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阮蘇更加一頭霧水了,“什麼意思?”

  “阮蘇,都是過去的事,不要問好嗎?”他看著她的眼睛,眼底閃過一抹微不可見的央求。

  她見狀鬆了口,但心底仍然念念不忘。不過等他們找到一家拍賣行,打算把這套首飾進行拍賣,對方檢測後給出估價,超乎預料的價格讓她將那些不重要的煩心事拋之腦後,驚訝地問:

  “四百萬美金?”

  換算成人民幣差不多三千萬了,一套首飾而已,確定沒算錯?

  拍賣行工作人員說:“這枚鑽戒是鑽石中的珍品,切工淨度都非常好,質量難得一見。而且你們看它背後的刻字,SA,史蒂芬.阿朗。他是十九世紀很傑出的一位珠寶設計師,天資聰穎,留下過許多精美絕倫的作品,可惜有許多都因為戰爭不知去向。這枚戒指就是他的作品之一,如今的投資市場上很多人都喜歡他的。

  再看這套黃金首飾,採用的是一種幾近失傳的細花工藝,除裝飾價值外更有收藏價值。因此兩樣東西拍到四百萬美金應該不難。”

  阮蘇看向段瑞金,後者道:“好,拍賣吧。”

  工作人員遞來合同,他們看了一番,比較重要的一條是拍賣行會收取成交價百分之五的手續費,也就是說,如果按照四百萬美金拍賣出去,他們要出二十萬的手續費,換算成人民幣得一百多萬。

  “好貴啊。”阮蘇咂舌。

  “以後賺得回來。”

  段瑞金拿起筆,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一周後,首飾參與競拍,最後以413萬美元的價格成交。

  他們拿到錢,馬上訂了去加拿大的機票,打算去阮蘇生前居住過的小鎮看一看。

  阮蘇死時安安仍在鎮上生活,音音因工作忙滿世界飛,但也會擠出一切空餘時間回鎮上陪安安,不知道兩人現在是否還住在那裡。

  她登機前有上網搜索過他們的信息,音音完全找不到資料,安安在二十多年前,也就是二十世紀末時舉辦了最後一次畫展,宣布封筆,之後不知去向,連藝術界的同行們和他的粉絲都不知道他去了哪兒,甚至還有人專門拍攝了一部紀錄片,探討他的結局。

  網上查不到,那就實地去看,可誰知飛機落地後,他們租了輛車前往小鎮,房子還在,門卻是鎖著的,看起來潔淨如新,只是沒什麼生活氣息,仿佛很多年都沒人住過。

  周圍的鄰居也換了一茬兒,沒人認識阮蘇。她找了個年紀稍大些的詢問,這位從法國移民過來的老人用不甚流暢的英語告訴她,以前住在這裡的兄妹倆早就出國了,但是雇了人定期打掃這棟房子。

  他們若是要找原房主,不如直接去找那個打掃的人,他就住在這條街的最西邊。

  阮蘇道過謝,拉著段瑞金打算去找那人,走了幾步忍不住回頭看那棟房子。

  晚秋的暖陽下,它孑然而立,淺藍色的屋頂宛如融入天空里,院裡盛開了大片大片的翠菊,顏色各異,奼紫嫣紅,爭相鬥艷。

  陽光照進玻璃窗,隱約露出餐桌的一角。

  她閉上眼睛,腦海里浮現出當年自己在廚房裡做飯的模樣。安安在樓上畫畫,音音在外面跟朋友瘋跑。

  日子就像小溪里的水,汩汩流淌,清澈平靜。

  “走吧。”段瑞金道。

  她在心底輕聲說了句再見,牽著他的手繼續向前。

  在街道的末端,他們找到鄰居所說的人。對方聽明白他們的來意後,起初不肯給聯繫方式,直到阮蘇聲稱自己是兄妹倆母親的遠房親戚,並且拿出照片做比較,他發現兩人的確長得非常相似後,才說道:

  “我並沒有他們的電話,只是每個月他們都會按時打錢過來,偶爾有事會信件聯繫,你們若是需要,我可以把信上的地址給你們。”

  阮蘇道:“那就再感謝不過了。”

  對方讓他們在院中等,走進屋裡拿地址,出來後把一張紙條遞給她,忍不住問:

  “你真的只是她的遠房親戚嗎?我剛才看了祖母與她剛搬來時的合照,你簡直跟她一模一樣?不是她的孫女?”

  阮蘇抿唇笑笑,“當然不是,我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出國呢。”

  “好吧,世上的事可真是夠奇妙的。”他依舊感慨不已。

  阮蘇決定離開,想了想又拿出些錢,交給他拜託道:“那是很漂亮的一棟房子,請你務必照顧好。”

  對方受寵若驚,連聲承諾。

  阮蘇看著他欲言又止,深吸一口氣,轉身快步走遠了。

  接下來又是一番顛簸,他們趕往紙條上的地址——多倫多郊區的一套獨棟別墅。

  因路途不算太遠,二人租車前往。

  阮蘇懷疑到那兒以後就會看到兄妹倆,路上一直在糾結,自己該不該露面。

  段瑞金不太理解她的擔憂,問:“你難道不想見他們嗎?”

  “當然想見,可是現在他們應該也老了,已經放下當年分開時的痛苦。我突然再冒出來,不是又擾亂了他們的生活嗎?”

  阮蘇靠在他肩上,愁眉苦臉地玩著他袖子上的紐扣。

  段瑞金摸摸她的頭髮,“我問你,之前你來見我的時候,擔心過我的出現會擾亂你的生活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