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最後來一首當時為撫州城外風雪滿頭而做的小詩。

  《城外對雪有作》

  林平

  是夜小孤燈,悠悠古道人。

  青絲懷細雪,一視若白頭。

  第82章 章之外

  一·關於人物性格

  關雨霂有真正的文人傲骨,落難廟中,她一戴罪之身不讓分毫,書房對弈,她願挺喜歡才子來駁心上人的心頭好,山中下棋,她寧願三盤皆輸都不願被讓先。她是關老爺子在氣節禮義精心澆灌下成長的文人。而方笙曼不一樣,她年少大魁,本當意氣風發,可她卻一直覺得如果是大哥,一定會做得更好。她從小同兄長一塊長大,父親雖說兩個都教,但畢竟女子不能為官,傳予兄長自是較多。方笙曼在回憶里曾經說道,她也有意氣,但她非男兒,只有把一切託付給兄長。她在世俗的打壓下長大,以至於在她身上看不到什麼傲氣,縱使後期獲得再多的成功,都無法彌補那份空缺,寫文也常說,不善辭藻,恐見笑,窮工極巧描摹不得一類的話。與其說方笙曼是在假扮大哥,不如說她是在借大哥的身份,做真正的自己。

  方笙曼對於關雨霂的意義在於告訴了她,在南梁,作為女子,你可以活成你想要的樣子。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方笙曼的犧牲同她所建立的撫州安樂鄉的基礎之上。這一系列無意義的敢想敢做,擊碎一直壓抑內心裝作沒有主見沒有追求的關雨霂。

  人生只有一次,還是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阿關經歷了兩次覺醒,第一回 在中秋佳節,她發現對方笙曼的喜愛讓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第二回在重逢大雨,她明白了愛一個女子到底意味著什麼,不是要在她身上尋求丈夫或是男子一般的依靠,而是兩個人並肩,一同走下去。而方笙曼不需要覺醒,她這個人挺簡單的(笑)。

  總的來說,關雨霂是那種看上去很軟,常屈尊教條,卻是一個內心堅強,一身反骨的人,方笙曼則是看上去很剛,好一意孤行,卻是一個內心柔軟,心思內斂的人。

  二·關於詩詞

  一個是錦衣玉食的千金,一個是沒有被充分重視的小妹,童年的經歷賦予這兩個人不同的性格和風格迥異的詩詞。

  我常說阿關不會做詩寫詞,她的氣度太小了,寫的東西或是作,或是小家子氣。而笙曼寫的不管是小日記也好,詩歌也好,我都很喜歡。生活富足的人喜歡作,貧寒出生的人心思細膩,大概是這麼個道理。

  雖說都是借我的手寫的,但表達的還是人物本身的心意,我不大能掌控。什麼時候寫詩作詞真的是件很奇妙的事,有時候寫到那裡了,風箏或者木魚就會突然蹦出來,一陣狂拍桌子,表達心愿說:「寫書的,我要寫詩!我要作詞!」我就一臉惶恐:「姑奶奶,您說,小的聽著。」姑奶奶拍桌:「我不說,你自己好生想想。」

  我就「???」

  三·有關選擇

  方笙曼是一個有精神內核的人,她的人生全部都是她選的,而她內心又非常的簡單,不過就是筆筆直的一條路,若是撞了南牆,那死心地便再撞一次,心死了,就不會痛了。而關雨霂沒有精神內核,天知道她想做什麼。小時候,關清源為她規劃了一條路,淡輸贏,嫁人,相夫教子,關雨霂從了。後來關老走了,淡輸贏有用嗎?又不能讓她活下去。好,那嫁人吧,又是個罪人嫁不出去。等關老被平反了,可算是嫁人了,結果嫁的人不待見自己。努力讓那人待見自己吧,好了,被貶了。貶了就貶了吧,在哪不能過日子呢,結果那人是女的。至此,相夫教子的路也被關姑娘給走沒了。她沒有哪一條路是自己選的,所以,讓她下定決定跟方笙曼在一起是件相當難的事情。

  誰的人生都只有一次,為什麼要走條險峻的提心弔膽的路?

  對於這個問題,關雨霂在六十六章給出了答案:「換戶別的人家?再不見滄海遺存夜明珠,再不聽周郎豪言箏鳴曲,再不顧皎皎月華霏霏雪,再不敢信手欺霜率性活?」

  她無法再換戶別的人家了,見過了被掩埋在滄海之中的夜明珠,聽過了周瑜談箏時的豪言壯志,體會過了黑夜之中的皎皎明月霏霏白雪,又怎麼能在拋下一切,欺騙自己,去過普通的生活?

  她愛方笙曼,也愛這個為了愛而不顧一切放肆活一場的自己。

  四·有關心結

  方笙曼在大海傾覆中失去了一切,她就從此畏懼海了嗎?並未,因為海外有她追求的一切。

  關雨霂在天降牢獄中失去了一切,她就從此畏懼牢獄了嗎?是的,可她對方笙曼的無法割捨又讓她擁有直面恐懼的力量。

  至於讓方笙曼再體驗一回摯愛沉入大海的感覺,讓關雨霂再品嘗一次摯愛打入牢獄的滋味,都是我或者說命運的安排。

  什麼叫解開心結?一輩子逃避它,躲躲藏藏,不是解開心結的方式。要直面它,衝撞它,打碎它。

  還是要給人物堅強的性格,這樣當命運的大旗倒下來,她們扛得住。

  五·有關幸運

  到底是方笙曼遇到關雨霂更加幸運,還是關雨霂遇到方笙曼更加幸運,我覺得這點很難說。

  如若沒有關雨霂,方笙曼一個人孤獨地走一條死路。如若沒有方笙曼,關雨霂平凡地相夫教子過一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