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而且這些美味有適量碳水,配著雞蛋吃有一定的蛋白質,還有纖維素,再喝兩口水很頂飽,簡直成了沈江的救命美食。
全劇組的人不出幾天,都認識了婁甯。
「小姐姐,你不愧是拿下全國廚師大賽冠軍的人,真的,做這些普普通通的包子啊菜啊,也能做得特別好吃。」
「我也是!最佩服那種把平常小菜做得讓人念念不忘的大師啦。婁甯小姐姐你就是大師!」
「啊啊太羨慕了,哪怕我只有小姐姐百分之一的廚藝,我也不至於天天在家花錢點外賣。」
一群電影場記聚在一起,多數都是年輕女孩,嘰嘰喳喳地打開了話匣子,她們簡直都太喜歡婁甯了。
一旁的沈江和顧逞也在圍繞婁甯展開話題。
沈江喝著海參湯問:「我已經想好拍完這部戲請朋友去麥香館吃一頓了,放飛自我,管他香的辣的,我先吃為敬。」
顧逞沒抬眼:「能有點演員的自覺嗎?」
沈江反駁:「我是享受生活,再說你不也是喜歡吃婁甯做的菜嗎?一起去吃唄乾脆。」
顧逞想也沒想,語氣裡帶上拒絕:「和你的朋友?太鬧。」
沈江狐疑地盯了他一眼,「這話說得……那你是另有打算?要和安靜的人去吃啊?我還以為我也算是你朋友呢。」
顧逞回:「你算是,你朋友不算是。」
何況,顧逞想,他只想一個人去。
……
復活賽上。
周家禾等選手每日都跟著評委現場學習,日常過得充實而忙碌,偶爾還會聚餐聊天。
也是在這裡,他認識了很多業餘的家庭烹飪選手,雖說是業餘的,但其中許多人卻有著新鮮獨特的創造力和一顆滿懷熱情的料理心。
周家禾抓緊機會,在聚餐發言上賣力宣傳了麥香館一把,他也明顯地察覺到,在擺出自己的故事以後,不少選手的眼神變得熱烈起來。
果然一頓飯吃完,更多的聯繫方式遞了過來,周家禾樂得合不攏嘴,轉頭就在群里說了這事兒。
周家禾目前在復活賽已經走到了倒數二輪,即將迎來最後的大賽,比起正賽來說,他的心情已經平和很多。
特別是親眼看到正賽四強出演的GG、節目陸續在電視上播出,已成定局,復活的選手們反倒更坦然了——
他們跟人家確實是比不過的差距,如果差距只有一點,人會嫉妒,但在差距拉大的情況下,反而就接受了。心裡雖然泄氣,但反過來想想,要是能去四強手下任職學習,豈不是一種進步的機會嗎?!
因此,正有意擴大員工隊伍的麥香館就這樣通過周家禾,收到了眾多選手的求職信。
婁甯在劇組的同時,也始終保持著線上聯絡開會,管理麥香館的經營事項,眼見周家禾那邊進展順利,她便拜託吳姐幫忙一起考察分店選址。
她目前的打算是將小食和正餐的售賣分開營業,分店延續前一陣子小黃小許幾人的營業模式,不接待堂食,只做窗口現賣和外賣。
畢竟這個營業模式得到了實踐的認證,非常吃香,完全可以得到延續;開起小食分店也能為堂食的顧客引流,對餐館和客人兩邊都好。
而麥香館主店則改為接待預訂堂食,全天只做午市和晚市,將招待的客人數量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如此一來,既可以為員工們減輕負擔,也不至於讓顧客蹲到腿麻了。
考慮到分店和主店的營業性質不一,吳姐和婁甯都想著就近原則最為重要,方便顧客們順道尋店,如此一來範圍便縮小了很多,再仔細對比一下各方面的綜合條件,選擇就呼之欲出。
這還得感謝管理團隊負責人,將數據打包完畢送上門,大大方便了她的行事。
婁甯私下底給吳姐過目了數據,其實也是有她的私心在。
若是吳姐不久的將來也想開起分店,這些數據就能作為一定的參考,畢竟這些雖然都是可視化數據,但真要商家自己去做功課、調查數據,實際上不知道多費功夫。
大餅烤好了就該想著一起分吃,即便吳姐無法共享小吃街管理團隊給出來的優惠條件,也不妨礙婁甯想照顧她這點小事。
因為這件事,吳姐還說:「小婁呀,我覺得你就是我的小福星。」
吳姐真是這麼認為的,回顧去年冬天,她們的關係忽然開始熟稔起來,鄰里商戶之間你關心我,我優惠你,就這麼開始了來來往往。
也是因為和婁甯的關係變好,原本的擴店計劃就在新年前加速實施,實現了開春開新店的願景。搬到了人流量更好的地段,加上天氣開始回暖,果茶店的營業額日益飛漲。
現在又因為「麥香館」的金字招牌效應,吳家與麥香館的果飲合作板塊,收到了井噴式上漲的分紅,至於果茶店本身被照拂到的隱性收益就更不用提了。
吳姐這麼表示以後,婁甯搖搖頭,真實地說:「那也還是要感謝吳姐你自己做出的決定。」
兩人掛斷了視頻聊天以後,婁甯安靜地算了一下店裡的帳。
雖然她並沒有將吳姐的話放在心上,但如果真要按照吳姐的思維邏輯去推算,她自己不也是受惠的一方嗎?
就像錦鯉APP的出現,儘管她在名義上是將軍的「錦鯉小廚」,但實際上算起來,還是為了幫助將軍而主動去做任務,才讓麥香館和他都發展得越來越好。
全劇組的人不出幾天,都認識了婁甯。
「小姐姐,你不愧是拿下全國廚師大賽冠軍的人,真的,做這些普普通通的包子啊菜啊,也能做得特別好吃。」
「我也是!最佩服那種把平常小菜做得讓人念念不忘的大師啦。婁甯小姐姐你就是大師!」
「啊啊太羨慕了,哪怕我只有小姐姐百分之一的廚藝,我也不至於天天在家花錢點外賣。」
一群電影場記聚在一起,多數都是年輕女孩,嘰嘰喳喳地打開了話匣子,她們簡直都太喜歡婁甯了。
一旁的沈江和顧逞也在圍繞婁甯展開話題。
沈江喝著海參湯問:「我已經想好拍完這部戲請朋友去麥香館吃一頓了,放飛自我,管他香的辣的,我先吃為敬。」
顧逞沒抬眼:「能有點演員的自覺嗎?」
沈江反駁:「我是享受生活,再說你不也是喜歡吃婁甯做的菜嗎?一起去吃唄乾脆。」
顧逞想也沒想,語氣裡帶上拒絕:「和你的朋友?太鬧。」
沈江狐疑地盯了他一眼,「這話說得……那你是另有打算?要和安靜的人去吃啊?我還以為我也算是你朋友呢。」
顧逞回:「你算是,你朋友不算是。」
何況,顧逞想,他只想一個人去。
……
復活賽上。
周家禾等選手每日都跟著評委現場學習,日常過得充實而忙碌,偶爾還會聚餐聊天。
也是在這裡,他認識了很多業餘的家庭烹飪選手,雖說是業餘的,但其中許多人卻有著新鮮獨特的創造力和一顆滿懷熱情的料理心。
周家禾抓緊機會,在聚餐發言上賣力宣傳了麥香館一把,他也明顯地察覺到,在擺出自己的故事以後,不少選手的眼神變得熱烈起來。
果然一頓飯吃完,更多的聯繫方式遞了過來,周家禾樂得合不攏嘴,轉頭就在群里說了這事兒。
周家禾目前在復活賽已經走到了倒數二輪,即將迎來最後的大賽,比起正賽來說,他的心情已經平和很多。
特別是親眼看到正賽四強出演的GG、節目陸續在電視上播出,已成定局,復活的選手們反倒更坦然了——
他們跟人家確實是比不過的差距,如果差距只有一點,人會嫉妒,但在差距拉大的情況下,反而就接受了。心裡雖然泄氣,但反過來想想,要是能去四強手下任職學習,豈不是一種進步的機會嗎?!
因此,正有意擴大員工隊伍的麥香館就這樣通過周家禾,收到了眾多選手的求職信。
婁甯在劇組的同時,也始終保持著線上聯絡開會,管理麥香館的經營事項,眼見周家禾那邊進展順利,她便拜託吳姐幫忙一起考察分店選址。
她目前的打算是將小食和正餐的售賣分開營業,分店延續前一陣子小黃小許幾人的營業模式,不接待堂食,只做窗口現賣和外賣。
畢竟這個營業模式得到了實踐的認證,非常吃香,完全可以得到延續;開起小食分店也能為堂食的顧客引流,對餐館和客人兩邊都好。
而麥香館主店則改為接待預訂堂食,全天只做午市和晚市,將招待的客人數量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如此一來,既可以為員工們減輕負擔,也不至於讓顧客蹲到腿麻了。
考慮到分店和主店的營業性質不一,吳姐和婁甯都想著就近原則最為重要,方便顧客們順道尋店,如此一來範圍便縮小了很多,再仔細對比一下各方面的綜合條件,選擇就呼之欲出。
這還得感謝管理團隊負責人,將數據打包完畢送上門,大大方便了她的行事。
婁甯私下底給吳姐過目了數據,其實也是有她的私心在。
若是吳姐不久的將來也想開起分店,這些數據就能作為一定的參考,畢竟這些雖然都是可視化數據,但真要商家自己去做功課、調查數據,實際上不知道多費功夫。
大餅烤好了就該想著一起分吃,即便吳姐無法共享小吃街管理團隊給出來的優惠條件,也不妨礙婁甯想照顧她這點小事。
因為這件事,吳姐還說:「小婁呀,我覺得你就是我的小福星。」
吳姐真是這麼認為的,回顧去年冬天,她們的關係忽然開始熟稔起來,鄰里商戶之間你關心我,我優惠你,就這麼開始了來來往往。
也是因為和婁甯的關係變好,原本的擴店計劃就在新年前加速實施,實現了開春開新店的願景。搬到了人流量更好的地段,加上天氣開始回暖,果茶店的營業額日益飛漲。
現在又因為「麥香館」的金字招牌效應,吳家與麥香館的果飲合作板塊,收到了井噴式上漲的分紅,至於果茶店本身被照拂到的隱性收益就更不用提了。
吳姐這麼表示以後,婁甯搖搖頭,真實地說:「那也還是要感謝吳姐你自己做出的決定。」
兩人掛斷了視頻聊天以後,婁甯安靜地算了一下店裡的帳。
雖然她並沒有將吳姐的話放在心上,但如果真要按照吳姐的思維邏輯去推算,她自己不也是受惠的一方嗎?
就像錦鯉APP的出現,儘管她在名義上是將軍的「錦鯉小廚」,但實際上算起來,還是為了幫助將軍而主動去做任務,才讓麥香館和他都發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