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韓湘頓了頓,仿佛思緒被其他什麼東西帶走,久久沒有後話,嘴角竟浮起了笑。
令狐蘇心中詫異,問道:「那是什麼樣的場景?」
韓湘才從脫離的思緒中回過神來,抱歉一笑,「平心而論,那是我此生見過最壯闊的景象,這麼說似乎有些殘忍,但當我在漫天紅光中看到那翻騰潛行的金龍時,我心中卻想像著龍尾橫掃過山巒將高峰攔腰折斷,龍爪觸及江面時掀起滔天巨浪,那雙通紅的眼睛凝視之處將再無陰冷晦暗……大家都以為金龍會讓太初葬身東海,沒想到,最後一刻,太初的劍刺中了金龍……」
令狐蘇沒聽到韓湘的下文,追問道:「刺中之後呢?」
韓湘搖搖頭,「沒了,幾乎是在刺中的一瞬間,金龍的身體開始在紅光中變淡,直至消失無蹤,只有傷口處流出的血漂在海水裡向四面散去,不過在珊瑚叢中其實也分不清哪些是血哪些是血衣貝的光。」
令狐蘇:「太初後來沒同人提及當日發生的事嗎?」
韓湘:「對於斬殺龍子之事,太初供認不諱且毫無悔意,龍宮因此與天宮開戰,天宮自然敵不過龍宮,但那場仗也的確持續了許多年。直到天帝為了平息東海怒氣,將太初化作巨樹困在蓬萊,又賠了五十多萬年的修為給龍宮,兩方才得以恢復平靜。」
多虧令狐蘇前段時間的孜孜不倦,從四處尋了許多古書秘錄來看,因此如今聽人講述這些舊事時,不再像以前那樣雲裡霧裡,反而能在識海中迅速搜索到相應的背景。
其中,她關注最多的莫過於三宮的過往——
大約是在五千年前,一條遊走湖海的金龍被上古五行大神封了龍王,從此掌管人間的五湖四海以及四時的風雨雪電。
沒過多久,閻王他們那一批人身死,魂魄從崑崙山下到凡間,建立了地府。而直到一千多年之後,人間才有了第一批飛升的仙人,天宮也是到那時候才有了雛形。
在這劍拔弩張的三方對立中唯有天宮建得最晚,在人間的影響力最小,偏偏天帝野心極大,總想著將地府、龍宮歸入天界。
可是那些依靠自己修煉成仙的人在上天之前幾乎是清一色的無欲無求,與天帝的事業心並不相通,這便造成了天宮內部的兩極分化,一部分人超凡脫俗維持本心不願牽扯此等亂事,另一部分諸如白旭、屏山等人逐漸迷失陷入無法自拔之地。
令狐蘇終於找到了一個不像閻王那樣說一半留一半的,連忙將心中疑惑與他分解,她向韓湘求證:「你確定那是一條金龍,而非青龍?」
韓湘猜到了令狐蘇心中所想,緩緩道:「那日情形至今難忘,的確是一條金龍,而這也正是我迷惘之處——十八年前龍王向四海八荒宣布龍依的存在,據東海所說,龍依應是七十歲左右,而八百年前,我真真切切地在東海之畔見過龍女。如果龍依真的才七十歲,那麼,那時候我見的人是誰?贈我洞簫授我風起之人又是誰?」
令狐蘇自然知道龍依並非七十歲,但她沒有立刻將此事與他挑明,反而問道:「你為何要幫我?按你所說,天宮同地府水火不容,你今日幫我,不怕引火燒身?」
「我剛剛從地府回來,閻王同我講,我若執著於龍宮往事,日後必為天宮所不容。但是——為朋友,無妨。」韓湘言語極其真誠,「我還有幾位仙友,最近去了南海問道,屆時一併為你引薦,你便知『朋友』二字於我多麼貴重。」
恍然間,令狐蘇從他清白的臉龐上看到了寫滿未經世事的真摯,她心中滿是感激,只聽韓湘繼續道:「閻王問我既然不贊同天帝的作為,又為何要替天宮效力……」
「為何呢?」令狐蘇說,這也是她想問的。
「你知道嗎?第一批魂魄剛下崑崙時,他們沒有語言甚至不會交談,但是他們一樣走至今日,你看看人間朝代更迭、瞬息萬變,為何不給天宮這樣的時間呢?」韓湘輕嘆了口氣,「我們若能活得足夠長,必定能看到未來的天宮,絕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單從年齡來看,令狐蘇兩輩子活過的歲月都不及韓湘的零頭,但是韓湘身上卻散發一種年輕人獨有的朝氣,是令狐蘇從小到大都不曾擁有過的對時代和未來的憧憬。
令狐蘇黯然垂首,在韓湘面前,她為自己那些深藏的心思而感到羞慚。韓湘將手中洞簫轉了一圈送至嘴邊,眺望著遠處暮色蒼茫。
山林歸寂,一曲《風起》飄散在風中,古老的音調在碧雲峰中悠悠蕩漾,龍依不知何時已站到他們身後,靜靜地聽著久遠的聲音,忽然,她說:「風起於弱水,止於龍吾心中。」
兩人愁緒正深,冷不防被龍依嚇了一跳,轉過身來,令狐蘇問:「什麼意思?」
「我最後一次見哥哥時,哥哥對我說的。」龍依臉上仍留著淚痕,眼裡卻早已看不出任何悲傷。
韓湘放下竹簫,朝龍依微微傾身,「公主,龍吾太子是何時薨斃的?」
他在龍依面前時總會有些拘謹,稱呼她時也總是用略顯生疏的『公主』而非『龍依』。
「哥哥沒有死,他只是將身體留在了人間,魂魄去了……」龍依透過韓湘看到身後朝她聳眉的令狐蘇,突然停了下來,想了想道,「去了東海寒窟。」
令狐蘇原本沒指望龍依能明白她的意思,沒想到她不僅明白了,還能及時轉口沒透露龍吾魂魄在崑崙山,這讓令狐蘇心裡著實有些驚訝。
令狐蘇心中詫異,問道:「那是什麼樣的場景?」
韓湘才從脫離的思緒中回過神來,抱歉一笑,「平心而論,那是我此生見過最壯闊的景象,這麼說似乎有些殘忍,但當我在漫天紅光中看到那翻騰潛行的金龍時,我心中卻想像著龍尾橫掃過山巒將高峰攔腰折斷,龍爪觸及江面時掀起滔天巨浪,那雙通紅的眼睛凝視之處將再無陰冷晦暗……大家都以為金龍會讓太初葬身東海,沒想到,最後一刻,太初的劍刺中了金龍……」
令狐蘇沒聽到韓湘的下文,追問道:「刺中之後呢?」
韓湘搖搖頭,「沒了,幾乎是在刺中的一瞬間,金龍的身體開始在紅光中變淡,直至消失無蹤,只有傷口處流出的血漂在海水裡向四面散去,不過在珊瑚叢中其實也分不清哪些是血哪些是血衣貝的光。」
令狐蘇:「太初後來沒同人提及當日發生的事嗎?」
韓湘:「對於斬殺龍子之事,太初供認不諱且毫無悔意,龍宮因此與天宮開戰,天宮自然敵不過龍宮,但那場仗也的確持續了許多年。直到天帝為了平息東海怒氣,將太初化作巨樹困在蓬萊,又賠了五十多萬年的修為給龍宮,兩方才得以恢復平靜。」
多虧令狐蘇前段時間的孜孜不倦,從四處尋了許多古書秘錄來看,因此如今聽人講述這些舊事時,不再像以前那樣雲裡霧裡,反而能在識海中迅速搜索到相應的背景。
其中,她關注最多的莫過於三宮的過往——
大約是在五千年前,一條遊走湖海的金龍被上古五行大神封了龍王,從此掌管人間的五湖四海以及四時的風雨雪電。
沒過多久,閻王他們那一批人身死,魂魄從崑崙山下到凡間,建立了地府。而直到一千多年之後,人間才有了第一批飛升的仙人,天宮也是到那時候才有了雛形。
在這劍拔弩張的三方對立中唯有天宮建得最晚,在人間的影響力最小,偏偏天帝野心極大,總想著將地府、龍宮歸入天界。
可是那些依靠自己修煉成仙的人在上天之前幾乎是清一色的無欲無求,與天帝的事業心並不相通,這便造成了天宮內部的兩極分化,一部分人超凡脫俗維持本心不願牽扯此等亂事,另一部分諸如白旭、屏山等人逐漸迷失陷入無法自拔之地。
令狐蘇終於找到了一個不像閻王那樣說一半留一半的,連忙將心中疑惑與他分解,她向韓湘求證:「你確定那是一條金龍,而非青龍?」
韓湘猜到了令狐蘇心中所想,緩緩道:「那日情形至今難忘,的確是一條金龍,而這也正是我迷惘之處——十八年前龍王向四海八荒宣布龍依的存在,據東海所說,龍依應是七十歲左右,而八百年前,我真真切切地在東海之畔見過龍女。如果龍依真的才七十歲,那麼,那時候我見的人是誰?贈我洞簫授我風起之人又是誰?」
令狐蘇自然知道龍依並非七十歲,但她沒有立刻將此事與他挑明,反而問道:「你為何要幫我?按你所說,天宮同地府水火不容,你今日幫我,不怕引火燒身?」
「我剛剛從地府回來,閻王同我講,我若執著於龍宮往事,日後必為天宮所不容。但是——為朋友,無妨。」韓湘言語極其真誠,「我還有幾位仙友,最近去了南海問道,屆時一併為你引薦,你便知『朋友』二字於我多麼貴重。」
恍然間,令狐蘇從他清白的臉龐上看到了寫滿未經世事的真摯,她心中滿是感激,只聽韓湘繼續道:「閻王問我既然不贊同天帝的作為,又為何要替天宮效力……」
「為何呢?」令狐蘇說,這也是她想問的。
「你知道嗎?第一批魂魄剛下崑崙時,他們沒有語言甚至不會交談,但是他們一樣走至今日,你看看人間朝代更迭、瞬息萬變,為何不給天宮這樣的時間呢?」韓湘輕嘆了口氣,「我們若能活得足夠長,必定能看到未來的天宮,絕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單從年齡來看,令狐蘇兩輩子活過的歲月都不及韓湘的零頭,但是韓湘身上卻散發一種年輕人獨有的朝氣,是令狐蘇從小到大都不曾擁有過的對時代和未來的憧憬。
令狐蘇黯然垂首,在韓湘面前,她為自己那些深藏的心思而感到羞慚。韓湘將手中洞簫轉了一圈送至嘴邊,眺望著遠處暮色蒼茫。
山林歸寂,一曲《風起》飄散在風中,古老的音調在碧雲峰中悠悠蕩漾,龍依不知何時已站到他們身後,靜靜地聽著久遠的聲音,忽然,她說:「風起於弱水,止於龍吾心中。」
兩人愁緒正深,冷不防被龍依嚇了一跳,轉過身來,令狐蘇問:「什麼意思?」
「我最後一次見哥哥時,哥哥對我說的。」龍依臉上仍留著淚痕,眼裡卻早已看不出任何悲傷。
韓湘放下竹簫,朝龍依微微傾身,「公主,龍吾太子是何時薨斃的?」
他在龍依面前時總會有些拘謹,稱呼她時也總是用略顯生疏的『公主』而非『龍依』。
「哥哥沒有死,他只是將身體留在了人間,魂魄去了……」龍依透過韓湘看到身後朝她聳眉的令狐蘇,突然停了下來,想了想道,「去了東海寒窟。」
令狐蘇原本沒指望龍依能明白她的意思,沒想到她不僅明白了,還能及時轉口沒透露龍吾魂魄在崑崙山,這讓令狐蘇心裡著實有些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