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頁
太子卻也不看他,只是理了理衣袖施施然走到堂下,竟是忽然抬腳將八阿哥一腳踢倒在了地上。轉身上前一步跪倒,動作竟是太久不曾有過的一板一眼恭恭敬敬:“回皇阿瑪,兒臣知罪。”
這輕輕巧巧的四個字撂下來,卻幾乎叫朝堂上的官員們一個個幾乎驚得閃了腰——今兒這都是些什麼事?怎麼上來一個認罪一個,竟像是生怕不夠罰似的,連一個有話辯解的都沒有?就連他們這位恨不得誰碰誰倒霉的太子爺,居然都變成了旁人想參就參的軟柿子不成?
鬧到了這個份兒上,康熙竟反倒漸漸平靜了下來,也不開口,只是深深凝視著這個身心都已疏遠了太久的兒子。太子賣官的事,他其實早已知qíng——或是說太子根本就沒打算隱瞞過。這些年來,他看著昔日那個自己jīng心培養的孩子一步步按著自己的期望跌跌撞撞前行,也看著他跌倒、走歪,一次次艱難地回到原本的正途上去,卻又一次次的重新偏離了方向,終於與那條路的終點漸行漸遠。
明明——當年還會為了監國辦差而廢寢忘食,甚至生生熬壞了胃而不自知。還會虛心求教奮力上進,朝堂內外皆是一片jiāo口稱讚……究竟是什麼時候,竟不知不覺就成了這個樣子?
心中早已隱隱預料到了這個結果,時至今日卻也不覺著如何意外,只是仿佛空了一塊兒似的,堵得既心慌又難受。康熙居高臨下地望著堂下跪了一地的兒子,只覺著心口悶得厲害,卻也再沒心思多說什麼,只是極輕地嘆了一聲道:“國家國家,先是國,後是家。朕知道,在你們心裡頭,有太多的人怕都已忘了自個兒還是大清的臣子,只知道謀私利,徇私qíng,勾心鬥角地爭鬥個沒完沒了……”
聽著皇上這般近乎心灰意冷的聲音,下頭的百官心中卻也是既驚且懼,紛紛納頭拜倒山呼著萬歲。胤祺見著自家皇阿瑪眼中的沉澀,抿緊了唇下意識想要上去,卻被自家四哥拉住了,還不曾反應過來,就被扯著一塊兒跪在了地上,隨著眾臣們一塊兒拜倒在地。
“老五起來吧,若說朕如今還能有半點兒安慰,也只有在你身上……”
康熙早已看見了兄弟倆的小動作,溫聲沖胤祺說了一句,又由梁九功扶著親自走了下去,將這個兒子給攙了起來。胤祺輕輕握住自家皇阿瑪冰涼輕顫的手,只覺著心裡也跟著難受得厲害,抿了抿唇才低聲喚了一句:“皇阿瑪……”
“有人說,朕獨對這一個兒子的恩寵太盛。”
康熙輕輕拍了拍這個兒子的手臂,轉過身面向跪了一地的群臣,微沉了聲緩緩道:“在你們為了私心去做那些見不得人的事兒的時候,朕的這個兒子一門心思地扎在直隸,堂堂皇子阿哥,挽了袖子跟那些個貧民百姓一樣下地耕種,只為了將土豆推廣到各州府去。上次蝗災,若無這土豆救命,你們要應付的就是這空虛的國庫,和上萬為饑荒所迫的流民。在你們相互挖空了心思使絆子、用手段的時候,是朕這個兒子獨自一人在京城支撐危局,硬生生靠著個只有三個人的班子熬過了那一場瘟疫。只有三個人吶,老的老,少的少,今日文賢不在,衡臣卻也該是記著的——那時候你們該有多艱難,多惶恐,連朕都不敢往深里去想。”
“皇上……”張廷玉向前膝行了兩步,哽咽得說不出話來。康熙衝著他微微點了點頭,又望向面前跪了一地的大臣們,沉默了半晌才緩聲道:“昨日恆親王從下頭回來,直隸百姓攔路相贈糧米,朕叫御膳房熬成了雜糧粥。你們一人用一碗罷,嘗嘗這攙了百姓由衷感激親近之心的糧食,熬出的粥有什麼不一樣。”
言罷,他朝著梁九功略一示意,便由胤祺扶著緩步往後頭走去。梁九功忙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朝著鴉雀無聲的大殿高聲報了一句:“退朝——”
萬歲爺撂下這麼一句話就走了,朝臣們卻都不敢這就回去,三三兩兩地湊在一塊兒等著那一碗傳說中的萬民粥,又忍不住地低聲揣測著今兒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太子撣了撣衣袍若無其事地站了起來,似笑非笑地走到八阿哥面前,打量著這個跟他鬥了這麼多年的弟弟,湊近了壓低聲音道:“看你這yīn晴不定的臉色,你這是還在想我是不是跟上回一樣,還留著什麼後手?放心——我這回什麼後手都沒有,我會叫你順順利利地廢了我。”
“太子——”八阿哥心裡一驚,下意識喚了一句,又警惕地向後退了兩步,“大庭廣眾之下,太子還請慎言……”
“敢做不敢認,我們愛新覺羅家怎麼出了你這麼個孬種。”
太子嗤笑一聲,又輕挑了唇角,神秘地接著低聲說下去:“你是做的不錯,今兒這一出以退為進的bī宮,也gān得確實漂亮,噎得皇阿瑪半句話都說不出來。可是你知道——廢了我的人,會承受皇阿瑪什麼樣的怒火嗎?”
胤禩臉色驀地慘白,原本因為今日大功告成而qiáng自壓抑著的隱晦喜悅竟像是被當頭jiāo上了一盆冰水,從頭到腳都是一片徹骨的寒意,勉qiáng低下頭qiáng笑道:“太子殿下說的什麼話……不過是賣官罷了,最多不過是斥責懲治一番,又哪會就到了那等地步……”
“那不重要,我會讓它到那等地步的——而且這一路的功勞,我都會親手送給你。”
太子淡淡一笑,狀似親昵地摟了這個弟弟的肩,湊在他耳邊緩聲道:“你太不了解皇阿瑪了——他老人家確實早就有廢了我的心思,卻又不捨得,所以才叫我在這個位子上賴到現在。可也正是因為他不捨得,所以真正點了這根pào捻兒的人,就會承受他的所有不甘心,所有遺憾,所有怒火,和所有的殺機……”
望著胤禩已蒼白得近乎透明的臉色,太子像是頗覺有趣似的微挑了眉,抬手輕輕拍了拍他的臉:“老八,多謝你陪我玩兒了這麼久。就再辛苦你陪我玩兒上最後這一程,然後——給我陪葬吧。”
第165章 板子
“皇阿瑪,別生氣了——孩子大了不由人,有些事兒咱再氣也沒用……”
康熙不願坐轎子,胤祺也就耐心地陪著他一路往乾清宮走回去。今兒的事實在太亂太雜,他腦子裡頭現在也還是一團漿糊,一時也不知該怎麼勸慰自家皇阿瑪,只能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康熙聽著這個兒子愈發沒邊沒沿的話,不由搖搖頭無奈苦笑一聲,擺了擺手輕嘆道:“朕不是在生氣——朕只是忍不住的在想,當年你對這兄弟的qíng分那般在意,朕嘴上不說,心中卻難免覺著你還是太優柔寡斷了些。可如今才知道,那不是優柔寡斷,而是未雨綢繆……”
“皇阿瑪也別就這麼想,其實大多兄弟都還是好的。”
胤祺勸了一句,沉默了片刻才又道:“老八出身低,又是個不甘人下的xing子,兒子當初不是沒有預見過他會走這一條路,只是——”
——只是沒忍心阻攔,沒能下得去狠心攔著這個弟弟去往上爬,去爭取自個兒的一席之地。潛移默化的尚不察覺,等著這個弟弟的心xing徹底定了下來,再要往回掰,卻也就已難再有什麼效果了。
“老八做的事,擱在任何一朝一代的宮廷裡頭——甚至不只宮中,連那些個勛貴人家都算上,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只是朕跟你的那些個兄弟們都叫你給慣壞了,真就以為這帝王家也有父子之qíng、兄弟之義,就覺著理當是像一家人似的在一塊兒……”
康熙搖了搖頭苦笑一聲,頓了片刻才又低聲道:“朕一直抱著這樣的念頭,也就一直寬容著他——朕知道他一直在利用老十,可從未點破過,因為朕註定不可能庇護你們哪一個一輩子。路都是自個兒走出來的,老十既然看不透,那就隨他一直看不透下去也沒什麼。老八的腦子聰明,心思手段也有,帶人接物也有一套章法,你們兄弟裡頭缺這麼一個長袖善舞又八面玲瓏的人物。朕也不是沒想過,歷練一段時間等他徹底站穩了,就叫他去辦一些要緊的差事……可朕卻沒想到,他的心氣兒竟會放的那麼高。”
一想起朝堂上那個兒子苦心布局,先拿老十叫自己心軟,再主動攬下過錯,緊接著就把太子的罪狀給推了出來,竟是一步步bī得自己不得不按著這個兒子的心思往下走,康熙的目光便又止不住的暗沉了幾分:“朕能容得下他爭,能容得下他使手段,他既然也是朕的兒子,就有資格去做這些事——可他卻偏還覺著不甘心,偏要動那不該動的心思。就算太子再不爭氣,那也是他的主子,又豈是他能打得了主意的?”
畢竟是在外頭走著,來來往往的人多口雜,康熙的聲音並不高,語意間卻已有隱隱寒意悄然蔓延。胤祺心裡頭也跟著略沉了沉,卻也不曾多說,只是朝著後頭拼命打著眼色的梁公公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放緩了聲音勸道:“皇阿瑪,離乾清宮還有一段兒路呢,咱上了轎子回去吧。”
在外頭走了這一會兒,康熙胸中的煩悶壓抑也略散了些,點點頭便上了後頭一路跟著的軟轎。胤祺在外頭陪著一路回了乾清宮,直到了南書房才停下,諸位的南書房大臣尚在朝堂上還未回來,只有一個方苞守在裡頭,見著萬歲爺回來了便忙俯身施禮:“皇上——”
“方先生不必多禮,起來罷。”
康熙淡聲應了一句,由梁九功扶著走進了南書房坐下,見著胤祺也隨後走了進來,不由搖搖頭無奈笑道:“朕一時興起,倒連累你跟著走了這麼遠的路——累不累?過來坐下歇歇,朕見你面色倒沒有昨日好,可是哪兒有什麼不舒服?”
“皇阿瑪放心,兒子只是昨兒心裡想著事沒怎麼睡好,不打緊的。”
胤祺淺笑著應了一句,在一旁坐了,又親手倒了一盞茶給自家皇阿瑪捧了過去。康熙接在手裡,輕輕撫了撫這個兒子的額頂,沉默半晌才輕聲道:“你說——這太子的位置,是不是真到了不得不換人的時候?”
這話說得實在太過直白,胤祺倒還好,一旁侍立著的方苞聽著卻只覺心驚ròu跳,正要識相退下,卻被康熙溫聲叫住了:“朕心中一時亂得很,朝臣們也是當局者迷,倒想聽聽先生這局外人的看法兒。此處並無外人,說話也無需顧忌,只管有什麼說什麼就是了。”
“是。”
方苞定了定心神,小心翼翼地應了一聲,卻忽然撩了衣袍半跪在地上,思索了半晌才低聲道:“回皇上,糙民以為——若太子已無心此位,甚至以之為苦事、惡事,不惜反其正道而行之,倒不如順勢而為,以有德者居之……”
這輕輕巧巧的四個字撂下來,卻幾乎叫朝堂上的官員們一個個幾乎驚得閃了腰——今兒這都是些什麼事?怎麼上來一個認罪一個,竟像是生怕不夠罰似的,連一個有話辯解的都沒有?就連他們這位恨不得誰碰誰倒霉的太子爺,居然都變成了旁人想參就參的軟柿子不成?
鬧到了這個份兒上,康熙竟反倒漸漸平靜了下來,也不開口,只是深深凝視著這個身心都已疏遠了太久的兒子。太子賣官的事,他其實早已知qíng——或是說太子根本就沒打算隱瞞過。這些年來,他看著昔日那個自己jīng心培養的孩子一步步按著自己的期望跌跌撞撞前行,也看著他跌倒、走歪,一次次艱難地回到原本的正途上去,卻又一次次的重新偏離了方向,終於與那條路的終點漸行漸遠。
明明——當年還會為了監國辦差而廢寢忘食,甚至生生熬壞了胃而不自知。還會虛心求教奮力上進,朝堂內外皆是一片jiāo口稱讚……究竟是什麼時候,竟不知不覺就成了這個樣子?
心中早已隱隱預料到了這個結果,時至今日卻也不覺著如何意外,只是仿佛空了一塊兒似的,堵得既心慌又難受。康熙居高臨下地望著堂下跪了一地的兒子,只覺著心口悶得厲害,卻也再沒心思多說什麼,只是極輕地嘆了一聲道:“國家國家,先是國,後是家。朕知道,在你們心裡頭,有太多的人怕都已忘了自個兒還是大清的臣子,只知道謀私利,徇私qíng,勾心鬥角地爭鬥個沒完沒了……”
聽著皇上這般近乎心灰意冷的聲音,下頭的百官心中卻也是既驚且懼,紛紛納頭拜倒山呼著萬歲。胤祺見著自家皇阿瑪眼中的沉澀,抿緊了唇下意識想要上去,卻被自家四哥拉住了,還不曾反應過來,就被扯著一塊兒跪在了地上,隨著眾臣們一塊兒拜倒在地。
“老五起來吧,若說朕如今還能有半點兒安慰,也只有在你身上……”
康熙早已看見了兄弟倆的小動作,溫聲沖胤祺說了一句,又由梁九功扶著親自走了下去,將這個兒子給攙了起來。胤祺輕輕握住自家皇阿瑪冰涼輕顫的手,只覺著心裡也跟著難受得厲害,抿了抿唇才低聲喚了一句:“皇阿瑪……”
“有人說,朕獨對這一個兒子的恩寵太盛。”
康熙輕輕拍了拍這個兒子的手臂,轉過身面向跪了一地的群臣,微沉了聲緩緩道:“在你們為了私心去做那些見不得人的事兒的時候,朕的這個兒子一門心思地扎在直隸,堂堂皇子阿哥,挽了袖子跟那些個貧民百姓一樣下地耕種,只為了將土豆推廣到各州府去。上次蝗災,若無這土豆救命,你們要應付的就是這空虛的國庫,和上萬為饑荒所迫的流民。在你們相互挖空了心思使絆子、用手段的時候,是朕這個兒子獨自一人在京城支撐危局,硬生生靠著個只有三個人的班子熬過了那一場瘟疫。只有三個人吶,老的老,少的少,今日文賢不在,衡臣卻也該是記著的——那時候你們該有多艱難,多惶恐,連朕都不敢往深里去想。”
“皇上……”張廷玉向前膝行了兩步,哽咽得說不出話來。康熙衝著他微微點了點頭,又望向面前跪了一地的大臣們,沉默了半晌才緩聲道:“昨日恆親王從下頭回來,直隸百姓攔路相贈糧米,朕叫御膳房熬成了雜糧粥。你們一人用一碗罷,嘗嘗這攙了百姓由衷感激親近之心的糧食,熬出的粥有什麼不一樣。”
言罷,他朝著梁九功略一示意,便由胤祺扶著緩步往後頭走去。梁九功忙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朝著鴉雀無聲的大殿高聲報了一句:“退朝——”
萬歲爺撂下這麼一句話就走了,朝臣們卻都不敢這就回去,三三兩兩地湊在一塊兒等著那一碗傳說中的萬民粥,又忍不住地低聲揣測著今兒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太子撣了撣衣袍若無其事地站了起來,似笑非笑地走到八阿哥面前,打量著這個跟他鬥了這麼多年的弟弟,湊近了壓低聲音道:“看你這yīn晴不定的臉色,你這是還在想我是不是跟上回一樣,還留著什麼後手?放心——我這回什麼後手都沒有,我會叫你順順利利地廢了我。”
“太子——”八阿哥心裡一驚,下意識喚了一句,又警惕地向後退了兩步,“大庭廣眾之下,太子還請慎言……”
“敢做不敢認,我們愛新覺羅家怎麼出了你這麼個孬種。”
太子嗤笑一聲,又輕挑了唇角,神秘地接著低聲說下去:“你是做的不錯,今兒這一出以退為進的bī宮,也gān得確實漂亮,噎得皇阿瑪半句話都說不出來。可是你知道——廢了我的人,會承受皇阿瑪什麼樣的怒火嗎?”
胤禩臉色驀地慘白,原本因為今日大功告成而qiáng自壓抑著的隱晦喜悅竟像是被當頭jiāo上了一盆冰水,從頭到腳都是一片徹骨的寒意,勉qiáng低下頭qiáng笑道:“太子殿下說的什麼話……不過是賣官罷了,最多不過是斥責懲治一番,又哪會就到了那等地步……”
“那不重要,我會讓它到那等地步的——而且這一路的功勞,我都會親手送給你。”
太子淡淡一笑,狀似親昵地摟了這個弟弟的肩,湊在他耳邊緩聲道:“你太不了解皇阿瑪了——他老人家確實早就有廢了我的心思,卻又不捨得,所以才叫我在這個位子上賴到現在。可也正是因為他不捨得,所以真正點了這根pào捻兒的人,就會承受他的所有不甘心,所有遺憾,所有怒火,和所有的殺機……”
望著胤禩已蒼白得近乎透明的臉色,太子像是頗覺有趣似的微挑了眉,抬手輕輕拍了拍他的臉:“老八,多謝你陪我玩兒了這麼久。就再辛苦你陪我玩兒上最後這一程,然後——給我陪葬吧。”
第165章 板子
“皇阿瑪,別生氣了——孩子大了不由人,有些事兒咱再氣也沒用……”
康熙不願坐轎子,胤祺也就耐心地陪著他一路往乾清宮走回去。今兒的事實在太亂太雜,他腦子裡頭現在也還是一團漿糊,一時也不知該怎麼勸慰自家皇阿瑪,只能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康熙聽著這個兒子愈發沒邊沒沿的話,不由搖搖頭無奈苦笑一聲,擺了擺手輕嘆道:“朕不是在生氣——朕只是忍不住的在想,當年你對這兄弟的qíng分那般在意,朕嘴上不說,心中卻難免覺著你還是太優柔寡斷了些。可如今才知道,那不是優柔寡斷,而是未雨綢繆……”
“皇阿瑪也別就這麼想,其實大多兄弟都還是好的。”
胤祺勸了一句,沉默了片刻才又道:“老八出身低,又是個不甘人下的xing子,兒子當初不是沒有預見過他會走這一條路,只是——”
——只是沒忍心阻攔,沒能下得去狠心攔著這個弟弟去往上爬,去爭取自個兒的一席之地。潛移默化的尚不察覺,等著這個弟弟的心xing徹底定了下來,再要往回掰,卻也就已難再有什麼效果了。
“老八做的事,擱在任何一朝一代的宮廷裡頭——甚至不只宮中,連那些個勛貴人家都算上,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只是朕跟你的那些個兄弟們都叫你給慣壞了,真就以為這帝王家也有父子之qíng、兄弟之義,就覺著理當是像一家人似的在一塊兒……”
康熙搖了搖頭苦笑一聲,頓了片刻才又低聲道:“朕一直抱著這樣的念頭,也就一直寬容著他——朕知道他一直在利用老十,可從未點破過,因為朕註定不可能庇護你們哪一個一輩子。路都是自個兒走出來的,老十既然看不透,那就隨他一直看不透下去也沒什麼。老八的腦子聰明,心思手段也有,帶人接物也有一套章法,你們兄弟裡頭缺這麼一個長袖善舞又八面玲瓏的人物。朕也不是沒想過,歷練一段時間等他徹底站穩了,就叫他去辦一些要緊的差事……可朕卻沒想到,他的心氣兒竟會放的那麼高。”
一想起朝堂上那個兒子苦心布局,先拿老十叫自己心軟,再主動攬下過錯,緊接著就把太子的罪狀給推了出來,竟是一步步bī得自己不得不按著這個兒子的心思往下走,康熙的目光便又止不住的暗沉了幾分:“朕能容得下他爭,能容得下他使手段,他既然也是朕的兒子,就有資格去做這些事——可他卻偏還覺著不甘心,偏要動那不該動的心思。就算太子再不爭氣,那也是他的主子,又豈是他能打得了主意的?”
畢竟是在外頭走著,來來往往的人多口雜,康熙的聲音並不高,語意間卻已有隱隱寒意悄然蔓延。胤祺心裡頭也跟著略沉了沉,卻也不曾多說,只是朝著後頭拼命打著眼色的梁公公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放緩了聲音勸道:“皇阿瑪,離乾清宮還有一段兒路呢,咱上了轎子回去吧。”
在外頭走了這一會兒,康熙胸中的煩悶壓抑也略散了些,點點頭便上了後頭一路跟著的軟轎。胤祺在外頭陪著一路回了乾清宮,直到了南書房才停下,諸位的南書房大臣尚在朝堂上還未回來,只有一個方苞守在裡頭,見著萬歲爺回來了便忙俯身施禮:“皇上——”
“方先生不必多禮,起來罷。”
康熙淡聲應了一句,由梁九功扶著走進了南書房坐下,見著胤祺也隨後走了進來,不由搖搖頭無奈笑道:“朕一時興起,倒連累你跟著走了這麼遠的路——累不累?過來坐下歇歇,朕見你面色倒沒有昨日好,可是哪兒有什麼不舒服?”
“皇阿瑪放心,兒子只是昨兒心裡想著事沒怎麼睡好,不打緊的。”
胤祺淺笑著應了一句,在一旁坐了,又親手倒了一盞茶給自家皇阿瑪捧了過去。康熙接在手裡,輕輕撫了撫這個兒子的額頂,沉默半晌才輕聲道:“你說——這太子的位置,是不是真到了不得不換人的時候?”
這話說得實在太過直白,胤祺倒還好,一旁侍立著的方苞聽著卻只覺心驚ròu跳,正要識相退下,卻被康熙溫聲叫住了:“朕心中一時亂得很,朝臣們也是當局者迷,倒想聽聽先生這局外人的看法兒。此處並無外人,說話也無需顧忌,只管有什麼說什麼就是了。”
“是。”
方苞定了定心神,小心翼翼地應了一聲,卻忽然撩了衣袍半跪在地上,思索了半晌才低聲道:“回皇上,糙民以為——若太子已無心此位,甚至以之為苦事、惡事,不惜反其正道而行之,倒不如順勢而為,以有德者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