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頁
幾隻大軍幾乎是同時到平陽城外,將這靠山而建的都城圍的水泄不通。
至於在數十里外、還有重兵的臨汾城,他們看都沒看,仿佛劉曜的十幾萬大軍,只是擺設,他們一點都不擔心劉曜和城中人裡應外合,將他們殲滅——只要劉曜敢出城來,他們就不帶怕的。
……
都城被圍,必要求之,然,如何救是個大問題,敵方兵力士氣太盛,不是他們這幾萬殘兵可比的。
就在劉曜和張賓苦思破局之法時,八月二十五日,一個讓他們不敢相信的消息傳來。
平陽陷落?
一時間,劉曜都驚呆了。
這怎麼會,這才被圍不到三天啊!
平陽是都城,城高糧足,還有數萬禁軍,無論如何,都不至於三天陷落啊!
但傳來消息的信使大哭,說是當時天色正暗,皇宮突然東、西、北三面一起走火,禁軍全力救火中,禁軍將軍阿都利帶兵沖入宮中救火時,以向陛下請罪為由,當場拿下陛下首級,開城門獻城投降,當時局面混亂,軍心盡失,不到一夜,城中百官、胡酋、盡數投降了。
就在劉曜痛苦大哭時,東邊也有人,對平陽失陷很是頭痛。
-
雲玩家吵成一團不提,而魏瑾一時間,也不知道這破城功勳,到底該算給誰了。
第281章 重大事項
占據平陽後,第一個大事不是論功行賞,而是滅火。
阿都利的一把火燒是燒的爽了,但河邊本就風大,古代又是木結構建築居多,一燒就是幾條街,搞的不好,整個城市都會付之一炬。
最簡單的方法大家都知道,拆一個防火帶出來,讓裡邊的燒完了,這火也算救下來了。
至於說城裡會死多少無辜什麼的,沒辦法,打仗不是請客吃飯。
上黨軍是第一個進城的——因為阿都利直接投降的這個部隊,這讓關中的胡酋雜兵們很是不滿,他們本想攻入城中,燒殺大賺一筆的。
好在姬川勸服了他們,上黨軍軍紀森嚴,所過之處秋毫無犯,你們撞上去,沒有好下場的,再說的,你都打到這了,到時順勢去洛陽見,我必會為你們向女帝邀功,到時還缺他們這點銀錢麼?
這話的最後一句特別有道理,胡酋們於是紛紛停歇下來,扯著姬川問可以得到多少賞賜。
而這時,北方冒充晉陽軍的鮮卑大軍們,也很不服氣,大龍就在眼前,卻讓別人偷了,那豈不是讓他們這次白來一場?
肖妃對此很是不悅,但她隨即反應過來,旁邊不遠的臨汾城中,不還有匈奴最後的抵抗軍麼?
劉曜這波功績還在!
那有什麼好說的,趁大家沒反應過來,撿這最後的湯喝啊。
……
劉曜還沒有從匈漢滅國的震驚里清醒過來,鮮卑大軍就已經軍臨城下,和來送信的使者幾乎是前後腳,這樣一來,就算他想隱瞞將士們都城陷落的消息也來不及了。
臨汾和平陽間隔極近,白日都可瞧見城郭,而黑夜之中,那沖天的大火濃煙,何人不可見?
加上大軍圍城,一時間,士氣低迷至極。
局勢至此,劉曜卻還想再掙扎一番,帶兵試圖衝出包圍——如今已是孤立無援,在城中或許還能堅持幾日,可一但都城的上黨士卒、關中胡人騰出手來,那就真是插翅難飛了。
一夜大戰下來,這波匈奴被打散,劉曜最後與親衛戰至十幾人,退到了汾河岸邊,最後孤注一擲,全體跳下汾河。
七八月,是汾河正最急的時候,拓拔六修著人對著河中人放了一波箭,看到血染江河後,便施施然地退走了,他還要去向肖姑娘邀功。
如今的他已經不是從前的他了,怎麼都想不到,自己當年逃亡幽州的舉動,反而成了兄弟里留下一命的,唉,看來他們拓拔家是消受不起姑娘了。
但無礙,看著也挺好。
………
平陽的後續消息很快匯總到洛陽。
那邊的匈奴五部、雜胡舊貴,都成了俘虜,拉到路上準備獻過來參加開國大典——這是滅國的基本程式,至於東晉,誰讓他自己獻的那麼快呢?
至於普通的平民,則要重親的清點戶籍、田地,在那邊下放新的管理和駐軍。
北方治下,胡漢雜居甚久,基層也基本摸索出一套獨特的管理辦法,在胡漢衝突時,知道怎麼調和,民族間的隔閡在距離拉近時,更能理解和熟悉,衝突多起源於物資的稀缺——有時為了一股水源、一個漚麻池、一隻雞,兩家人甚至兩個大姓家族都會衝突起來。
解決分爭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蛋糕做大,當水利豐足、物品豐盛之時人便不會為了一點小利輕易動到性命之爭。
當犯事的記錄會影響家庭的征役、稅收時,再做事,便會三思而後行。
……
關中胡酋們在姬川的帶領下基本看到了北方的治理方式,雖然對這種細緻管制很是不滿,但也不得不承認,征役稅負都遠比前朝少,而且的商路通暢後,他們家鄉的牛羊也能換來更多的粟米,並不會虧。
所以在姬川提議帶他們去洛陽覲見女帝時,大部份的胡酋都同意了,只是因著每人都不許帶超過十個護衛,一些小的酋長不願意去,他自然也不會強留。
於是上黨軍駐守平陽,鮮卑退回晉陽北方的草原,胡酋兵馬大部分退回關中,剩下的,就浩浩蕩蕩開啟了洛陽半月旅遊。
至於在數十里外、還有重兵的臨汾城,他們看都沒看,仿佛劉曜的十幾萬大軍,只是擺設,他們一點都不擔心劉曜和城中人裡應外合,將他們殲滅——只要劉曜敢出城來,他們就不帶怕的。
……
都城被圍,必要求之,然,如何救是個大問題,敵方兵力士氣太盛,不是他們這幾萬殘兵可比的。
就在劉曜和張賓苦思破局之法時,八月二十五日,一個讓他們不敢相信的消息傳來。
平陽陷落?
一時間,劉曜都驚呆了。
這怎麼會,這才被圍不到三天啊!
平陽是都城,城高糧足,還有數萬禁軍,無論如何,都不至於三天陷落啊!
但傳來消息的信使大哭,說是當時天色正暗,皇宮突然東、西、北三面一起走火,禁軍全力救火中,禁軍將軍阿都利帶兵沖入宮中救火時,以向陛下請罪為由,當場拿下陛下首級,開城門獻城投降,當時局面混亂,軍心盡失,不到一夜,城中百官、胡酋、盡數投降了。
就在劉曜痛苦大哭時,東邊也有人,對平陽失陷很是頭痛。
-
雲玩家吵成一團不提,而魏瑾一時間,也不知道這破城功勳,到底該算給誰了。
第281章 重大事項
占據平陽後,第一個大事不是論功行賞,而是滅火。
阿都利的一把火燒是燒的爽了,但河邊本就風大,古代又是木結構建築居多,一燒就是幾條街,搞的不好,整個城市都會付之一炬。
最簡單的方法大家都知道,拆一個防火帶出來,讓裡邊的燒完了,這火也算救下來了。
至於說城裡會死多少無辜什麼的,沒辦法,打仗不是請客吃飯。
上黨軍是第一個進城的——因為阿都利直接投降的這個部隊,這讓關中的胡酋雜兵們很是不滿,他們本想攻入城中,燒殺大賺一筆的。
好在姬川勸服了他們,上黨軍軍紀森嚴,所過之處秋毫無犯,你們撞上去,沒有好下場的,再說的,你都打到這了,到時順勢去洛陽見,我必會為你們向女帝邀功,到時還缺他們這點銀錢麼?
這話的最後一句特別有道理,胡酋們於是紛紛停歇下來,扯著姬川問可以得到多少賞賜。
而這時,北方冒充晉陽軍的鮮卑大軍們,也很不服氣,大龍就在眼前,卻讓別人偷了,那豈不是讓他們這次白來一場?
肖妃對此很是不悅,但她隨即反應過來,旁邊不遠的臨汾城中,不還有匈奴最後的抵抗軍麼?
劉曜這波功績還在!
那有什麼好說的,趁大家沒反應過來,撿這最後的湯喝啊。
……
劉曜還沒有從匈漢滅國的震驚里清醒過來,鮮卑大軍就已經軍臨城下,和來送信的使者幾乎是前後腳,這樣一來,就算他想隱瞞將士們都城陷落的消息也來不及了。
臨汾和平陽間隔極近,白日都可瞧見城郭,而黑夜之中,那沖天的大火濃煙,何人不可見?
加上大軍圍城,一時間,士氣低迷至極。
局勢至此,劉曜卻還想再掙扎一番,帶兵試圖衝出包圍——如今已是孤立無援,在城中或許還能堅持幾日,可一但都城的上黨士卒、關中胡人騰出手來,那就真是插翅難飛了。
一夜大戰下來,這波匈奴被打散,劉曜最後與親衛戰至十幾人,退到了汾河岸邊,最後孤注一擲,全體跳下汾河。
七八月,是汾河正最急的時候,拓拔六修著人對著河中人放了一波箭,看到血染江河後,便施施然地退走了,他還要去向肖姑娘邀功。
如今的他已經不是從前的他了,怎麼都想不到,自己當年逃亡幽州的舉動,反而成了兄弟里留下一命的,唉,看來他們拓拔家是消受不起姑娘了。
但無礙,看著也挺好。
………
平陽的後續消息很快匯總到洛陽。
那邊的匈奴五部、雜胡舊貴,都成了俘虜,拉到路上準備獻過來參加開國大典——這是滅國的基本程式,至於東晉,誰讓他自己獻的那麼快呢?
至於普通的平民,則要重親的清點戶籍、田地,在那邊下放新的管理和駐軍。
北方治下,胡漢雜居甚久,基層也基本摸索出一套獨特的管理辦法,在胡漢衝突時,知道怎麼調和,民族間的隔閡在距離拉近時,更能理解和熟悉,衝突多起源於物資的稀缺——有時為了一股水源、一個漚麻池、一隻雞,兩家人甚至兩個大姓家族都會衝突起來。
解決分爭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蛋糕做大,當水利豐足、物品豐盛之時人便不會為了一點小利輕易動到性命之爭。
當犯事的記錄會影響家庭的征役、稅收時,再做事,便會三思而後行。
……
關中胡酋們在姬川的帶領下基本看到了北方的治理方式,雖然對這種細緻管制很是不滿,但也不得不承認,征役稅負都遠比前朝少,而且的商路通暢後,他們家鄉的牛羊也能換來更多的粟米,並不會虧。
所以在姬川提議帶他們去洛陽覲見女帝時,大部份的胡酋都同意了,只是因著每人都不許帶超過十個護衛,一些小的酋長不願意去,他自然也不會強留。
於是上黨軍駐守平陽,鮮卑退回晉陽北方的草原,胡酋兵馬大部分退回關中,剩下的,就浩浩蕩蕩開啟了洛陽半月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