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2:汪太后夢遊地府(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天壽山回來不久,汪舜華患病,陷入沉睡。

  轉過臉來,四周一片漆黑,沒有一點光亮,倒是冷氣襲人?

  已經入冬了嗎?怎麼這麼冷?

  她尋思著,再一次環顧四周,卻仿佛看到自己躺在床上。

  難道我已經死了?

  反正權力已經交了出去,現在走了,似乎也沒什麼影響;只是心頭還有幾件事沒有放下,就此撒手而去,到底是有遺憾的。

  再說,自己剛交權就閉上眼睛,朝野上下會不會認為自己是迫不得已匆忙還政,而不是真正的高風亮節。

  皇帝嘴裡不說,心裡也會這樣想吧。

  真是,到這份兒上,還想這些。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此心。

  老天爺夠厚愛自己了。

  汪舜華一笑,眼前便有兩個女子執著幢幡寶蓋,飄飄蕩蕩前來,說:「太后,請隨我來。」

  察覺到汪舜華的遲疑,兩個接引官笑道:「閻君聽說了太后的威名,有請太后一敘。」

  汪舜華笑道:「閻王殿不好進,黃泉路不好走啊。」

  兩個接引官默默地不說話,算是默認。

  汪舜華笑道:「罷了,說這些做什麼?請帶路吧。」

  黃泉路確實不好走,曲曲折折,冷冷清清的。

  不過,倒也不算滲人,反正自己算不算人都兩說,而是路上三三兩兩的有人走過。

  黃泉路被開發成旅遊景點了嗎?這麼多人!

  還好是走路,真要都開著車,不知道堵到什麼時候去。

  呃,我是不是發現了什麼秘密?後代那些纏綿病床多年就是咽不下這口氣的,就是因為黃泉路上人太多堵住了!

  不過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幾個被一兩個鬼差綁著繩索押送的,就像人家發落犯人一般,她這也算特殊待遇。

  汪舜華看了看,距離太遠,也看不清楚,不過看服飾,大抵都是普通人。

  走了不知多遠,看見一座城,城門上掛著一面大牌,上寫著「幽冥地府鬼門關」七個大金字。接引官將幢幡搖動,引汪舜華入城中,順街而走。

  早有聽到消息的,牽衣頓足攔道而哭,說著「太后,您老人家也來了。」

  汪舜華心下惻然,覺得這輩子沒白活。

  突然聽人叫道:「汪舜華,你的死期到了!」

  聲音很熟悉,果然是隱帝,咬牙切齒的瞪著她;旁邊是孫太后、錢皇后、周貴妃,還有忻王兄弟。

  別人還可,汪舜華看到隱帝,也是分外眼紅:「昏君,你原來在這裡!」

  隱帝顯然恨極了這個女人:「呸!你這惡婦,離間我兄弟,殺死我父子,還敗壞我的名聲,我恨不能將你千刀萬剮碎屍萬段!」

  比他更急切地,除了孫繼宗等人,還有一群費釗等大臣商賈,還有不少宗室,包括寧王覲鈞「汪舜華,你也有今天!」

  「汪舜華,你還我命來!」

  隱帝等撲上來揪打索命,然後被汪舜華的擁躉們攔住,雙方打了一場。接引官看不過去,喚來一批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

  好歹想起這是去閻王殿的路,不能耽誤時辰,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就往前走。

  正熱鬧的時候,聽見空中有人喊了一聲:「德音!」

  卻是世宗,跌下了雲頭,便撲了過來。

  汪舜華看著他,還是年輕時的模樣,想到自己,卻已經鶴髮雞膚,努力對著他笑,眼淚卻先流了出來。

  世宗拉著她,摸著她的臉,眼淚也掉了出來。

  聽到後面有人咳了一聲,是于謙,後面跟著李賢、彭時、商輅等人,還有沐琮、薛輔、李瑾,都帶著笑,都掛著淚。

  汪舜華知道懷獻太子已經往生,墜下淚來:「到底見不到他了。」

  半空中還有笑聲,其中有不少帝王皇后服色,還有將相裝束的,隱隱約約的,看不真切。

  汪舜華心裡尋思著,大明有這麼多帝後將相在此?

  世宗還想拉著汪舜華訴說衷腸,接引官勸說:「閻君正等著太后呢。」

  汪舜華點頭,跟著他們去了閻羅殿,隱帝帶著人跟著去,世宗等人也跟著——雖然知道帳一時半會兒算不完,但是看到這麼多對頭,還是要跟著走一趟,壯壯聲色。

  又走了數里,見一座碧瓦樓台,壯麗非常,原來是陰司總會門,閻老森羅殿。

  汪舜華正在觀看,只聽見環珮叮噹,聞得仙香奇異,前有兩對提燭,後面卻是十代閻王降階而至,控背躬身迎迓。

  汪舜華驚訝,十王道:「太后雖非陽間人王,卻母儀天下,臨朝稱制,又是當今皇帝之母;我等是陰間鬼王,分所當然,何須過讓?」

  汪舜華這才跟他們進殿敘禮。隱帝想往裡頭闖,世宗等人也想跟著,秦廣王拱手道:「好教世宗皇帝和汪太后知道,汪太后陽壽未滿,實是我等有一事不明,故而請教。」

  汪舜華聞言,對世宗說:「既如此,聖上先回去,我說過了話便來。」

  世宗依依不捨,目送汪舜華隨閻君進殿。

  當下互相行禮,分賓主坐定。

  秦廣王吩咐崔判官送來一部書,題著《朱明王朝綱目》。

  汪舜華粗粗看了,大體就是自己前世學到的歷史。

  秦廣王道:「不瞞太后,凡事都有定數,只是自從景泰八年隱帝來到地府,我等就發現,如今陽間的事,已經和天庭授給我等的綱目大有不同。」

  楚江王補充了一句:「其實之前,我們也察覺到了,正統十四年,懷獻太子來到這裡,他雖年幼,口齒不清,但是接引官說得明白,我等遍查生死簿,查得汪皇后只有二女,並無兒子;此後,相繼發現有人生死日期和事跡與簿上記載更不相同。」

  宋帝王道:「不是我等懈怠,而是雖有定數,也有變數。為人行善,原先定下了惡報,可能會因此削減;為人作惡,原先定下了善終,也可能會因此改變。當然,未必全在這一世得到報應,可能是來生,也可能是前世。這些人生死無關大局,所以我等依據其生前作為,打發了去。直到景泰八年,隱帝和世宗兄弟先後來此。按照天庭的綱目,該是祁鈺無子而終,其兄祁鎮奪門復辟,殺于謙、王文等人,可是如今卻是祁鎮奪門失敗,先行來此;而後祁鈺病故,並由其子繼位。問他們兄弟,卻什麼也說不出來,那時候便知道可能是你的緣故,只是沒有證據,於是上報天庭,天帝看了他兄弟的行狀,只吩咐我等多加留心,即便沒有過問了。」

  這算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嗎?天庭便是能提前幾百年規定好整個王朝的走向,也不可能像電腦編程那樣處處精確到位;具體的發展,還要看各人自己的作為。

  就像《三國演義》那句開篇語「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何時合、何時分,怎樣合、怎樣分,誰人來合,誰人來分,並沒有一定之數。

  農業文明最終會被工業文明所取代,這是定數。

  明朝是懿文太子一系傳承還是燕王靖難成功,是英宗奪門復辟還是景帝傳之子孫,這是變數。

  大明不可能沿著太祖開闢的路線千秋萬代,但是亡於李自成的農民軍,還是滿清,亦或許是被別的勢力消滅,或者順應時代潮流最後苟延殘喘四五百年最後君主立憲,在於人為。

  「此後諸人生死履歷,多有與生死簿相乖的,我等也見怪不怪了;直到建極十二年以後,你大力開疆拓土,我等也奏告了天地,念在你有開拓之功,加上人口繁衍,好打發了老鬼們前去托生,天帝倒也高興,甚至多次和原先朝鮮、西域、暹羅等各國天庭地府協商,乃至刀兵相見。」

  這算是「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嗎?汪舜華暗暗尋思,明朝開疆拓土,不僅極大增加了用人需求,解決了地府鬼魂滯留的老問題,而且到處建廟,增加了天庭地府的收入。

  看來,便是神仙也逃不過金元攻勢。

  這一想,似乎又明白閻君為什麼要招自己來了——《西遊記》不是有個《唐太宗地府還魂》的故事?佛家借唐太宗拓展在大唐的經營業務,如今天庭也是想借自己大力拓展在亞洲甚至美洲乃至全球的業務?

  現在明朝的鬼在中原地府的多,在其他各地府的少,當地地府肯定不願意放棄,但是中原地府又想搶,協商不成就動手,但是動手就意味著死傷,何況天上亂了,搞不好有人就像趁機搞事。亂世是普通百姓的悲哀,可卻是野心家的天堂,天庭恐怕也不希望自己多面出擊的同時,造成自家內部空虛,讓野心家們上位吧;何況,現在那些地方漢人太少,就算占領了地府,他們有自己的廟宇,也收不到什麼香火錢。

  果然,聽秦廣王道:「前年,你上書天帝給星辰取名,天帝很是嘉賞。吩咐我們方便時,召見你,弄清楚緣由。」

  ???

  看來天帝還真知道和贊成太空開疆,也對,後代稱「自古以來」,如今天庭和其他各種文明的神祗吵架,也有根據了。

  大家都是文明人,有的是時間,何必非要動手呢?

  秦廣王說完,一起看著汪舜華。

  汪舜華尚未發言,聽得外頭吵吵嚷嚷。卻是隱帝忍不住要來告狀,世宗自然要扯住,雙方推推嚷嚷的闖進來了;便是太祖等人,方才回府等消息,許久還不見人回來,擔心方才隱帝搗亂,生了變故,也跟著來。

  世宗等題名星辰,也算個太乙散仙;門外的鬼差們也不好硬攔。只是隱帝混在皇帝們當中,別的宗親百姓就被攔住了。

  十殿閻君雖然說不上敬畏,倒也客氣。

  隱帝就衝到閻君面前,痛陳汪舜華的不是。

  世宗拉著汪舜華,看她無事,將心放下來,對閻君道:「我夫妻二十七年不見,且容她隨我回府,來日再來問詢可好?」

  若是往日,閻君們倒也依了,如今卻不行。

  閻羅王道:「不瞞世宗真人,汪太后陽壽未到,我等只是奉天帝旨意,請她到此問詢,少時便要送她回去,你夫妻團聚,還有些年月。」

  世宗聞言,半憂半喜。

  太宗問道:「到底什麼事,需要生前詢問?」

  畢竟朱家的人多,閻君們正在招呼,隱帝被撇在一邊,看到案上的書冊,叫了一聲:「那是什麼?」

  言聲未已,他一個健步就拿到手裡——「《朱明王朝綱目》?」

  「嘩」的一聲打開,叫了一聲:「大明朝,朱元璋所立也。該傳帝十六,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這言一出,大殿安靜了下來。

  太祖一把搶過了書:「276年?才276年?」

  太宗默默的算如今開國已逾115年,如今只還剩160年。

  兩漢傳24帝400年,大唐傳21帝289年,兩宋傳18帝319年。

  似乎也差得不太遠?

  隱帝回頭罵世宗和汪舜華:「你們費了許多心計,用了許多手段,也不過傳了276年!比唐宋都不如。」

  世宗說不出話來,汪舜華冷冷地說:「你看清楚了再說話,這276年是拜你所賜,後面的君主都是你的兒孫;就你這德行,還能堅持近200年,都是祖宗的造化了。」

  「什麼?」

  太祖以下,都是面面相覷。

  十殿閻君互相看了一眼,露出個「果然如此」的表情。

  世宗卻難以置信:「德音,你在說什麼?怎麼會是哥的後代?咱們的後代呢?」

  汪舜華沒有看他:「你原本沒有兒子。」

  世宗聞言,如被雷擊,愣愣的說不出話來。

  隱帝卻回過神來,大叫道:「你胡說!你的子孫做了孽,反倒污衊我!明明是我的子孫被你屠殺乾淨了!」

  汪舜華道:「我沒有必要污衊你,沒那個閒心。說起來,你應該感謝你的子孫,那個亡國之君比你有骨氣,最後殺身殉國,留下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典故;否則,人家該笑大明朝『天子叩國門』了。」

  「你——」

  隱帝指著汪舜華,說不出話來。

  秦廣王咳了一聲:「列位仙君既然來了,也不是外人,便一起聽吧,正好我等奉天帝旨意,也有話要問汪太后。」

  世宗卻似乎難以置信,抓著秦廣王問道:「你告訴我,我的子孫能傳國近200年?」

  秦廣王嘆息了一聲:「汪太后所言不錯,按照天數,你原本無子;令兄奪門復辟成功,命人將你勒殺,又殺于謙、王文等人,後來傳位其子,直到亡國。」

  祖宗們都呆了。

  隱帝也是,他看向汪舜華,臉色猙獰:「果真是你,搶走了我的皇位!」

  他想衝過來,宣宗沒有動,倒是被于謙、彭時等人死死攔住了。

  這些年大家沒少懷疑當年錦衣衛的那紙詔書是偽造的,如今看來——天下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世宗也是,眼淚就滾了下來:「那怎麼——」

  秦廣王道:「這正是我等邀請汪太后前來的目的。」

  世宗搖頭:「我不信,德音你說胡話呢!」

  汪舜華道:「我沒有騙你,你那好哥哥奪門復辟,殺于謙,逐商輅,給王振招魂,給也先立廟,導致流民四起,邊境不安,差點再次亡國。」

  應該沒這麼嚴重,但是也差不太遠,反正閻君也不會揭穿自己。

  果然,所有人臉色都變了。

  聽汪舜華說:「好在他沒活幾年,傳位給兒子見深。」

  祖宗們想到為了萬貞兒鬧到絕後連性命都丟了的見深,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汪舜華倒是給了他不錯的評價:「見深倒比他爹強,給他叔和于謙平反,又到處滅火,總算保住了明朝的江山。」

  隱帝回過神來:「所以你處心積慮,非要逼死他不可?」

  汪舜華沒有回答他,算是默認;隨後簡要的說了餘下幾位皇帝的作為,祖宗們說不出話來,閻君們同樣靜默無言。

  直說到崇禎自掛東南枝,太祖喃喃地說:「大明就這樣沒了?」

  汪舜華嘆息了一聲:「還有個南明,堅持幾十年。」

  她看向隱帝:「你幹的好事,復辟之後就要誅殺扶保社稷的明君賢臣,所以南明小朝廷不忙著對付外敵,倒先忙著內鬥,證明自己才是正統,結果讓人挨個兒滅了——你吃著祖宗的飯,倒斷了子孫的糧!」

  隱帝有點喘不過氣:「不,你說話,這都是你胡說八道!祖宗,這賤人污衊我。」

  太祖以下都沒有理會他,他便攀住宣宗的胳膊請求父親做主。

  宣宗閉了眼睛。

  隱帝嚎哭著倒在地上。

  秦廣王等他們鬧騰完了,才問汪舜華:「太后所言不錯。但不知道誰向你泄露了天機?」

  汪舜華道:「不算什麼天機,不過是中學歷史的基本內容罷了。」

  她看著眾人:「我來自五百年後。」

  大殿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看著她。

章節目錄