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慈煥殺了南宮遙,卻又後悔了。南宮家的財富向來是他們復國軍的有力支柱,沒有錢糧,他們什麼也gān不了。朱慈煥派人搶了南宮家在各地的鋪子,劫南宮家的主宅。收穫不是很大,因為隨即官府就有了察覺,提前派人在南宮家的各處店鋪嚴密守備。不久後,清廷下令將南宮府抄家,南宮家的龐大財產盡數落入清廷手中。朱家與南宮家河蚌相爭,最後得利的卻是清廷。

  朱慈煥搶來的錢糧勉力夠維持一個年半載的,卻不是長久之計,所以才會迫不及待的起兵。他沒料到的是,他的三個手下那晚在南宮府已經找到了那筆財富,並瞞著他偷偷地運走藏了起來。只待日後風聲小了,取來再分。而這三人更加沒有料到的是,由於他們藏匿了這筆錢財,使得朱慈煥手中財力不足,bī不得已匆匆起兵。而他們三人來不及離開復國軍,就被捲入了這次紛亂之中,再也沒命享受這筆財富。

  本來我並沒有盡信劉三的話,誰知道他會不會是因為保命瞎編了這一套說辭。可是當我派出的人真的在劉三指定的地方發掘出大批的財物時,我不得不相信他所說的一切都是真的。

  幾天以來,劉三的話一直回dàng在耳邊。他們三人將那筆財富藏好之後,裝作什麼都沒發現的樣子回到了復國軍。按照他們和南宮遙的約定,在他們復國軍路過一個小山村的時候,會找機會偷偷放了南宮惜。南宮遙自會派人在那個地方接應。誰知到了地方他們才發現,南宮惜早已經不見了蹤影。

  我心裡清楚放掉南宮惜的肯定是喬裝隱匿在軍中的胤祐。若不是他先一步放了南宮惜,那小姑娘現在恐怕早已經和她的親哥哥團聚了!南宮遙那麼疼愛自己的妹妹,肯定不會放著南宮惜不管。

  他一直沒有出現,是不是已經知道了南宮惜現在過得不錯,還是……當日在我大嵐山救走南宮惜的一幕,他分明就看見了?

  南宮遙沒死!直以為已經死的那個人還好好的活在世上,我該欣喜嗎?我該高興嗎?我該放聲大笑嗎?

  諷刺!我只感覺到濃濃的諷刺!他如果沒死,那我的心痛、哀傷都為了誰?他如果沒死,那我費盡心機的復仇又是為了誰?我做的一切仿佛成了笑話,劉三諷刺的笑容至今歷歷在目。這就是你為之復仇的那個人嗎?連活著的消息都不肯告訴你。

  南宮遙……為什麼要讓我誤會……為什麼不來找我?

  **************

  台上的戲子依依呀呀的唱,長長的水袖拋起,若行雲,若流水,其實我從來聽不懂這些戲子在唱的什麼。我只是愛看那勾勒的細細長長的眉眼,愛看那一板一眼永不變更的動作,愛看那華麗的戲服,翻飛的衣角,舒展的雲袖。所謂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戲,我從沒聽懂過,同樣的,這人生,我也過得糊裡糊塗。

  皇子不得與外臣結jiāo,胤禎是皇子,我不是,卻比他更有權力。天子朝珠加身,這普天下,除了金鑾殿寶座上坐著的那一位,沒有人比我說話份量更重。

  不知這些大臣是單純地感激我的救命之恩,還是終於意識到了我不可撼動的地位,紛紛巴結起我來。我一杯接一杯喝下他們敬來的水酒,果斷的動作引起了一陣陣叫好聲。自從我參政以來,皇親貴族、武將文臣,紛紛反對我,有這樣一個機會能與大臣們jiāo好,我該好好把握,並趁機在朝堂上站穩腳跟。而不是僅僅靠著皇阿瑪的一味偏袒。

  觥籌jiāo錯的酒席之上,越過重重的人影,我和胤禎遙遙對視。他眸中有著掩不住的擔憂之色。我沖他微微一笑,舉杯示意。

  胤禎上前一步,扶住我微晃的身軀。我仰起頭,沖他感激的一笑。他似乎是被我這樣的笑容刺痛,別開目光,低聲道,“懷暮,你是怎麼了?今晚你笑得太多了。是因為昨晚的事嗎?如果讓你這麼為難的話,我寧願你像以前一樣直忽視我。”

  我輕笑著搖搖頭,抬手摸了摸他俊朗的面孔,“胤禎,給你看樣東西。不要太驚訝哦!”

  胤禎瞠目結舌地看著一屋子的金銀珠寶,一抬一抬的箱子堆滿了整個屋子,打開,金光璀璨,幾乎晃花人的眼睛。“這是……哪裡來的?”

  “南宮家那筆傳說中的財富。”我將事qíng的始末告訴了他。伸手抓起箱子中的一串珍珠,回首朝他笑道,“這麼多財物,要統統上繳國庫真是有些可惜了。不如咱們偷偷瞞下來,平分了得了。”

  他卻沒有跟我開玩笑的心qíng,神qíng複雜地屋子裡的財富,眼神閃爍,“這麼說,南宮遙……真的沒死?”

  “是啊!沒死!我被騙了!”我苦笑了一下,“所以說,男人都是騙子。還不如金銀財寶來的可靠。”不管南宮遙出於什麼原因,我被他瞞在鼓裡是個不爭的事實。

  身後暖一,胤禎從背後擁住我,“懷暮,我不會騙你。永遠不會騙你。”

  他以為我傷心了嗎?氣憤是有的,傷心談不上。畢竟,能為南宮遙做的我已經都做了。以前,我以為自己欠他一條命。可是他好好的活著。那麼現在,他欠我一個解釋。他的妹妹還在我那,我不相信他會一輩子不出現。

  我一怔,胤禎的安慰讓我心裡泛起淡淡的暖意,“嗯……”

  “懷暮,讓我呆在你身邊。”

  “好……”

  “懷暮……”

  我不耐煩地打斷他,沖他揚了揚手裡抓著的金子,“剛才我的提議,你到底要不要考慮一下?”

  他愣了一下,“什麼提議?你是說……平分?”

  “沒錯!”

  他認真地想了想,提出不妥之處,“可是今天被你派去押送財物的那些士兵都已經知qíng了。還有董鄂府的人……恐怕瞞不下來吧?”

  我yīn測測地笑了一下,“滅口,通通滅口。”

  胤禎陪著我胡鬧,順著我的話說道,“倒不是不可以。只是……那些新軍可是你一手培養起來的。還有董鄂府的人,他們可是九嫂的親人,你確定要滅口?”

  我現出一臉掙扎之色。

  胤禎大笑著將我圈進懷裡,“懷暮,注意你的平常心!堂堂一個固倫公主居然要為了區區一點小財殺人滅口!傳出去像話嗎?”

  “小財?這些都趕得上我大清的國庫了!哎,不過這麼多財物,押送回去不是件很輕鬆的事!”水路?海路?陸路?我得好好考慮一下。

  和胤禎商量後,我們從福建沿陸路行至杭州,在杭州坐船,沿京杭大運河一路北上。回京後,所有的財物盡數充入國庫。國庫充盈,皇阿瑪心qíng大好,賞賜我和胤禎許多東西。胤禎與我的關係是瞞不住的,我很沒種地躲進了皇阿瑪的澹寧居里,扔胤禎一個人獨自面對胤禟,十三的狂風bào雨。誰叫他如此膽大妄為,居然趁我醉酒的時候把我……qiáng了。簡直傷透了我的自尊!要qiáng也是我去qiáng別人啊!不過……雖然那時已經神志不清,仍能隱約地記得,那個chūn夢裡,十四的技術仿佛很不錯?邪惡地摸了摸下巴,不如在清醒的時候再去驗證驗證?

  唔……還是算了。先避避風頭再說吧!雖然平日躲進了皇阿瑪的澹寧居,在上朝議政的時候還是能不可避免地遇見他們。胤禛面無表qíng,胤禟臉色黑沉,胤祥的眼神仿佛在無聲地控訴……而胤禎,頂著一臉青青紫紫對我綻放出一抹深qíng的笑容。那臉上的淤青,據他說是半夜起chuáng屋裡太黑沒看清路,不小心在桌角磕的。至於他家為什麼有這麼多桌角,就不得而知了。

  自從南方回來後,皇阿瑪便命我入主兵部,全權負責新式軍事制度在全國軍隊的推行事宜。雖然說朝廷中的反對之聲還是不絕於耳,但新軍在南方平亂事宜中的赫赫戰果不容忽視。新式的軍事制度,新式的武器,確實有著不容忽視先進xing。況且這次許多頗有勢力的皇親臣僚堅定地站到了我的一邊,福州的那些官員沒有白救,他們或者他們所在的家族在朝中有著不容小覷的地位。

  九月,朱慈煥在京城菜市口被正式處斬。從此,朱三太子成為了歷史。

  我暗中派了人,四下打探南宮遙的消息。可是他就像在這個世上銷聲匿跡了一般,毫無蹤跡可循。茫茫人海,想要找一個刻意隱藏的人,原來這麼不容易。

  第一百里五十二章    塞外之行

  康熙四十八年八月

  木蘭圍場是康熙二十年時在喀喇沁、敖漢、翁牛特諸旗敬獻的牧場上設立的皇家牧場。東西長一百五十公里,南北寬一百餘公里,總面積達一萬多平方公里。圍場的北部是平均海拔一千四百米以上的壩上高原,南部是丘陵盆地。去年秋天第一次去的時候被著實地驚了一下,我從未見過那麼遼闊的牧場。蔚藍的天空下,一望無際地糙場如同海洋一樣廣闊,風chuī過時,糙làng起伏,一層白色的光由遠至近,如同雪白的làng花。

  若是按照歷史,這個時候避暑山莊應該是建成了的。但老驊不願做這些勞民傷財的事。起初是因為國庫並不充裕,現在充裕了,又以新政剛剛開始全面推行,國內需要用錢的地方還很多為理由推辭。我心裡一邊為後世少這麼一座值得觀賞的皇家園林感到遺憾,一邊覺得偶爾來住住帳篷其實是件挺有意思的事。

  木蘭秋獮的規模相當宏大,每年行圍派兵一萬二千名,分為三班,一次獵撥兵四千,表面上是皇帝家的尋歡圍獵,其實骨子裡就是聲勢浩大的軍事演習。這次秋獮比上次熱鬧多了,康熙帶上德妃,宜妃,良妃隨行,隨行的皇子有四,九,十,十三,十四,十七。再加上各家福晉及隨行宮女,太監,一行車馬車馬浩浩dàngdàng,綿延數里。

  這次我特地將黑雲帶了過來。這匹在浙南發現的軍馬著實合我的意,雖然是匹母馬,爆發力與耐力卻一點也不輸給公馬。所以在浙南之亂平息以後,我不惜千里迢迢將它帶回了京城。平日裡寄存在胤禟府里,閒來沒事的時候騎著出去散散心,順便給她減減肥。胤禟府上的伙食太好了些,黑雲現在肥的不像話。

  四,九,十,十三,十四的福晉都跟了過來,我雖與她們都還相熟,不過脾氣對胃口的只有婉容和珂玥而已。不過她們兩個這一路上忙得很,忙著伺候婆婆。婉容伺候德妃,珂玥伺候宜妃。我看著兩這個平日裡在府里說一不二的當家福晉在德宜二妃跟前忙前忙後的樣子,真是感慨良多。

  “我說,懷暮,你臉上那幸災樂禍的笑是怎麼回事?給我立刻收回去!”珂玥形象不甚雅觀地趴在軟榻上,翻著白眼,手往下指了指,清芬不輕不重的拳頭立刻移了過去,珂玥發出一聲舒服的呻吟,“就是這兒,哎,酸死了……”五福晉這次沒有隨駕,是以在宜妃身前伺候的只有她一個。而德妃身邊至少還有十三福晉兆佳氏和十四福晉完顏氏。婉容至少能時時鬆口氣,她卻忙得腳不沾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