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頁
「嗯,麻煩你了。」魏瑾輕描淡寫地道。
單謙之有些無奈:「我做的都是丞相的工作了。」
「這不是天下皆知的事情麼?」魏瑾輕巧地微笑道,「如今這世上,誰人不知單謙之你治政之才蓋世,全因深愛於我,這才於微末時相伴相守,助我共創大業,而我卻久不願給你名分……」
單謙之搖頭:「風評被害,罷了,我去做資料了,你看了沒問題,便簽字蓋印吧。」
「好,夫人辛苦了。」說完,魏瑾看他的目光,便儘是深情與歡喜。
可惜單謙之淡定的像個石頭,並沒有一點感容的意思。
「話說,夫人,與我共創這盛世時,你便沒有一點觸動麼?」魏瑾微微嘆息,把眼裡的情義撤了下去。
單謙之凝視著那張廣闊的世界地圖,回想著這些年經手的戶稅數據變化,唇角不自覺地彎了彎:「盛世還早,你可莫要自滿。」
「那就拜託你督促了。」
-
過年的北方熱鬧非凡,厚厚的襖衣阻絕了嚴寒,花千樹,星如雨,元宵的燈會從老到少都會心心念念,各種表演聚會更是日日都有,小孩子們快樂地追逐在雪地里,沾了一身雪花後被家人罵上半天。
掃雪的大車隨時巡遊在主街,各大店鋪門前的厚布簾被掀了又掀,幾乎保不住鋪里的熱氣,只能在內室又加了一層的帘子,這才讓進鋪的客人不用跺腳搓手。
冬季是不適合做生意的,厚重的帘子會遮擋住光線,讓人不便挑選,但薊城列外。
這裡主街的商戶幾乎都有彩色的多格拼接玻璃,有些大鋪,甚至有三尺見方的大塊玻璃,明明淨淨地鑲嵌在窗戶上,光是這個玻璃,便能招來大量的客人。
崔淶趁著年節的時間,連續跳兩天的儺戲,快樂至極,整個人的精神好得的像十八九歲的少年。
這讓他的雙親很是困惑,但困惑之餘,也不忘記給他兄妹二人找找對象,如今崔家兩老已經不再介意他們倆嫁娶的門第了——只要是活的,能動的,其它的,他們喜歡就好,都已經佛了。
崔淶的要求就很高,在母親的反覆逼迫下,他說出喜歡的類型是能保護自己,給自己安全感的女將軍之類的,可惜這世上符合他要求的,一個邵君一個李秀都已經成親有孩子,並且對他毫無興趣。
另外一個看著有女將潛質的荀灌才十三歲,雖然這位姑娘對他很有興趣,但崔淶嫌棄人家太小,並不想約。
至於秀兒肝娘肖妃這些女中豪傑,崔淶甚至是整個崔家都是不敢的——畢竟死在她們手下的男人太多太多了。
而崔鳶表示不著急,她並不想懷孕生子然後耽擱自己正在上升期的事業,至少得遷都洛陽,平定關中西北再談這事。
甚至為了躲避逼婚,她初五剛過,就飛快騎馬回了洛陽,把壓力全丟給親哥,連荀姑娘都被她丟下了。
和她一起踏上回洛之路的,還有來自關中的索承與其家將,這個少年雖然才二十出頭,卻在冠軍大會上表現優越,他的父親索綝是長安縣令,這次過來,是代表著關中群豪的希望,前來向女帝示好。
如今的關中勢力複雜,北方是匈奴部,西邊是涼州張氏,而東邊隴右是麴氏與游氏兩大家族,南方盧水胡,而長安是他們索氏。
這些年,匈奴多次攻打長安,他們靠著涼州的義騎多番相助方才功成,但北宮涼將軍上次的修法大會裡,和涼州的使者一起來到薊城,然後便在女帝手下效力,讓他們最近和匈奴的鬥爭里過的很艱難。
關中如今是一起防著匈奴,只要匈奴一打過來,涼州、隴右,還有盧水胡都會一起出兵,或者攻其必救,或者正面迎敵,過著有一天是一天的日子。
但這日子並不好過,因著饑荒,各地匪類遍地,掠劫糧食,讓庶民無法安心耕作,整個關中百姓都在挨餓,無論胡漢,很多人為了生存逃往蜀地和涼州,可蜀地早就被氐人占據,在蜀道的好幾個關口設防,拒絕關中饑民入內。
至於涼州,雖有水草豐美,卻沒有多餘耕種之地,去那裡也是餓死路邊。
所以,在知道天下大部分都已經入女帝之手後,關中的豪強們自然也希望改變這種局面,入女帝治下。
只是他們心裡非常矛盾,關中生活雖然困難,可至少是自己當家作主,女帝卻治下,卻對官吏要求甚高,他們認為關中局面複雜,希望不要再動刀兵,最好直接保留他們的官職,這樣對大家都好……
崔鳶一邊安撫著這小年輕,一邊在路上思考著要如何應對這些關中人。
如今洛陽已經恢復了幾分元氣,橫跨河水的洛陽橋在火熱修築中,函谷關在手,拿下關中不難,難得是裡邊的數十萬饑民,一但開放關口,關中饑民必然叩關洛陽。
那樣的事情會對新生的洛陽造成大災,是絕對不能發生的。
要將饑民留在關中,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重修鄭國渠。
因為鄭國渠以多沙的涇水為水源,漢末戰亂中,沒有護渠官的年年組織清淤,水渠便淤積荒廢了。
曹魏時國力拮据,加上關中一直被諸葛丞相六出祁山之舉威脅,所以沒有修繕,而到晉室立國之時,又全力滅蜀滅吳,好不容易消化了魏蜀之地,晉武帝偏偏死了,且死前立了個白痴當皇帝,隨後便是八王之亂。
單謙之有些無奈:「我做的都是丞相的工作了。」
「這不是天下皆知的事情麼?」魏瑾輕巧地微笑道,「如今這世上,誰人不知單謙之你治政之才蓋世,全因深愛於我,這才於微末時相伴相守,助我共創大業,而我卻久不願給你名分……」
單謙之搖頭:「風評被害,罷了,我去做資料了,你看了沒問題,便簽字蓋印吧。」
「好,夫人辛苦了。」說完,魏瑾看他的目光,便儘是深情與歡喜。
可惜單謙之淡定的像個石頭,並沒有一點感容的意思。
「話說,夫人,與我共創這盛世時,你便沒有一點觸動麼?」魏瑾微微嘆息,把眼裡的情義撤了下去。
單謙之凝視著那張廣闊的世界地圖,回想著這些年經手的戶稅數據變化,唇角不自覺地彎了彎:「盛世還早,你可莫要自滿。」
「那就拜託你督促了。」
-
過年的北方熱鬧非凡,厚厚的襖衣阻絕了嚴寒,花千樹,星如雨,元宵的燈會從老到少都會心心念念,各種表演聚會更是日日都有,小孩子們快樂地追逐在雪地里,沾了一身雪花後被家人罵上半天。
掃雪的大車隨時巡遊在主街,各大店鋪門前的厚布簾被掀了又掀,幾乎保不住鋪里的熱氣,只能在內室又加了一層的帘子,這才讓進鋪的客人不用跺腳搓手。
冬季是不適合做生意的,厚重的帘子會遮擋住光線,讓人不便挑選,但薊城列外。
這裡主街的商戶幾乎都有彩色的多格拼接玻璃,有些大鋪,甚至有三尺見方的大塊玻璃,明明淨淨地鑲嵌在窗戶上,光是這個玻璃,便能招來大量的客人。
崔淶趁著年節的時間,連續跳兩天的儺戲,快樂至極,整個人的精神好得的像十八九歲的少年。
這讓他的雙親很是困惑,但困惑之餘,也不忘記給他兄妹二人找找對象,如今崔家兩老已經不再介意他們倆嫁娶的門第了——只要是活的,能動的,其它的,他們喜歡就好,都已經佛了。
崔淶的要求就很高,在母親的反覆逼迫下,他說出喜歡的類型是能保護自己,給自己安全感的女將軍之類的,可惜這世上符合他要求的,一個邵君一個李秀都已經成親有孩子,並且對他毫無興趣。
另外一個看著有女將潛質的荀灌才十三歲,雖然這位姑娘對他很有興趣,但崔淶嫌棄人家太小,並不想約。
至於秀兒肝娘肖妃這些女中豪傑,崔淶甚至是整個崔家都是不敢的——畢竟死在她們手下的男人太多太多了。
而崔鳶表示不著急,她並不想懷孕生子然後耽擱自己正在上升期的事業,至少得遷都洛陽,平定關中西北再談這事。
甚至為了躲避逼婚,她初五剛過,就飛快騎馬回了洛陽,把壓力全丟給親哥,連荀姑娘都被她丟下了。
和她一起踏上回洛之路的,還有來自關中的索承與其家將,這個少年雖然才二十出頭,卻在冠軍大會上表現優越,他的父親索綝是長安縣令,這次過來,是代表著關中群豪的希望,前來向女帝示好。
如今的關中勢力複雜,北方是匈奴部,西邊是涼州張氏,而東邊隴右是麴氏與游氏兩大家族,南方盧水胡,而長安是他們索氏。
這些年,匈奴多次攻打長安,他們靠著涼州的義騎多番相助方才功成,但北宮涼將軍上次的修法大會裡,和涼州的使者一起來到薊城,然後便在女帝手下效力,讓他們最近和匈奴的鬥爭里過的很艱難。
關中如今是一起防著匈奴,只要匈奴一打過來,涼州、隴右,還有盧水胡都會一起出兵,或者攻其必救,或者正面迎敵,過著有一天是一天的日子。
但這日子並不好過,因著饑荒,各地匪類遍地,掠劫糧食,讓庶民無法安心耕作,整個關中百姓都在挨餓,無論胡漢,很多人為了生存逃往蜀地和涼州,可蜀地早就被氐人占據,在蜀道的好幾個關口設防,拒絕關中饑民入內。
至於涼州,雖有水草豐美,卻沒有多餘耕種之地,去那裡也是餓死路邊。
所以,在知道天下大部分都已經入女帝之手後,關中的豪強們自然也希望改變這種局面,入女帝治下。
只是他們心裡非常矛盾,關中生活雖然困難,可至少是自己當家作主,女帝卻治下,卻對官吏要求甚高,他們認為關中局面複雜,希望不要再動刀兵,最好直接保留他們的官職,這樣對大家都好……
崔鳶一邊安撫著這小年輕,一邊在路上思考著要如何應對這些關中人。
如今洛陽已經恢復了幾分元氣,橫跨河水的洛陽橋在火熱修築中,函谷關在手,拿下關中不難,難得是裡邊的數十萬饑民,一但開放關口,關中饑民必然叩關洛陽。
那樣的事情會對新生的洛陽造成大災,是絕對不能發生的。
要將饑民留在關中,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重修鄭國渠。
因為鄭國渠以多沙的涇水為水源,漢末戰亂中,沒有護渠官的年年組織清淤,水渠便淤積荒廢了。
曹魏時國力拮据,加上關中一直被諸葛丞相六出祁山之舉威脅,所以沒有修繕,而到晉室立國之時,又全力滅蜀滅吳,好不容易消化了魏蜀之地,晉武帝偏偏死了,且死前立了個白痴當皇帝,隨後便是八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