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盧嵇看了信箱裡的信,才知道是國內有些人遠渡到德國來找他的,目的只為了一個,想要在上海建設一個光學玻璃廠。資金方面倒不是問題,就是統籌辦廠的經驗不足,專業人員也遠不夠。而盧嵇這些年不但在擴充了許多兵工廠的生產線,也發揮了自己的老本行,建設了幾家機械製造廠。

  然而在於精密機械與光學儀器方面,國內的水平幾乎可以說是為零,甚至連生產雙目望遠鏡都是極大地難題,更別說那些在戰爭與測繪方面極其需要的倒影測遠儀了。

  他們也聽說過盧家不願和政府扯上關係,也想過自己來起步辦廠。

  然而只有錢沒有經驗,就太容易受國外政府或技術人員的矇騙,他們組建光學儀器廠的一波三折堪比當年張之洞建立漢陽兵工廠,折騰了幾年花了不知道多少錢,最後卻連完完整整的一個雙目望遠鏡都沒能做出來。

  這時候政府才後悔,派人聯繫盧家在上海留的聯絡人。然而盧嵇早已放話說不插手政府的事兒,上海的聯絡人想都沒想就把這事兒搪塞過去了。政府沒辦法就去跑了香港的盧家,跑到倫敦的企業總部,然而都沒有聯繫到盧嵇。

  最終盧嵇在倫敦的助理看他們跑了這麼多趟實在可憐,而且還有幾位學者年紀已經不小了,他就留了盧嵇在德國的郵信地址給他們。然而他們寄了不少信都沒收到回復,一行人決意要把此事辦成,乾脆直接來了德國登門拜訪。

  而盧嵇得知消息後,略一猶豫,還是主動致電邀請他們上門了。

  七八個中方的代表是坐在他們一樓客廳里談的,江水眠也演了一會兒好妻子,給他們裝模作樣的斷了些茶過來,坐在一旁的搖椅上聽他們聊。

  盧嵇:「主要是我們沒有相關的人才,我也是學機械與冶煉相關的,對光學儀器不太懂。眠眠,你們從南開過來的物理系的學生,有選光學的麼?」

  江水眠搖了搖頭:「基本沒有人跟光學沾邊,有的回了國,留在這裡繼續做研究的多與熱離子或者電子波動性有關的。更別說是能有製作開發光學儀器的經驗的人了。」

  客廳里一片沉默,國內政府的代表半晌嘆氣道:「盧先生,您也知道現在絕大多數槍械都配有瞄準鏡了,而這方面的光學設備他們根本不給國內提供,而且如果建廠是個長期的事情,如果現在不開始籌劃,還不知道多少年之後才能建成呢。」

  盧嵇思忖了很久,道:「如果你們能等,我也可以考慮聯繫這方面的事情早做準備。你們也可以考慮送一些清華或南開的留學生來學習光學方面的理論。只是這一準備,開始建廠怕不是要等到兩三年甚至更以後。」

  幾位國內代表互相對視一眼:「時間長也可以,只要你鬆口。盧先生,說實在的,在國內說辦廠做實業就一定能做成的人,也只有你了。」

  盧嵇道:「只是有一件事。這個廠不能建設在上海或北京、天津,而是要建設在武漢、重慶或昆明。這是我唯一的要求。」

  對方愣了一下:「為什麼,你說的這些城市都相當靠內地,運輸也不足夠發達,到時候肯定會有各種不便利。」

  這件事,還是江水眠與他商議過的。她直言不諱,說未來的戰爭會讓沿海和諸多大城市淪陷,如果建廠就最好往內地走,這樣才能在以後也不會被摧毀。

  盧嵇相信她如此認真絕對的話,卻不能這麼對政府代表說。

  他道:「因為我怕有一些緊張的狀況在境內發生,導致光學玻璃或機械廠收到影響,我一直都在盡力讓自己的廠址比較均勻的散布在各個地區。而且這幾個地方交通也沒有那麼麻煩,還靠著在漢陽的冶煉廠,可以相互有一些技術支持。不過說好,讓我幫忙可以,但讓我選廠址是不可以妥協的條件。」

  最終對方也同意了,盧嵇也很正式光學產業方面的重要性,開始積極幫忙張羅人才、產線、技術。而當江水眠在生了孩子之後再次爭取核物理研究室,被對方拒絕後,她忽然有一天夜裡從床上坐了起來,轉過頭道:「你說我來研究光學器械相關的專業怎麼樣?我記得柏林就有一個光學玻璃研究所。」

  盧嵇還沒來得及多說,她仿佛心裡已經決定了,第二天就開始找光學玻璃研究所的導師名單,開始翻找著作借用實驗室了。從那天起,她身上仿佛拼出了一股誰也擋不住的幹勁,盧嵇看她如此決絕,自然不敢多打擾她,只能承擔家裡的事情,照顧孩子,伺候到位,儘量少打擾她。

  她生了孩子之後被核物理研究所拒絕,他不可能不愧疚。江水眠能這樣再給自己找到一個目標,盧嵇必定要想盡辦法幫忙,他找關係給江水眠借到了大學內的高等實驗室,想盡辦法搜羅那位維多特教授的著作檔。

  盧嵇有時候也讓這個小子鬧得連鬍子都顧不上刮,有的時候右手抱著孩子,左手看著從倫敦寄過來的公司文件,人還坐在廚房裡等粥燒好,眼鏡讓他有一次不小心壓彎了他都沒時間去配新的,他也真是感覺到了幾分帶孩子的苦。

  而這會兒江水眠坐在那兒抱著孩子,捏了捏孩子的臉,又忽然伸出手去,捏了捏他的臉,眼睛還落在他臉上,神情卻故作幾分誇張的嫌棄:「扎手,你的胡茬。」

  盧嵇摸了摸下巴:「忘了颳了,不過也很性感對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