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在這種利弊權衡之下,司徒增做出了掩護父皇撤退,先立下一功的決定。
當然,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很殘酷。景懷帝部的將士早就被賈赦天神臨凡的一戰嚇得肝膽俱裂,現在士氣低落,哪裡是大周軍的對手。
司徒增拼死相搏,戰死在平安山,司徒均護著景懷帝僥倖逃得性命,一路南下,逃往粵海。
次年二月,北疆尚未化凍。在司徒境蠢蠢欲動,想以整頓軍紀,回京護國為由,想再收柳萱兵權。
這時候,柳萱已經是北疆總兵,連聶開城都該當聽他的。何況柳萱早就得了賈赦的信,也有手下探子打聽得京城及平安山一戰的軍情,豈肯還聽司徒家指揮。
柳萱表面假意猶豫,暗中卻盯緊了呂豐羽,終於尋到一個機會,除掉了呂豐羽。
司徒境算不得什麼才能傑出之人,否則也不會在德州倉一案中險些被歐陽化利用,替歐陽化做了偽證。沒了呂豐羽,司徒境雖有親王銜,手底下將士卻多聽聶開城的。
司徒境以柳萱勾結逆賊,意圖謀反為由,想撤柳萱兵權。同時,柳萱起義。柳萱帶去北疆的二萬將士和自己新招的兵士自是聽柳萱的,原本的北疆守軍也分了兩部分,一部分擁護司徒境,一部分投靠柳萱。
月余之後,北疆剛開始化凍,兩方駐軍開戰。但是去歲因為永昌公主謀反,賈赦自立為王,起了戰事,去年的軍糧也未運至北疆。柳萱部還好,自己種了稻米,大獲豐收,一個冬日養得兵強馬壯。司徒境部則要困難得多,好不容易熬過了殘冬,軍中已經頗為缺糧了,這個時候開戰,自然士氣低落。
柳萱部在北疆原本勢如破竹,唯一遇到戰鬥力極強的一支軍隊,卻是前北疆總兵候照指揮的。
之前賈赦所料不差,候照確實是假死,躲入北疆駐軍。按照永昌公主的原計劃,候照假死是為了推動賈赦前往北疆查案,只要在賈赦前往北疆的路上弄死了賈赦,候照無論以什麼名義或是復生,或是躲過了追殺,重掌北疆兵權就是。
誰知九重樓沒弄死賈赦,後來的計劃全變了,候照雖然也得了司徒境重用,卻不能明面上活動。直到聶開城節節敗退,司徒境死馬當活馬醫,才將指揮權交還給候照。
候照果然有幾分行軍打仗的真本事,是一根難啃的骨頭。直至一年之後,柳萱才大敗候照軍,司徒境和候照雙雙戰死。剩下原北疆守軍或死或降。次年秋,大周軍嫡系拿下北直隸、山東、江南北部等地;柳萱部也拿下北疆大部,逼近山海關。
同時,山海關總兵陳之傲起義,投靠大周軍;裴四海部也向東北方推進不少,和柳萱部會師。至此,大周軍拿下整個北疆,平安州,北直隸,山東和江南北部。北疆和江南北部作為產糧大後方,各自駐紮軍隊鎮守。平安州和山海關仿佛一左一右兩顆巨齒,互為犄角,隨時準備攻入京城。
永昌公主除了京城而外,還占有晉地、豫地等中原大地並兩湖,江南南部等肥沃之地,實力依舊不小。
景懷帝逃亡粵海之後,又派兵北上,打通西海沿子等地,景懷帝占有西北西南等地。三分天下的大勢形成,除此之外,還有無數地方勢力或是崛起或是倒下。天下大亂。
因為失了平安州和山海關,京城不是久居之地,永昌公主決定遷都。坤帝遷都之後,京城雖有駐軍,卻失了士氣,是大周軍攻入京城的良機。
永昌公主在京城駐有重兵,原本,賈赦以為這是一場苦戰,誰知這時候,京營先鋒史鼎起義,投靠大周軍。京營節度使王子騰原本有些真本事,但是也架不住外有大周軍猛攻,內有史鼎和大周軍裡應外合,京城眼看便要城破。
王子騰無法,顧不得兄妹情分,將妹婿賈政吊在城門外,逼賈赦退兵。
賈政血緣上雖然是賈赦的嫡親弟弟,但是王子騰要殺他,賈赦眼睛都不會眨一下。最終,賈政身死,京城城破,賈赦親手殺了王子騰。
大周軍攻入京城之後,永昌公主和景懷帝依舊負隅頑抗,但是終究大勢已去。五年之後,大周軍基本統一全國,永昌公主和景懷帝紛紛逃往鐵網山。
鐵網山,司徒王朝皇陵所在,在鐵網山給司徒王朝畫上句號,也許是宿命。
第73章
景懷帝司徒碧一行逃到鐵網山腳,便被大周軍隊追上了。看著後方整齊的大軍,招展的旌旗,又看看自己身邊丟盔棄甲的幾個殘兵,景懷帝知道大勢已去。
「停!」景懷帝擺手道:「別逃了,你們若想活命的,去逆賊處投降吧,朕不怪你們。」
現在景懷帝身邊的散兵游勇早就鬥志渙散,之前只是絕望的強撐著,此刻景懷帝一發話,有些兵士臉上還露出了解脫的神色。
「父皇不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咱們這次突圍成功,不愁日後不能招兵買馬,討伐賈赦逆賊。」司徒均道。
景懷帝慘笑一聲:「天下之大,到處都是賊寇的兵馬,若要逃出性命,談何容易?就是僥倖逃得一命,又哪有錢糧儲備招兵買馬?均兒,我們司徒家,敗了!」
司徒均茫然的瞧著步步逼近的大周軍,想到太子落罪之後,自己汲汲營營,又有永昌公主的支持,自己該當萬無一失才是。誰知永昌公主只是利用自己,逆賊賈赦更是銳不可當,不過數年,便是滄桑劇變,這天下只怕就要易主了。司徒均怒道:「父皇,你要振作啊,賈赦不過咱們家一個奴才,他怎配得這天下。」
當然,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很殘酷。景懷帝部的將士早就被賈赦天神臨凡的一戰嚇得肝膽俱裂,現在士氣低落,哪裡是大周軍的對手。
司徒增拼死相搏,戰死在平安山,司徒均護著景懷帝僥倖逃得性命,一路南下,逃往粵海。
次年二月,北疆尚未化凍。在司徒境蠢蠢欲動,想以整頓軍紀,回京護國為由,想再收柳萱兵權。
這時候,柳萱已經是北疆總兵,連聶開城都該當聽他的。何況柳萱早就得了賈赦的信,也有手下探子打聽得京城及平安山一戰的軍情,豈肯還聽司徒家指揮。
柳萱表面假意猶豫,暗中卻盯緊了呂豐羽,終於尋到一個機會,除掉了呂豐羽。
司徒境算不得什麼才能傑出之人,否則也不會在德州倉一案中險些被歐陽化利用,替歐陽化做了偽證。沒了呂豐羽,司徒境雖有親王銜,手底下將士卻多聽聶開城的。
司徒境以柳萱勾結逆賊,意圖謀反為由,想撤柳萱兵權。同時,柳萱起義。柳萱帶去北疆的二萬將士和自己新招的兵士自是聽柳萱的,原本的北疆守軍也分了兩部分,一部分擁護司徒境,一部分投靠柳萱。
月余之後,北疆剛開始化凍,兩方駐軍開戰。但是去歲因為永昌公主謀反,賈赦自立為王,起了戰事,去年的軍糧也未運至北疆。柳萱部還好,自己種了稻米,大獲豐收,一個冬日養得兵強馬壯。司徒境部則要困難得多,好不容易熬過了殘冬,軍中已經頗為缺糧了,這個時候開戰,自然士氣低落。
柳萱部在北疆原本勢如破竹,唯一遇到戰鬥力極強的一支軍隊,卻是前北疆總兵候照指揮的。
之前賈赦所料不差,候照確實是假死,躲入北疆駐軍。按照永昌公主的原計劃,候照假死是為了推動賈赦前往北疆查案,只要在賈赦前往北疆的路上弄死了賈赦,候照無論以什麼名義或是復生,或是躲過了追殺,重掌北疆兵權就是。
誰知九重樓沒弄死賈赦,後來的計劃全變了,候照雖然也得了司徒境重用,卻不能明面上活動。直到聶開城節節敗退,司徒境死馬當活馬醫,才將指揮權交還給候照。
候照果然有幾分行軍打仗的真本事,是一根難啃的骨頭。直至一年之後,柳萱才大敗候照軍,司徒境和候照雙雙戰死。剩下原北疆守軍或死或降。次年秋,大周軍嫡系拿下北直隸、山東、江南北部等地;柳萱部也拿下北疆大部,逼近山海關。
同時,山海關總兵陳之傲起義,投靠大周軍;裴四海部也向東北方推進不少,和柳萱部會師。至此,大周軍拿下整個北疆,平安州,北直隸,山東和江南北部。北疆和江南北部作為產糧大後方,各自駐紮軍隊鎮守。平安州和山海關仿佛一左一右兩顆巨齒,互為犄角,隨時準備攻入京城。
永昌公主除了京城而外,還占有晉地、豫地等中原大地並兩湖,江南南部等肥沃之地,實力依舊不小。
景懷帝逃亡粵海之後,又派兵北上,打通西海沿子等地,景懷帝占有西北西南等地。三分天下的大勢形成,除此之外,還有無數地方勢力或是崛起或是倒下。天下大亂。
因為失了平安州和山海關,京城不是久居之地,永昌公主決定遷都。坤帝遷都之後,京城雖有駐軍,卻失了士氣,是大周軍攻入京城的良機。
永昌公主在京城駐有重兵,原本,賈赦以為這是一場苦戰,誰知這時候,京營先鋒史鼎起義,投靠大周軍。京營節度使王子騰原本有些真本事,但是也架不住外有大周軍猛攻,內有史鼎和大周軍裡應外合,京城眼看便要城破。
王子騰無法,顧不得兄妹情分,將妹婿賈政吊在城門外,逼賈赦退兵。
賈政血緣上雖然是賈赦的嫡親弟弟,但是王子騰要殺他,賈赦眼睛都不會眨一下。最終,賈政身死,京城城破,賈赦親手殺了王子騰。
大周軍攻入京城之後,永昌公主和景懷帝依舊負隅頑抗,但是終究大勢已去。五年之後,大周軍基本統一全國,永昌公主和景懷帝紛紛逃往鐵網山。
鐵網山,司徒王朝皇陵所在,在鐵網山給司徒王朝畫上句號,也許是宿命。
第73章
景懷帝司徒碧一行逃到鐵網山腳,便被大周軍隊追上了。看著後方整齊的大軍,招展的旌旗,又看看自己身邊丟盔棄甲的幾個殘兵,景懷帝知道大勢已去。
「停!」景懷帝擺手道:「別逃了,你們若想活命的,去逆賊處投降吧,朕不怪你們。」
現在景懷帝身邊的散兵游勇早就鬥志渙散,之前只是絕望的強撐著,此刻景懷帝一發話,有些兵士臉上還露出了解脫的神色。
「父皇不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咱們這次突圍成功,不愁日後不能招兵買馬,討伐賈赦逆賊。」司徒均道。
景懷帝慘笑一聲:「天下之大,到處都是賊寇的兵馬,若要逃出性命,談何容易?就是僥倖逃得一命,又哪有錢糧儲備招兵買馬?均兒,我們司徒家,敗了!」
司徒均茫然的瞧著步步逼近的大周軍,想到太子落罪之後,自己汲汲營營,又有永昌公主的支持,自己該當萬無一失才是。誰知永昌公主只是利用自己,逆賊賈赦更是銳不可當,不過數年,便是滄桑劇變,這天下只怕就要易主了。司徒均怒道:「父皇,你要振作啊,賈赦不過咱們家一個奴才,他怎配得這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