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啊?啊。叫恬旖,賈恬旖!」寶玉正打知道黑丫懷孕,就開始琢磨孩子的名字了,準備了好幾個,男孩女孩的名字都有。

  「恬旖?這什麼名兒啊?叫得不順口兒啊。」賈大伯聽了皺眉。

  「《老子》上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成公綏《木蘭賦》有顧青翠之茂葉,繁旖旎之弱條的句子。歲月靜好,風光旖旎。」寶玉肚子裡還是有貨的。

  「我們也聽不懂你那些個《老子》,《孫子》的。得有個小名兒吧?起個叫著順口兒的。」賈長發也覺得名字拗口。

  「叫甜甜吧。」這也是寶玉早就想好的。

  「甜甜好,好記,還好叫。」這個名字馬上得到了全體家人的認可,連在裡屋看著黑丫兒的老太太都說好。

  從那天開始,小甜妞就成了寶玉生活的重心。每天幹活兒再怎麼辛苦,再怎麼累,只要一回到家,見到他的寶貝閨女,他就覺得什麼都值了。

  八零年代,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了。黑丫兒出了月子,兩口子便開始了不要命似的干。自家本來就種了四五口人的地,兩口子還嫌少,開始在草甸子的邊上開荒,沒黑沒白的干。

  到小甜妞七歲,上一年級的時候,寶玉跟黑丫兒兩口子已經開出了五十多畝地,再加上賈大伯家的十幾畝,老太太的幾畝,兩口子一共種了接近七十畝地。

  草甸子周圍的村民也是見了寶玉兩口子開荒種地掙了錢,紛紛的到草甸子開荒,這才幾年的功夫,幾十公里的大草甸子,已經只剩下最中間的一點小溫地了。

  這一年,大豐收。家裡的地又實在太多,每天夜裡三點寶玉兩口子就要起床下地幹活,晚上八*九點鐘回到家,隨便墊吧一口吃的躺下就睡。老太太心疼孫子辛苦,連孩子都沒時間管,就搬到寶玉在老房場上新起的大三間磚瓦房來住,幫著看孩子,做飯。算是幫了兩口子的大忙。

  春節之前,打下的糧食都賣了,足足有七萬多斤。一斤玉米一毛二分錢,兩口子一下子賣了八千多塊錢。去掉成本,一年掙了五千多塊。在這個用萬元戶來形容富豪的年代,五千塊,足夠他們兩口子當上全村的首富了。

  豐收總是讓人愉快的。

  家裡又添置了新家具,甜甜換了新書包,買了好幾身新衣服。寶玉的書房裡打了個一整面牆的大書櫃,放著他多年來攢下的書。

  不光是給自家,黑丫兒多會辦事兒啊,過年的時候,長輩們人人都給準備了合心意的禮物。老太太幫著看孩子,她是從裡到外的給換了個新,把老太太哄著天天樂呵呵的。

  「甜甜爸,我尋思著,來年咱也別種苞米了。我聽說嫂子說,五間房村好多家現在都種經濟作物了,收入是玉米的兩三倍呢!咱要是種經濟作物,一年就能買輛拖拉機了。」晚上兩口子躺被窩裡的時候,黑丫兒跟寶玉研究生財之道。

  「什麼經濟作物啊?」家裡向來是黑丫兒當家,寶玉只是個聽吆喝的,他都是指哪打哪,從來也不關心種什麼,怎麼幹的事兒。

  「大蒜,毛蔥,大蔥,白菜,蘿蔔。這些能套著種,開春就種蔥蒜,下一茬接著種白菜,蘿蔔,正好能趕上儲冬菜的時間。我都問過了。」黑丫兒可不是只會蠻幹的人。

  「行,你定就行。」寶玉沒意見。

  「咱們這麼幹幾年,就能送甜甜進城去上初中了。咱家甜甜學習好,咱倆好好干,供咱閨女上大學。」賈四娃這一枝,孫輩七個,如今就只剩下寶玉一個留在農村了,賈大伯老兩口已經被二子接進了京城。大寶也一直要接賈長發兩口子和老太太進城,他們是放不下寶玉才一直沒走。家家的日子都過得比他們輕鬆。吃商品糧,掙工資,動動筆動動嘴就掙錢,人家孩子的生活,也是甜甜比不了的。

  都是一樣的兄弟,一樣的出身,別人家的孩子在城裡享受著良好的教育,居住環境,自家的孩子只能在農村跟著他們刨土,哪個當爹媽的也不會甘心的。這也是寶玉兩口子這麼拼命的動力。

  「好,咱也要供出個大學生來。」寶玉特別慶幸,目前來看,甜甜繼承的爹媽的優點,寶玉擅文,黑丫兒擅理,孩子一點兒沒偏科。

  87年的春節,寶玉家的年貨備得特別充足。早就說好了,今年都在他家過年。往年是各家輪著接老太太過年,今年黑丫兒做主,邀請大家都回來過個團圓年。兄弟們都很給面子。連二子都拖家帶口的從京城回來了。

  電視上《紅樓夢》的前奏響起來的時候,賈家人正圍坐在炕上吃著水果,嗑著瓜子聊天,一邊等著看電視。

  寶玉沒有跟著湊熱鬧,只是在裡屋教幾個孩子背三字經,兄弟幾個裡面,他的古文底子最好,也只有他,才會教孩子這些。

  黑外屋之間的門開著,能聽到外間的說話聲,也能看到電視,寶玉跟孩子都在一心二用。

  也不知道為什麼,寶玉這些年,居然從來沒有接觸過《紅樓夢》,他知道《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中的一個,卻從來沒有看到過,也沒聽過《紅樓夢》里的故事。每次他想買書回來看,總會因為莫名其妙的事情錯過,不是書店剛好沒有貨,就是錢不夠,要麼就是遇到他更感興趣的。

  片頭出來的時候,他還只覺得這劇做得精緻,歌也好聽。可正片開始的第一分鐘,他又傻住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