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將軍言重了,小人受不起。」那男人連忙行禮,「都是那群畜生有心構陷,一心只想拉個墊背的,禁衛軍大人們也只是按規矩辦事罷了。」

  「你是……悅琴的哥哥?」白鷗抬手免了中年男子的禮數,疑惑道:「叫什麼名字。」

  「小人楊行,小妹叫楊琴。」楊行起身道:「我們的確是親兄妹,只是琴兒算是我父親的老來得子,年歲相差略大些,若我兒子還在,的確也比琴兒小不了幾歲。」

  不怪白鷗疑惑,來人看樣貌看著得有三四十歲了,若說是方才那姑娘的父親倒合理些;現在聽了解釋,再想想那姑娘之前說過自己父母早亡——

  大約是長兄為父,才會有這般親厚的感情。

  「你兒子?」無意提到了對方的傷心事,白鷗有些抱歉道:「不好意思。」

  「也沒什麼。」男子憨厚地笑笑,「家裡本就窮,小人又常年東奔西跑的,有一日辦貨回家,老婆和孩子便都不見了,遍尋無果,只當是跑了,沒準兒跟了別人還能有好日子過。」

  「只是那之後不久,我父母過身,我出門辦貨琴兒便沒人照顧了,也是怕再弄丟妹妹,只好一直帶在身邊,教她小小年紀便跟著我吃了不少苦。」

  白鷗瞭然地點點頭,「聽楊姑娘說,你們是北胤人?」

  「也……不算罷……」楊行顯得有些窘迫,「琴兒年紀小,好些以前的事兒都沒有經歷過。」

  「打我記事兒起,父母也都是往來待城內外,做些辦貨的小買賣,我們生活在待城外不遠處的村子裡,也說不清自己是哪裡人。」

  「在我父母那一輩人眼中,他們都是大寧人,並沒有什麼殤寧和北胤的概念,無論是生活在在殤寧還是北胤,也都不會覺得自己是外族。」

  根據史書記載,殤寧王朝直至亡國,也只存續了四十一年,而在之前,的確沒有殤寧和北胤的區別,那時的疆土尚未分裂,都屬於那個叫「大寧」的、統一、強盛的封建帝國。

  楊行看著也有三四十歲了,他的父輩是一定經歷過大寧王朝由統一走向分裂的。

  可在大寧衰敗分裂的那些年,戰爭主要爆發在北方,大寧都城,也就是現在北胤都城——鎬京;而地勢稍微偏南的地方,幾乎沒有遭受道戰爭的侵襲,老百姓的確對分裂沒有什麼太深刻的概念。

  在他們的認知里,他們不是外族,也不是外邦,他們不熟悉殤寧或是北胤,只對那個存在了近三百年的大寧王朝根深蒂固。

  況且誰也爭不出一個正統來,李遇所代表的李氏皇族是當初大寧王室的後代,可曾經大寧王朝的首都鎬京,現在是北胤的都城。

  這些事對白鷗來說不難理解,他對這一段歷史太過熟悉了。

  他沉默了良久問道:「軍營里,像你這樣的人,多嗎?」

  「多。」楊行不假思索地肯定道:「生活在這一方邊境線上的人,很多都是父母留在待城,妹妹卻嫁去了北胤;或是一家人都生活在北胤,娶進門的卻是待城的媳婦。」

  「能被抓進來的,要麼是犯了事跑的,要麼是像我和妹妹這樣沒有身份的,都是最底層的窮人,哪兒輪得到我們關心皇帝姓什麼,能填飽肚子就是不錯了。」

  北胤之前一直向殤寧稱臣幾十年,兩國向來交好,通商互利,說到根上也都是大寧子民,並不是什麼番邦異族;楊行說的事,白鷗也是不意外的。

  但此刻,他卻陷入了另一重沉思。

  一直到窗外卯時三刻的梆子響過,他才回過神來——

  天都快黑了。

  「陳邦,帶人下去歇著。」他吩咐完又對行禮的楊行道:「想留下便留下,若是想跟妹妹團聚,你便同你身邊這位陳副將說一聲,他會安排。」

  「將軍。」待陳邦帶人退下,陳安才出聲,「我們現在……」

  「去統計一下人員構成的比例,我猜——」白鷗沉聲道:「少爺兵能有多少,這軍營里到底是像楊行這樣的流民散兵多一些。」

  「下官略略估算過了。」陳安說著遞上手邊的小冊子,上面是下午他與陳邦盤問時記錄的東西。

  下午越來越多的人圍上來時他就留了個心眼,大致盤問過軍營里世家子弟的數量。

  西北三城說是七萬駐軍,可一萬屯于靖城,一萬屯於庸城,此刻白鷗所在的駐地,其實屯兵約莫只有五萬;其中大約有一萬人不到有官職在身,這些人里不一定都是世家子弟,但多少都會有些關係。

  「他們只有不到一萬人,要約束幾倍於自己的流民,這些人都是抓來的,裡面約莫也真的有一些草寇逃犯之流流放充軍,想來也是不容易。」

  陳安繼續解釋著。

  「所以依我猜測,駐地軍營應是採取高壓政策,正常情況下,那些底層士兵是被劃定活動範圍,限制了自由的。」

  所以白鷗同陳邦一行入營這麼久都見不到幾個人;所以即使他們拆帳篷殺了校尉,滿世界抓人訊問,鬧出這麼大的陣仗,也只是引來一小部分人陸陸續續地來,遠遠地圍觀;所以——

  項興言可以把一切消息捂得這麼嚴實,任李遇和陳琸多番打探也是無果。

  白鷗蹙眉沉思。

  五萬禁衛軍精銳,就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地被偷梁換柱成五萬花里胡哨的少爺兵和一群流民草寇組成的一盤散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