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於是一行人包了兩艘大船,順流而下,下午便到了衡州,直至將那十九個人編入營中,也沒出半點岔子。顧岳在衡州住了一晚,第二天和張斗魁的人一道坐船回八橋鎮時,程副官作主給他送了兩百顆子彈,算是彌補一下那天的損失,後來蔡局長剿了郭瞎子的老巢、繳獲了郭瞎子藏的老本之後,也派人給顧岳送了一百大洋,算是謝他借槍又出力。
回到八橋鎮後,張斗魁專門派人將五條槍和將近六百顆子彈連同顧岳一道送到李家橋去,順便認個門,鋪墊一下將來的交情。
顧岳這一趟出去好幾天,中間還摻進了打掉郭瞎子的事,大伯父他們都很擔心,不過既然平安回來了,也沒多說什麼,大伯父帶著顧岳直接去了李家村民團團長兼村長李高義的家裡,商量槍枝子彈的事情,五條槍外加將顧岳勻出來的五百顆子彈,算是大事了,所以李高義將村里其他幾個能作主的一道請了過來,按著往年的舊例,又問了大伯父的意思,最後商定,槍枝子彈作的價分成兩份,一份用來抵交今後十年的份子錢,另一份用村裡的五畝公地來抵換,並且特意選了與顧岳原本的田毗連的那五畝地,其中有一畝多點的荒地,兩畝水田,一個小池塘,還有一小片竹林。
大伯父正要帶顧岳到縣裡辦契,正好將這五畝地的紅契一道辦了。
簽了文約,顧岳和村里各一份,作中的請的是杉山鋪的村長,在李家橋村裡的公帳上記上一筆,又在第二天清早村里人聚在大曬穀場練拳時特意宣告了此事,至於子彈數目,李高義他們倒是沒有說個確數,免得讓外人摸著底。
村裡頭一下子多了五條槍還有五百發子彈,大家都很高興。倒是李高義不無憂慮地道:“前些年咱們要弄到一條槍都費事得很,這兩年,槍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好弄到,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啊!”
顧家一位老叔祖拈著鬍鬚點頭:“的確不是什麼好兆頭,依我看,得想辦法再買些槍才行,還得提醒張斗魁,不能只靠著他的舊部下那麼點人,得從鄉里也招點兵。”
其他人也紛紛贊同。
顧岳站在旁邊,沒有吭聲,只是難免想到,程旅長也和他說過,形勢有點不好,看來得再多招點兵多買點槍炮,才能鎮得住衡州這個要通要地。
人人自危,誰也不敢率先放下刀,於是只能將手中的刀磨得更鋒利些來對著別人,又或者是選擇先下手為強,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顧岳心頭很沉重,也很茫然。
李家橋這邊砍柴燒炭的事情都已經忙完,大伯父才有空閒帶著顧岳去縣城辦紅契。八橋鎮離縣城有八十里路,而且路途崎嶇,又多土匪,反倒是衡州城離縣城只有五十里,又有官道相通,因此大家都是坐船到衡州城,然後再跟著來往兩地之間的商隊去縣城。
李家橋歷年都要運不少木炭到衡州去賣,這回趁著秋日晴天多,正好運兩船過去。大伯父便帶著顧岳與運木炭的船一道到衡州,幫著村里將木炭送到相熟的店家,村里人採買了布匹燈油熱水瓶雪花膏之類八橋鎮沒有又或者賣得太貴的日用,包了一艘夜航船回八橋鎮,免得在衡州住店太貴了。顧岳跟著大伯父將村里人送走,本來打算就到碼頭邊上的旅店裡住一晚,不過恰好遇到上回替蔡辛會給程旅長報信的那個改名程忠的小賊,程忠如今在程旅長的衛隊裡幫閒跑腿,很殷勤地給顧岳介紹了一個明天早上要往陽縣縣城去販賣洋貨的商隊,還特意給他尋了商隊隔壁的乾淨小店住宿,第二天一大早又過來請顧岳和大伯父去吃了個早飯,將採買好的乾糧帶給顧岳,堅決不肯收大伯父塞給他的錢,飛快地跑掉了。
顧岳沒來得及捉住他,看著他跑掉,不能不領了這份人情,心裡倒是有些明了,這個程忠,為什麼能夠從一個窮苦孤兒混到程旅長的衛隊裡了。
商隊帶了不少洋貨,因此請了四個背槍的保鏢。顧岳本來就不覺得跟著商隊就萬事大吉了,故而還是帶上了□□,不過沒有打背包,以免太過惹人注目。這次假妝成賣柴人去伏擊郭瞎子的經歷,讓顧岳覺得,讓自己泯然於眾人之中,似乎也挺不錯。
這一回倒是一路平安,大概是衡州駐軍在招安了張斗魁之後不久又幹掉了郭瞎子,對各路土匪,多少有點警示作用,讓他們覺得需要暫時避避風頭,至少不要去動這些商隊――當然了,如果有落單的肥羊,還是一定不能放過的。
顧岳他們在路上吃過中飯,到陽縣時,已經是半下午了。
陽縣縣城比起衡州來自然遠遠不如,不過也還算繁華,依著雪峰山的一段余脈,沿了山中流出的小陽河,密密麻麻建了不少房屋,縣政府在東邊,旁邊就是陽縣高等小學堂,是用前清時候的學府衙門、縣學考場還有一個寺廟改建的,老樹高牆磚屋瓦頂,這種老式的氣派,與紅磚建的兩層洋樓的縣政府大不一樣。
再往東邊,到了縣城邊緣,就是陽縣警察局,占的是前清時候的城隍廟,局長是程旅長的表弟、肖參謀的堂弟,算是靠山挺硬的,所以警員整齊,火力也挺強,周圍土匪,等閒不敢靠近縣城。
顧岳知道這一點之後,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麼陽縣縣城會有一種難得一見的悠閒安寧的氣氛了,走在街上的行人,也不那麼警惕與緊張。
回到八橋鎮後,張斗魁專門派人將五條槍和將近六百顆子彈連同顧岳一道送到李家橋去,順便認個門,鋪墊一下將來的交情。
顧岳這一趟出去好幾天,中間還摻進了打掉郭瞎子的事,大伯父他們都很擔心,不過既然平安回來了,也沒多說什麼,大伯父帶著顧岳直接去了李家村民團團長兼村長李高義的家裡,商量槍枝子彈的事情,五條槍外加將顧岳勻出來的五百顆子彈,算是大事了,所以李高義將村里其他幾個能作主的一道請了過來,按著往年的舊例,又問了大伯父的意思,最後商定,槍枝子彈作的價分成兩份,一份用來抵交今後十年的份子錢,另一份用村裡的五畝公地來抵換,並且特意選了與顧岳原本的田毗連的那五畝地,其中有一畝多點的荒地,兩畝水田,一個小池塘,還有一小片竹林。
大伯父正要帶顧岳到縣裡辦契,正好將這五畝地的紅契一道辦了。
簽了文約,顧岳和村里各一份,作中的請的是杉山鋪的村長,在李家橋村裡的公帳上記上一筆,又在第二天清早村里人聚在大曬穀場練拳時特意宣告了此事,至於子彈數目,李高義他們倒是沒有說個確數,免得讓外人摸著底。
村裡頭一下子多了五條槍還有五百發子彈,大家都很高興。倒是李高義不無憂慮地道:“前些年咱們要弄到一條槍都費事得很,這兩年,槍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好弄到,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啊!”
顧家一位老叔祖拈著鬍鬚點頭:“的確不是什麼好兆頭,依我看,得想辦法再買些槍才行,還得提醒張斗魁,不能只靠著他的舊部下那麼點人,得從鄉里也招點兵。”
其他人也紛紛贊同。
顧岳站在旁邊,沒有吭聲,只是難免想到,程旅長也和他說過,形勢有點不好,看來得再多招點兵多買點槍炮,才能鎮得住衡州這個要通要地。
人人自危,誰也不敢率先放下刀,於是只能將手中的刀磨得更鋒利些來對著別人,又或者是選擇先下手為強,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顧岳心頭很沉重,也很茫然。
李家橋這邊砍柴燒炭的事情都已經忙完,大伯父才有空閒帶著顧岳去縣城辦紅契。八橋鎮離縣城有八十里路,而且路途崎嶇,又多土匪,反倒是衡州城離縣城只有五十里,又有官道相通,因此大家都是坐船到衡州城,然後再跟著來往兩地之間的商隊去縣城。
李家橋歷年都要運不少木炭到衡州去賣,這回趁著秋日晴天多,正好運兩船過去。大伯父便帶著顧岳與運木炭的船一道到衡州,幫著村里將木炭送到相熟的店家,村里人採買了布匹燈油熱水瓶雪花膏之類八橋鎮沒有又或者賣得太貴的日用,包了一艘夜航船回八橋鎮,免得在衡州住店太貴了。顧岳跟著大伯父將村里人送走,本來打算就到碼頭邊上的旅店裡住一晚,不過恰好遇到上回替蔡辛會給程旅長報信的那個改名程忠的小賊,程忠如今在程旅長的衛隊裡幫閒跑腿,很殷勤地給顧岳介紹了一個明天早上要往陽縣縣城去販賣洋貨的商隊,還特意給他尋了商隊隔壁的乾淨小店住宿,第二天一大早又過來請顧岳和大伯父去吃了個早飯,將採買好的乾糧帶給顧岳,堅決不肯收大伯父塞給他的錢,飛快地跑掉了。
顧岳沒來得及捉住他,看著他跑掉,不能不領了這份人情,心裡倒是有些明了,這個程忠,為什麼能夠從一個窮苦孤兒混到程旅長的衛隊裡了。
商隊帶了不少洋貨,因此請了四個背槍的保鏢。顧岳本來就不覺得跟著商隊就萬事大吉了,故而還是帶上了□□,不過沒有打背包,以免太過惹人注目。這次假妝成賣柴人去伏擊郭瞎子的經歷,讓顧岳覺得,讓自己泯然於眾人之中,似乎也挺不錯。
這一回倒是一路平安,大概是衡州駐軍在招安了張斗魁之後不久又幹掉了郭瞎子,對各路土匪,多少有點警示作用,讓他們覺得需要暫時避避風頭,至少不要去動這些商隊――當然了,如果有落單的肥羊,還是一定不能放過的。
顧岳他們在路上吃過中飯,到陽縣時,已經是半下午了。
陽縣縣城比起衡州來自然遠遠不如,不過也還算繁華,依著雪峰山的一段余脈,沿了山中流出的小陽河,密密麻麻建了不少房屋,縣政府在東邊,旁邊就是陽縣高等小學堂,是用前清時候的學府衙門、縣學考場還有一個寺廟改建的,老樹高牆磚屋瓦頂,這種老式的氣派,與紅磚建的兩層洋樓的縣政府大不一樣。
再往東邊,到了縣城邊緣,就是陽縣警察局,占的是前清時候的城隍廟,局長是程旅長的表弟、肖參謀的堂弟,算是靠山挺硬的,所以警員整齊,火力也挺強,周圍土匪,等閒不敢靠近縣城。
顧岳知道這一點之後,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麼陽縣縣城會有一種難得一見的悠閒安寧的氣氛了,走在街上的行人,也不那麼警惕與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