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他卻望進了宮修筠的眼中,那裡盛著一整片星河,這片星河現在完全是為他而盛開。

  第77章 盛夏懷想

  一年後,「盛夏懷想」畫廊的大門處。

  在給畫廊起名字時,俞想糾結了很久。按照西方的習慣,應該直接用創始人的名字命名畫廊。但俞想卻覺得用中文名字來命名有些羞恥,而用英文名字命名更是奇怪。

  而同時,這個名字第一時間出現在了他的腦海中。

  盛夏懷想,這四個字仿佛承載了夏日的一切美好。陽光、樹影、蟬鳴、冰棍,都被揉進了一個「懷想」中,這是個讓人看到就想踏足的名字。

  俞想站在門前,看著牌匾上嶄新的字,和明亮寬敞的大門。畫廊的外牆設計他有參與,其中有繪畫元素的部分,更是他在紙上畫好後,再轉繪到牆壁上的。

  畫廊採用了偏西式的設計,畫廊內部結構參考了尤金畫廊,因為占地面積較小,俞想捨棄了雕塑館,將西洋畫派和中國傳統畫派分成左右兩塊。

  目前算上他自己,畫廊的四位藝術家都是主攻油畫,而這一年裡,他也正在尋找國畫畫家和書法家,畢竟國內的畫廊,怎麼能沒有傳統藝術。

  「怎麼在這站著?」宮修筠從後面走過來,問道。

  「有點……近鄉情怯。」俞想有些不好意思。

  宮修筠站到他的身邊,伸出手臂,自然地搭上了俞想的肩膀,將人半圈在懷中。

  他說:「醜媳婦也得見公婆啊。」

  俞想狠狠給了他一肘:「你才丑。」

  「好好好,我丑。」宮修筠就這樣,帶著俞想走進了畫廊。

  一進門,正對著的是四個字——春風得意。

  這是這次畫展的主題,更是俞想的心境。

  帶著三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開畫展,而身為主辦人兼老闆的俞想,自己也還不到三十歲。

  雖然時不時會誕生所謂的「天才」,但藝術界本質還是個談資歷的地方。畫家的年紀越是大,意味著他們有更高的藝術造詣。

  因此,這是個十分非主流的畫展,更是個無比冒險的配置。

  這一年的準備時間裡,俞想不是沒有動搖過。他思考過,要不要簽約幾名老牌畫家來撐場面。但思索良久,他最終還是沒有這樣。因為他相信這些年輕人,更相信自己的眼光。

  彼時,俞想要舉辦畫展的消息剛出,就迎來了一片看衰的聲音。

  【他還真是年少輕狂,不知天高地厚。等他這次狠狠摔一跤就知道了,他那套洋玩意,在國內可不好使。】

  【倒也不用這麼詛咒吧,雖然我也不看好他,但還是祝福他的。】

  【行不通的,到一個地方就要遵守一個地方的規矩。他自己再有名氣又如何,沒人從畫廊買畫,我看他能堅持多久。】

  【我賭他能堅持不過三年。】

  【三年?估計畫展結束他就會發現畫賣不出去,我猜也就一年多吧。】

  ……

  這些評論俞想都看到了,但他卻絲毫沒受影響。他還到處找有沒有能下注的地方,他想把全部身家都押到自己能堅持上。

  只是好像沒人開賭局,俞想只能忍痛作罷。

  但就在這樣一片不看好中,畫展的主題應運而生。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俞想就是要用這句話,他要告訴那些不看好他的人,我們年輕,但我們意氣風發,我們才是畫壇未來的希望。

  那些行將就木的老古董自然覺得俞想猖狂,但俞想又何時在意過他們的意見。

  這次展出的是三位青年畫家的畫,俞想沒有將他們的畫再次分區,而是混在一起排布。

  俞想並沒有看錯人,在這一年的魔鬼式創作中,他們飛速地成長了起來,每個人都建立了自己的風格。

  其中馮子軒的進步是最大的。在簽約時,他的畫中還充滿了不自信。但從退學的那一刻起,他似乎就變了一個人。

  馮子軒居然破天荒地轉變為了後現代畫派,其餘兩人一人更偏向浪漫主義,另一人則和俞想一樣,選擇了現實主義。

  於是,整個展廳就如同大雜燴一般,充斥著不同畫派和畫風的作品。乍一看有些混亂,但在俞想的巧妙排布下,竟能尋出一些規律。

  也正是這樣不同風格的雜糅,反而更顯出青春來。青春本就該是這樣放肆無序的。

  俞想順著展覽路線一路走過,第一幅是左鴻禎創作的《紅黃藍》,色塊混亂且有序地排列在紙面上,形成一個女人的形象。

  在這之後,是新人畫家的作品。直到展覽的最後,是俞想新創作的一副油畫。

  這幅油畫的主角是宮修筠。

  架不住宮修筠天天磨,俞想最終還是給他創作了一副肖像。創作前,俞想思考了很久,到底要畫一副怎樣的畫。

  但當宮修筠在他面前坐好,俞想突然決定了,他要創作一副超寫實的,完完全全的肖像。

  他沒有用想像力對畫面再加工,而是用盡了畢生所學的全部技巧,繪製了一副栩栩如生的肖像。

  畫面上,宮修筠正襟危坐,他身著三件套西裝,雙手搭在椅子扶手上,眼神稍稍俯視,呈現出一幅睥睨的姿態。

  在俞想的筆下,畫面中的宮修筠連汗毛都根根分明,西服上的每一道褶皺都完美復刻,仿佛下一秒就要眨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