一起掌筆,手上不停地記下秦穗說的話,小和尚也緊張地不停遞過來白紙,再把寫滿字的紙小心地收拾在一旁。他們寺廟為了生計,也在後山種了一大片地,農忙時候,不分大小老幼都會去田地里干農活,就是主持也不例外。他不是無知或富貴家的書呆子,他知曉她這些話的重要性。

  她說的這些話,比那乾旱時佛子的布雲施雨更重要,佛子只能解決一時災情,而她的話能讓農家生生世世受益,若能高產有餘糧,及時災荒也無需驚慌。

  顯然,來香山聽道之人,皆不是不知民間疾苦的酒囊飯袋,從最初的聽道時的疲憊到後面的認真,直至現在的誠懇跪拜,五穀之道的聖人已無異議。

  秦穗不吃不喝地講道了三日,才把與萬民最為息息相關的萬物之言傳達出來。

  香山之上,安靜無聲,他們輪流聽道書寫,唯恐錯聽一個字。

  秦穗闡道完成,被主持恭迎下台。

  月余的聽道,再加上這三日的高精力投入,來香山的讀書人疲累的合眼即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