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為此蘇州知府召集大小官員碰頭,最後商量出一個辦法,既然燕雲開跟蔣鶴山有關係,就放蔣鶴山的假,一切公務由別人分擔,他現在的唯一任務就是陪著燕雲開遊玩。
蔣鶴山上次跟燕雲開見面的時候,燕雲開自稱是個落第秀才,直到平定了魏王的反叛,蔣鶴山才驚覺跟他同行了一路的人,竟然是赫赫有名的燕雲開。
自從那次見面之後,蔣鶴山就再也沒有見過燕雲開了。
如今三年多的時間過去了,蔣鶴山再見到燕雲開,他還是穿著白色的文士服,相貌幾乎沒有變。
反觀他自己,明明相差不過幾歲,兩邊鬢角已經生了許多白髮,額頭的皺紋也增添了幾道。
趙霽跟蔣鶴山過年的時候才見過面,並不顯得陌生,十分熱情的招待了他們,晚間又跟趙霽提起要讓女兒留在身邊的話。
趙霽沒有回答他,而是把蔣旭叫到跟前來,讓她自己說。
蔣旭看到趙霽鼓勵的眼神,知道師父會支持她的選擇,於是便對蔣鶴山說,「女兒不能永遠依靠父母,如今跟著師父學藝,如今技藝未成,怎麼能夠半途而廢。」
蔣鶴山看到女兒態度堅決,也只得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天,蔣鶴山帶著趙霽他們去看了城外的幾處工坊,看著都是窗明几淨的樣子,詢問工人,都說伙食不錯工資也按時發放。
燕雲開他們都知道,這是應付上頭檢查的套話,在他們去工坊之前,肯定特意大掃除過,也交代了工人們應該如何應答。
但是看工坊的整體環境,也都不錯,也就沒有太追究。
第三天又去看了城裡的商業街,四五層高的樓房已經有很多了,逛街累了,走進一家茶館,坐定之後,燕雲開便直言不諱的詢問蔣鶴山,「蔣兄跟我也是老相識了,我想知道這蘇州的農田可有荒蕪的情況。」
蔣鶴山連忙搖頭,「雖然有少數工坊招收男工,但是我們蘇州還是以紡織業為主,大都是女工,鄉間的田地還不至於荒蕪。」
燕雲開又問,「剛剛那間規模最大的工坊,那個掌柜姓章,我還特意問了,他說是立早章,跟蘇州知府同姓,這該不是巧合吧。」
蔣鶴山如實道,「聽說是同宗,也有人說那家工坊其實就是知府的產業。除此之外還有幾位大人,都有自家的工坊,實不相瞞,我夫人的堂兄也說要開工坊,我也是同意的。只要按時交稅,不剋扣工人,不傾軋同行,我想這不礙事吧。」
燕雲開點點頭,「想賺錢無可厚非,只要不濫用職權就無所謂。」
蔣鶴山道,「極是如此。我們之前也查處過幾家黑工坊,其中一家真是罪大惡極,蓄奴做工,沒日沒夜的幹活,死了人就抬去亂葬崗埋了。本朝律令不許殺奴,這家原也是府城的大戶,有舉人功名的,被人發現之後,就被知府大人帶人查抄了。」
如今好歹是太平盛世,豈能容許那隨意殺人的人存在。
利慾薰心的人總是存在,只要大面上能維持的住,下面就不會亂起來。燕雲開對蘇州的情景有了大致了解,也就不打算在這裡多停留了。
江南腹地一向是朝廷的稅收重地,無數雙眼睛盯著,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真要出毛病,也只會出現在邊陲之地,朝廷的勢力被極度削弱的地帶。
燕雲開他們只在蘇州呆了三天,又坐上馬車往杭州的望向去。蘇州到杭州之間,有一條直通的水泥路,馬車在路上跑起來十分的平順,只花了一天時間,就到了杭州城。
去西湖泛舟,也沒什麼樂趣,現在是初春時節,江南的雪早就化了,柳芽才剛剛冒頭,連個花骨朵都沒有,真是沒什麼可看的。
接下來的路程就是一路向西,他們要去崖州,那裡有一座屬於燕雲開的私人港口。
燕雲開的船廠已經造出來能出海遠洋的大航船,最近這兩年也一直有商隊出海,只是海外的貨物大多是些稀奇的玩物,真要說好東西那是一個都沒有,反倒是大晉的茶葉,絲綢,瓷器,玻璃運出去大受歡迎,賺回來大量的金子。
這是趙霽的要求,只要金子不要銀子。只賣享樂玩物,不賣科技產品。
在離開杭州之後,就沒有那麼多的好路可走了。
馬車要經過坑窪不平的老路,要經過一些有盜匪出沒的地帶,為了不至於有損傷,在離開杭州後,他們還另外帶了四個護衛。
帶護衛也是一種威嚇,但是他們一行人在路上還是遇到了兩次攔路的匪徒,都是十人以上各個帶兵刃的強盜。燕雲開總是能提前看出匪盜的痕跡,最終都被唐甲帶人端了老窩。
蔣旭看了難免熱血沸騰,在燕伯伯面前大獻殷勤,想要學功夫。
然而燕雲開搖頭道,「你這孩子,有求於我的時候才知道叫燕伯伯,腦袋瓜子倒是聰明,可惜不是練武的材料。」
由於燕雲開說她不是練武的材料,蔣旭氣得一天沒跟燕雲開說話,可是一天之後,她又拉著楊小二到燕雲開身邊說,「楊小二說他也想學武,燕伯伯你看看他有沒有天賦。」
燕雲開捏了一下楊小二的手腕,又讓他踢踢腿,「還可以,你讓他每天早晨卯時起來跟著唐甲練習,只要能堅持三年,武藝也就能夠小成,之後在選一樣兵刃來練習。」
「好哎。」蔣旭高興的差點跳起來,楊小二雖然也很高興,可他只是勾勾嘴角,跟多的情緒並沒有顯露出來。
蔣鶴山上次跟燕雲開見面的時候,燕雲開自稱是個落第秀才,直到平定了魏王的反叛,蔣鶴山才驚覺跟他同行了一路的人,竟然是赫赫有名的燕雲開。
自從那次見面之後,蔣鶴山就再也沒有見過燕雲開了。
如今三年多的時間過去了,蔣鶴山再見到燕雲開,他還是穿著白色的文士服,相貌幾乎沒有變。
反觀他自己,明明相差不過幾歲,兩邊鬢角已經生了許多白髮,額頭的皺紋也增添了幾道。
趙霽跟蔣鶴山過年的時候才見過面,並不顯得陌生,十分熱情的招待了他們,晚間又跟趙霽提起要讓女兒留在身邊的話。
趙霽沒有回答他,而是把蔣旭叫到跟前來,讓她自己說。
蔣旭看到趙霽鼓勵的眼神,知道師父會支持她的選擇,於是便對蔣鶴山說,「女兒不能永遠依靠父母,如今跟著師父學藝,如今技藝未成,怎麼能夠半途而廢。」
蔣鶴山看到女兒態度堅決,也只得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天,蔣鶴山帶著趙霽他們去看了城外的幾處工坊,看著都是窗明几淨的樣子,詢問工人,都說伙食不錯工資也按時發放。
燕雲開他們都知道,這是應付上頭檢查的套話,在他們去工坊之前,肯定特意大掃除過,也交代了工人們應該如何應答。
但是看工坊的整體環境,也都不錯,也就沒有太追究。
第三天又去看了城裡的商業街,四五層高的樓房已經有很多了,逛街累了,走進一家茶館,坐定之後,燕雲開便直言不諱的詢問蔣鶴山,「蔣兄跟我也是老相識了,我想知道這蘇州的農田可有荒蕪的情況。」
蔣鶴山連忙搖頭,「雖然有少數工坊招收男工,但是我們蘇州還是以紡織業為主,大都是女工,鄉間的田地還不至於荒蕪。」
燕雲開又問,「剛剛那間規模最大的工坊,那個掌柜姓章,我還特意問了,他說是立早章,跟蘇州知府同姓,這該不是巧合吧。」
蔣鶴山如實道,「聽說是同宗,也有人說那家工坊其實就是知府的產業。除此之外還有幾位大人,都有自家的工坊,實不相瞞,我夫人的堂兄也說要開工坊,我也是同意的。只要按時交稅,不剋扣工人,不傾軋同行,我想這不礙事吧。」
燕雲開點點頭,「想賺錢無可厚非,只要不濫用職權就無所謂。」
蔣鶴山道,「極是如此。我們之前也查處過幾家黑工坊,其中一家真是罪大惡極,蓄奴做工,沒日沒夜的幹活,死了人就抬去亂葬崗埋了。本朝律令不許殺奴,這家原也是府城的大戶,有舉人功名的,被人發現之後,就被知府大人帶人查抄了。」
如今好歹是太平盛世,豈能容許那隨意殺人的人存在。
利慾薰心的人總是存在,只要大面上能維持的住,下面就不會亂起來。燕雲開對蘇州的情景有了大致了解,也就不打算在這裡多停留了。
江南腹地一向是朝廷的稅收重地,無數雙眼睛盯著,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真要出毛病,也只會出現在邊陲之地,朝廷的勢力被極度削弱的地帶。
燕雲開他們只在蘇州呆了三天,又坐上馬車往杭州的望向去。蘇州到杭州之間,有一條直通的水泥路,馬車在路上跑起來十分的平順,只花了一天時間,就到了杭州城。
去西湖泛舟,也沒什麼樂趣,現在是初春時節,江南的雪早就化了,柳芽才剛剛冒頭,連個花骨朵都沒有,真是沒什麼可看的。
接下來的路程就是一路向西,他們要去崖州,那裡有一座屬於燕雲開的私人港口。
燕雲開的船廠已經造出來能出海遠洋的大航船,最近這兩年也一直有商隊出海,只是海外的貨物大多是些稀奇的玩物,真要說好東西那是一個都沒有,反倒是大晉的茶葉,絲綢,瓷器,玻璃運出去大受歡迎,賺回來大量的金子。
這是趙霽的要求,只要金子不要銀子。只賣享樂玩物,不賣科技產品。
在離開杭州之後,就沒有那麼多的好路可走了。
馬車要經過坑窪不平的老路,要經過一些有盜匪出沒的地帶,為了不至於有損傷,在離開杭州後,他們還另外帶了四個護衛。
帶護衛也是一種威嚇,但是他們一行人在路上還是遇到了兩次攔路的匪徒,都是十人以上各個帶兵刃的強盜。燕雲開總是能提前看出匪盜的痕跡,最終都被唐甲帶人端了老窩。
蔣旭看了難免熱血沸騰,在燕伯伯面前大獻殷勤,想要學功夫。
然而燕雲開搖頭道,「你這孩子,有求於我的時候才知道叫燕伯伯,腦袋瓜子倒是聰明,可惜不是練武的材料。」
由於燕雲開說她不是練武的材料,蔣旭氣得一天沒跟燕雲開說話,可是一天之後,她又拉著楊小二到燕雲開身邊說,「楊小二說他也想學武,燕伯伯你看看他有沒有天賦。」
燕雲開捏了一下楊小二的手腕,又讓他踢踢腿,「還可以,你讓他每天早晨卯時起來跟著唐甲練習,只要能堅持三年,武藝也就能夠小成,之後在選一樣兵刃來練習。」
「好哎。」蔣旭高興的差點跳起來,楊小二雖然也很高興,可他只是勾勾嘴角,跟多的情緒並沒有顯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